升阳益胃汤治疗口臭验案

2021-02-05 08:39汤小卜牟德英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清阳升阳口臭

汤小卜 牟德英

口臭又称口气,是指口内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及),是临床常见症状,严重者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困扰,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等心理问题[1]。临床上本病患病率较高。中国 2006 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口臭患者占受检者的27.5%[2]。根据病因其包括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前者主要与龋齿、残根、残冠、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等相关。多为牙周组织疾病和舌苔中所隐藏的细菌分解代谢产生硫化物导致。此类病人占多数。后者主要与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肺部感染等)、消化道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肠功能紊乱等)、肝肾功能衰竭等相关。口臭又名出气臭、口气臭、口秽、息臭等,中医对口臭的认识较早,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辨病辨证体系,在其整体观的指导下对口臭的治疗不单是关注口腔部位的局部病变,而且多从脏腑病变论治口臭。

1 病因病机

关于口臭的病因病机,历朝历代医家有不同阐述,金·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卷之六·口臭六十七》 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炼次主焦臭,故如是也。”宋·赵信《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口齿门》曰:“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糟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曰:“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4]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曰:“口臭,牙龈赤烂,腿膝痿软……此肾经虚热”[5]。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口臭是胃火、食郁”[6]。口为肺胃之门户,脾气通于口,心气通于舌,肾脉循咽连舌本。由此可见,口臭的发生主要关乎脾胃,但与心、肝、肺、肾也有密切的关系。其病理因素多为火热、湿热、寒湿、痰浊、食积等,其病机主要为脾胃功能失调,尤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为关键,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口臭。笔者认为,由于目前人们生活条件改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较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均可能伤及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反逆为臭。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口臭多有效验。

2 升阳益胃汤方义分析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 《脾胃论》,其主治为:“脾之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7]升阳益胃汤原方药用黄芪二两,半夏、人参、炙甘草各一两,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五钱,橘皮四钱,茯苓、柴胡、泽泻、白术各三钱,黄连一钱。组方以黄芪益卫升阳,补脾肺气以治肺之脾胃虚; 人参大补元气,甘草益气和中,二者助黄芪补气升阳,半夏、陈皮,燥湿行气以和胃,脾阳升而胃气降,使气得补而运化,补而不滞; 柴胡升少阳肝经之阳使脾胃之气不致下流; 独活、防风、羌活升举清阳之气,搜百节之湿,又有“升阳以发郁火”之意; 泽泻、茯苓使内湿去;黄连清热燥湿、白芍养阴补血,并制约辛散药温燥伤津耗气,即吴坤所言: “盖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厉,犹兵家之节制也”[8]。并且生姜、羌活、独活与黄连配伍,正合“辛开苦降”之意,气机和顺,脾胃自畅。此方健脾益气以化湿浊,清阳得升以散郁热。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3 医案

任某,男,32岁。2019年 7月 22 日初诊。主诉:口臭3+月。患者3个多月前因进食辛辣火锅等食物频繁,逐渐出现口臭,未自知,经朋友和家人提醒方知晓。经反复刷牙,使用漱口水等方法可使口臭短暂改善半小时到1小时。因患者从事销售工作,平时与人交流较多,因此口臭严重影响其与人交流的心情及质量,甚至影响工作效率。遂寻求中医治疗。患者平时进食辛辣、生冷等食物后容易出现腹泻不适。就诊时口臭明显,大便日3次,泄下大便不成型,便前腹痛,便后痛解,偶有里急后重感,伴轻微中腹胀感。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等。食欲稍差。稍有劳累,便觉困倦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口秽。辨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兼肠道湿热证。处方以升阳益胃汤加味:升麻6 g 柴胡10 g,黄芩15 g,黄连6 g,黄芪30 g,炒白术15 g,党参30 g,防风10 g,陈皮12 g,姜半夏6 g,木香6 g,炒白扁豆30 g,白芍15 g,甘草6 g,茯苓15 g。3剂,水煎服,日1剂,温服3次,忌食生冷、辛辣制品。7月26日复诊,患者口臭明显减轻,大便仍有2~3次,便时无里急后重感。原方去木香,加泽泻10 g,山药15 g。再服3剂。8月1日复诊,患者诉与家人交流时,对方未觉口臭。效不更方,继服3剂。后追访,言用药后诸症消失。

4 结语

临床论治口臭,多以实证论之。孙红艳[10]借鉴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思路方法,开展口臭的中医文献研究,分析总结口臭辨证前 6 位的依次是脾胃湿热证、湿热内蕴证、胃火炽盛证、胃肠食积证、肝火犯胃证、肺热证。本病案,结合病症分析,辨证论治,以治脾气亏虚为本,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为要,为临床学习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清阳升阳口臭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为什么人闻不到自己的口臭
疏风升阳治失眠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去除口臭小窍门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