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多义词的认知理据与翻译对策

2021-02-13 14:21樊慧燕
关键词:多义词词义隐喻

樊慧燕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030012)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在语言系统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将语言的结构看作是骨骼,那么,词汇就是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血液和肌肉。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在学习这门语言的词汇。法律英语通常是西方国家律师使用的一种语域,词汇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法律英语中一词多义是最显著的特征,很多的法律英语词汇和短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法律语言对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某个特定的段落中单词只会传达一个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在阅读和翻译法律文本时,从多个意义中找到准确的词义已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法律英语多义词的认知理据

(一)法律英语词汇语义变化方式

就现阶段而言,语义变化有很多的分类,尚未出现统一的标准,当前对语义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扩展、缩小、升级、退化、移位等方面,而法律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的主要方式就是语义扩展、缩小和转移。[1]

1.语义扩展。语义扩展是将某一词汇的概念从狭窄的含义中拓展到相对较大的含义中,扩展的最终结果就是旧义包含在新义中,新义在旧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内涵。通常情况下,语义扩展共有四大类:即具体指称转换成一般指称、具体指称转换成抽象指称、专业指称转换成一般词语、专有名词演变成普通词语。就法律术语而言,从法律术语到普通词汇的转变是语义扩展的主要方式。例如,“alibi”这个词最初指的是“犯罪发生时某人在别处的事实或状态”(如:她整个晚上都不在犯罪现场),但在现在的法律英语中,其已经扩展到了各种各样的“借口”上,即包含失败和不足在内的无所不包的托辞。此外,对于“jury”这一词,最初指的是根据法律选出一组人,他们可以决定事实问题,可以对提交给他们的案件进行裁决,但现在它的意思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当描述某个被任命裁判比赛的委员会时都会用到“jury”这个词。

2.语义缩小。语义缩小是将一个概念的外延从较大的概念缩小到含义较窄的概念。一般而言,语义缩小也有四种形式:一般指称转变为具体指称、抽象转变为具体、一般词汇转变到专业术语、普通词汇转变到专有名词。[2]在法律英语中,常见的语义缩小方式就是一般词语向法律术语的转变。当前律师们口中提到的很多法律术语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普通词汇的不断演变中发展的,这些词汇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话语中延伸到了法律领域,被赋予了新的法律意义,从而成了法律术语。例如,“box”这个词最初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容器,但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成一个专业的法律术语,经常指代证人作证时所占据的一个装箱区域;而“administrator”最早指的是管理或组织公司或机构的商业事务者,上世纪80年代英国对其重新定义,认为其是法院指定管理州际死者资产和负债的人。

3.语义转移。词义从字面意义转向隐喻意义的过程就可以被称为语义转移。通常语义转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两种不同语义之间产生类比时就是概念隐喻认知的结果;另一种是当类比在统一语义域中发展时,其就是概念转喻认知的结果。例如,“appearance”在法律英语中发展成了作为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出庭,或者也可以看作代表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律师出庭,是非常典型的隐喻认知的结果。

(二)法律英语中的概念隐喻和多义词

从根本上来看,隐喻在多义词的语义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相似性概念可以更好地分析多义词共时意义项之间的关系。西方学者曾试图运用维特根斯坦家族的相似理论对隐喻表达和隐喻词扩展进行阐述,其中提到,概念隐喻的目标域并不是由同一个源域并相互认知关联的隐喻词组成,而是由不同源域根据交叉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隐喻词组成,其实这就是家族相似性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出隐喻表达的产生和隐喻词的扩展。法律英语中的多义词同样如此。例如,“summon”一词最初的意思就是发送消息告诉某个人来,有召唤的意思,当召唤的对象变成与诉讼有关的人时,其也就多了一层意思,即“传唤”,也就是命令某人出庭的意思;而当召唤的目标变成参加会议的人时,意思也就变成了命令一群人参加会议;当召唤目标从人变成了人的某种内在品质时,其意思也就变成强迫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特定的品质,企图去做某一件事。此外,还有学者提到,家族相似性可以用来解释不同语境中相同概念隐喻表达的含义,如:“serve”这个词就是服务的意思,代指为某人工作,尤其是仆人为某人而工作;但当服务的对象变成餐馆里的客人时,“serve”这个词就变成了“上菜”的意思,即吃饭时为某人送菜;然而,当“serve”这个词处于法律语境中时,“serve”的目标就变成了诉讼当事人,也就有了正式交付某物给某人的意思。总之,家族相似性解释了一个词的不同意义之间相似性的复杂关系,不难看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家族相似理论分析隐喻表达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因此,无论概念隐喻在语义变化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都是在意义相似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法律英语中的概念转喻和多义词

在综合考虑邻近性和突显性特征的基础上,概念转喻还指出了同一认知领域内两个概念或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当词义通过概念转喻进行思维扩展时,词义之间就增加了一份连续性,所有相关的词义也都处在同一认知主体中。此外,扩展得到的意义和原始意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西方学者曾试图解释为什么概念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扩展的两种基本机制,他们提到,日常生活中为了被理解,说话者永远都不会武断的赋予旧词新的含义。概念隐喻和转喻就是两个非常明显的语义扩展方式,延伸出来的新义要么是概念转喻,要么就是概念隐喻,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以“assault”为例,《牛津高级学习者英汉词典》中将其定义为了“突然的暴力攻击”,基于这一核心意义,《布莱克法律词典》中对“攻击”的意义进行了记录:①对某一人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使该人有理由担心即将发生的有害或攻击性接触;②企图限制殴打,要求有造成身体伤害的特定意图;③一般来说,任何攻击。最初,“assault”这个词只是任何情况下出现的突然暴力行为,如:向敌人发起进攻、市区车辆的喧嚣声不停刺激神经、强奸猥亵案件等等。无论攻击的目标是敌人、人的神经还是健康和尊严,都包含着一种身体上的攻击。但是,在法律英语发展中,为了更好地推理,这一词汇的不同方面也被激活,如:在审理某一个攻击案件时,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如动机、实施过程、案件的伤害程度等等。这些都是“assault”认知领域下的一个子域,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子域被激活,从而也就使这个词出现了多义性特征。

二、法律英语中多义词的翻译策略

(一)根据主题上下文确定含义

话题通常指的是话语的主题和内容,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话题语境也就是一个词、句子或语篇的中心主语或使用范围,同一文本中的词义围绕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词多义所带来的不必要困扰。可见,法律英语词汇意义的确定永远都是离不开话题语境。翻译法律英语时,根据主题语境确定英语词汇的法律意义非常重要。可以说,在某些程度上,话题语境可以定义和区分英语词汇的法律意义,只选择一种意义为自己做出解释。例如,在刑法主题背景下,法律术语“complaint”可以翻译为刑事控告书;而在民法背景下,其就成为民事起诉状。再如,“common”有“使用他人财产的合法权利”及“留出供公众使用的一块土地”两种含义。因此,在法律英语翻译中,识别词语的主题语境对确定词义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它处于“法律权利”话题语境中,就可以翻译为共有的(权利),如:“common of piseary”被翻译成共同捕渔权;“common in gross”翻译成一般共享权。总之,在法律翻译中,应首先对法律主题语境和一般主题语境进行区分,从而确定词义,深入阐述,根据词义之间的认知理据,在充分理解法律英语中多义词每一个含义的基础上,参照具体话题语境确定该术语的中心主语和使用范围,从而确定其含义。

(二)根据搭配语境确定词义

搭配是词汇上最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尤其是在法律翻译中,搭配语境比其他类型的翻译更加重要,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很多法律术语都是通过搭配的形式出现的,在“名词+名词”以及“形容词+名词”组合的基础上产生。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法律英语中,这种搭配往往是由一般的多义词组成,但其中却传达着特殊的法律含义。如:“baby cat”一词汇是由两个非常普通的英语单词组成,但在法律英语中却有“主张一个人的婴儿期作为对合同索赔的抗辩的行为”的法律意义,所以也被翻译成以合同缔结人未成年为由的抗辩。虽然在法律英语中,词语搭配是最小的语境,但这种变化往往会导致词义发生根本性的概念,同时翻译者也会更加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思。因此,搭配语境还经常被认为缩小了所译词的意义范围,并确定了法律英语中多义词的意义。在法律英语翻译中,如果话题语境无法给出任何确定多义词意义的线索时,就可以将搭配语境利用起来,最终将词汇翻译出来。

猜你喜欢
多义词词义隐喻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多义词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活的隐喻》
中、英多义词的翻译识别劣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