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有效路径

2021-02-06 00:45倩,刘
毛纺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世界级集群纺织

张 倩,刘 欣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 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 100020)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1]。产业集群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特色,占我国纺织行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具有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特色突出、配套相对完善、规模效益明显、产业与市场互动等突出特点。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内涵,本文通过总结3个国际公认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共性特征和典型发展模式,立足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现状与区域发展战略,确立了与纺织产业“科技、时尚、绿色”发展定位相呼应的指标体系,由此提出我国特有的建设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

1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特色,经逐步成长,现已发展成我国纺织工业比较优势的代表,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据统计[3],截至2018年底,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纺织企业约19.4万户,其中规上企业1.5万户;主营业务收入达3.6万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2 195亿元,其中规上企业1485.6亿元;从业人员689.1万人,其中规上企业336万人。2018年,集群内规上企业户数约占全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41%,主营业务收入约占43%,利润约占45%。从集群地理分布来看,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五省的集群数量约占四分之三,其中福建晋江、福建长乐、江苏江阴、江苏常熟、山东滨州、浙江萧山、浙江桐乡等产业集群年主营收入过千亿,浙江义乌、浙江柯桥、江苏常熟、东方丝绸等4家市场集群年销售额过千亿[3]。

2 世界级产业集群主要特点

目前,关于世界级产业集群尚缺乏权威、准确的定义。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基于产业专业分工和区域比较优势,以国际先进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理念为引领,形成的链条完整、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创新协同的区域产业网络,并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的产业集群高地[4]。本文总结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一般具备以下特点:①世界级产业集群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相关。如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日本半导体产业集群、英国伦敦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代表,分别位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伦敦湾区。这类集群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②世界级产业集群大都由科技创新支撑,掌握世界领先的核心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如硅谷是旧金山湾区微电子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集群,起源于斯坦福研究园,后有斯坦福大学研究所、西屋、IBM等研究中心,引领世界技术创新潮流;而东京湾的成长离不开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当局划定的高技术集中利用计划区域,后有筑波科学城为集群企业发展提供公共研究机构;伦敦湾区则集聚了剑桥、牛津世界著名高校以及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③世界级产业集群大都拥有世界级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如苹果、谷歌、英特尔、特斯拉等高新技术跨国公司都在硅谷,瑞萨电子、村田制作所等半导体企业都在京都。④世界级产业集群大都形成了区域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发展网络,产业链上下游有机协作,龙头企业知识外溢带动集群技术革新和升级[5-8]。

3 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世界级产业集群内涵及发展特点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情况,本研究界定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时,主要考量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时尚引领、绿色发展、平台支撑等维度,以推进集群地区实现建成上下游衔接、科技支撑明显、竞合作用突出、国际开放合作的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目标。

为使评价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在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要能较充分的反映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内在本质;二是全面性,为提高客观评价水平,需尽量将多重影响因素考虑进来,并对不甚紧密的因素予以剔除;三是简便性,指标体系尽量简化,利于实际操作。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目标特点,本文将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三级指标。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5-8]见表1。

表1 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4 建设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路径

基于对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特点、评价指标体系的梳理,本文建议要推动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建设工作,需从以下五方面着重发力。

4.1 因地制宜强化特色优势,提升集群地区核心竞争力水平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根据要素禀赋、交通区位等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了诸多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这些集群尊重市场规律、围绕特色产业,吸引相关技术、资本、人才向当地聚集,从而在全球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对此,需因地制宜强化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如基于纺织主要产品产量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超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也集中在江浙地区的分布特点,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需充分发挥顶尖科研院所和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创业人才和资本密集等创新资源优势,突出长三角地区化纤、印染、产业用行业技术领先和绿色制造优势;根据棉花资源的国内分布特点,可进一步明确山东、河南和新疆自治区棉纺产业差异化特色,全面扩大智能制造应用;根据产地型专业市场和产业链配套优势的基础,可进一步提高山东、江浙地区家纺产业区域品牌影响力;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基础,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可按照“特色牵引、市场主导、产业支撑”原则打造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纺织产业特色小镇,如纤维科技小镇、时尚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等。实现小镇特色产业精品化、增值化。

4.2 优化内外协调机制,激发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龙头引领作用

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形成金字塔式的产业组织和链条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在产出和市场方面的规模优势,以及在技术、品牌、资金方面的竞争优势,带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提升发展实力。发挥龙头企业协作带动效应,通过传递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同时进行技术输出,促进中小企业更新装备,改进工艺。通过龙头企业的跨区域布局和深层次的产业合作机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集群之间流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完善跨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协调区域内省市出台促进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机制,明确合作重点,有效对接需求,有可执行可落实的合作政策。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例,安徽重点建设现代纺织生产基地,江苏、浙江重点加快发展纤维材料、先进纺织品研发和产业化、高端纺织服装制造,上海以设计之都和时尚之都为建设目标,重点发展服装与服饰设计和品牌销售,上海的时尚产业和市场营销能力为江浙高端制造提供市场空间,江浙为上海提供技术支撑,将创意和品牌变为产品,安徽可承接订单进行加工,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9]。

4.3 激发知识外溢,创建创新型产业集群

研发合作是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关键所在。建立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创建促进创新合作和知识外溢的体制,推动产业集群形成组织共治、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用户联动的研发主体协作体系,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核心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引导整合各方资源在新型纤维材料开发与应用、绿色纺织染整加工、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入世界前列。激活产业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的知识外溢功能,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共享机制,基于集群区域文化价值认同,搭建交流平台,加速知识、信息、技术扩散和转移,促进集群内企业和研发机构紧密互动而加速创新,在特定的技术发展方向上引领世界潮流,产生可持续竞争力[10]。

4.4 推动全球视野的战略培育,提高集群国际影响力

集群组织应制定中长期国际合作计划,与同领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世界级产业集群、领先企业、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建技术合作研究中心,设立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创新高端论坛,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各种便利,建立国内外集群组织之间年度互访、日常交流的渠道。需梯度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鼓励服装、家纺等终端消费品产业集群加强时尚创意设计、产品开发、渠道营销和柔性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吸引设计师、广告营销、品牌策划、买手等人才聚集,策划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时尚事件,构筑我国主导的时尚产业生态。新兴时尚产业集群可建立时尚创意中心、时尚研究院、时尚跨界联盟、设计师孵化平台、智慧定制工厂等,提供知识密集的产业服务,增加服饰产品的知识附着度和文化感,最终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进一步推动价值提升。

4.5 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升级,提高平台支撑能力

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需地方政府、集群组织管理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根据优势领域提升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以持续优化集群发展环境。在综合性服务方面,①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选址布局、土地资源、公路桥梁、供电供水、供气系统等生产设施以及公寓、教育、医疗、娱乐等生活配套;②需丰富信息平台交流内容,包括产品、技术、资金、人才供求信息,合作邀约、技术转让信息,法律、政策与商务活动信息等;③需提升咨询和研究服务能力,组建推动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研究智库,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诊断及战略、政策、法律、金融、人力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在专业性服务方面,①需搭建平台开展公共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协同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②需构建品质检验检疫服务体系,及时准确为企业提供检测数据与改进方案;③需构建市场拓展服务体系,优化专业贸易流通作用,提供专业化品牌推广与展示策划服务,打造集群品牌文化IP,适应消费升级新要求;④需构建金融担保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扶持创新型企业和重大领域研究,支持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品质提升、信息化改造、市场渠道建设;⑤需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建立专业领域人力资源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大工匠型、应用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培育,实施研发、设计、技术、工艺、营销、品牌、管理等关键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大师培育计划。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在规模化生产、特色产品培育、协同网络架构、数字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产业影响力、前沿技术引导、时尚标杆性等方面仍与世界级水平有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公认度较高的三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研究,总结出世界级产业集群依托世界级城市群、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龙头企业引领力强、组织协作紧密度高四大典型标志,结合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现有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出科技、时尚、创新、绿色4个维度的评测指标,符合纺织工业在新时代的产业定位。实施路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提升科技创新投入,优化集群发展内生动力,提高我国产业集群在专业领域影响力,迈向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高端,创建以我国为主导的纺织服装时尚生态体系。

猜你喜欢
世界级集群纺织
澳洋纺织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德国世界级农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