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49家幼儿园体检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2021-02-07 02:56吴文贤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肥胖率男童中位数

王 蕾,谢 俊,艾 红,吴文贤

(上海中冶医院 1.儿科,2.体检中心,上海 宝山 200941)

儿童期营养状况在人的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1],因此,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儿童营养,尤其是儿童的早期营养。我国对幼儿园儿童实行定期体检,并对儿童体检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指导政府决策,为幼儿园开展儿童卫生保健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对上海市宝山区月浦、杨行、罗店、盛桥四大社区49家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6月上海市宝山区月浦、杨行、罗店、盛桥四大社区49家幼儿园参与“六一”体检的14 878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7 811例,女童7 067例。按照周岁年龄分为<3岁、3~<5岁、5~6岁3个年龄组进行研究,各年龄组人数分别为86例、6 728例和8 064例。所有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1.2测量方法

测量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测量,在各社区指定的托幼机构或社区服务中心完成。测量要求按照宝山区妇幼保健所下发的“托幼机构检查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测人员为具有资质的专业医务人员。测量器材为统一新购置的体检测量器材,身高测量精确到0.1cm,体重测量精确到0.01kg。

1.3评价标准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具有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其中一项或多项体征者定义为营养不足,具体标准为①生长迟缓:年龄别身高(长)低于同性别标准人群年龄别身高(长)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②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同性别标准人群年龄别体重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③消瘦:身高(长)别体重低于同性别标准人群身高(长)别体重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营养过剩表现为超重或肥胖,具体标准为①超重:身高(长)别体重高于或等于同性别标准人群身高(长)别体重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②轻度肥胖:身高(长)别体重高于或等于同性别标准人群身高(长)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③中重度肥胖:身高(长)别体重高于或等于同性别标准人群身高(长)别体重中位数加3个标准差。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体检所有数据纳入MySql数据库,利用sql程序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不良情况

本次研究共检出营养不良儿童3 359例,占总人数的22.58%。其中营养不足儿童213例,占总人数的1.43%,营养过剩儿童3 146例,占总人数的21.15%。营养不足儿童中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分别为0.40%、0.32%、0.71%,营养过剩儿童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2%和6.61%。

2.2比较公立和民立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情况

公立幼儿园营养不足发生率显著低于民立幼儿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3,P<0.05);公立幼儿园的营养过剩发生率显著高于民立幼儿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8,P<0.05),见表1。

表1 比较公立幼儿园和民立幼儿园营养不良情况[n(%)]

2.3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良情况

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过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5~6岁组营养过剩发生率较3~<5岁组显著增高,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良情况[n(%)]

2.4 不同性别儿童营养不良情况

男童营养不足发生率显著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9,P<0.05);男童的营养过剩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58,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儿童营养不良情况[n(%)]

3讨论

3.1儿童营养不足发生率显著下降,营养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儿童营养不足发生率(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分别为0.40%、0.32%、0.71%,均低于2013年中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8.1%、2.5%、2.0%)[2]。国务院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要控制在7%以下,2030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5%以下[3],而WHO也曾在2012年提出到2025年将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减少到40%的目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地区已提前实现目标。

本研究超重检出率14.52%,肥胖检出率6.61%,均高于2013年中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8.4%,肥胖率3.1%[2]。超重与肥胖是此次调查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关注重点,我国甚至是全球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都在不断攀升[5]。儿童时期的超重与成年后肥胖的风险增加和不良的心脏代谢结果高度相关,这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6]。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最重要的场所,需要进一步重视儿童入园后的营养状况,定期进行膳食分析,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同时对儿童父母进行科学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大力宣传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危害,降低儿童超重及肥胖发生率。

3.2公立幼儿园与民立幼儿园营养状况不同

公立幼儿园儿童父母大多为上海本地人,经济水平高,经常给孩子买零食及高热量速食,同时这部分孩子拥有更多的电子产品,喜欢在家中静坐,家长也因怕晒黑晒伤、蚊虫叮咬、受凉等原因,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从而导致了超重及肥胖率高于民立幼儿园。民立幼儿园儿童的父母多为外地来沪打工人员,经济水平有限,同时文化水平不高,缺少科学喂养知识,从而导致营养不足率高于公立幼儿园。

3.3儿童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有显著关系

本研究显示男童的营养过剩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营养不足发生率显著低于女童,与国内研究普遍报告男童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童一致,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们期望男孩身体更强壮,父母(尤其是祖父母)经常将这与食欲大增联系在一起,可能更容易过度喂养男孩[7]。另外,本研究发现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5~6岁是脂肪重聚的关键年龄,此阶段控制肥胖是日后减少肥胖的关键步骤[8]。因此,要加强此阶段年龄段儿童,尤其是男童的体重管理。《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婴儿期与学龄前期是我国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的高发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建议肥胖的预防和干预计划应以学龄前为重点[9-11]。目前针对肥胖儿童公认的干预方式有运动、饮食及心理等。运动上幼儿园需要制定规律的体育活动;饮食上在注重营养的同时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饥或过饱、进食过快,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吃或少吃含热量较高的油炸快餐及含糖分较高的饮料及零食,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心理方式上主要是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疏导,一是要帮助儿童克服其惰性,使其生活充满乐趣,二是通过讲故事及动画片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肥胖的危害。同时本次调查人群中肥胖发生率的预测指标肥胖-超重比(超重率/肥胖率)为2.20,远超过可接受水平1.0~1.3。结合脂肪重聚与肥胖-超重比,预测本次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在未来青少年和成人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高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12]。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研究地区儿童营养水平总体良好,但超重、肥胖率逐年上升,重点关注对象是公立幼儿园及男童,而且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保健工作者要从幼儿园及家庭双方寻找原因,加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

猜你喜欢
肥胖率男童中位数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