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实施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02-14 08:12赵永强赵多明李建花乔小万
西部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室学科医院

赵永强,赵多明,李建花,邓 强,乔小万

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和疾病谱也随之发生改变[1],而在现有的医疗模式下,科室、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是以中医整体思维为指导,以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以患者诊疗需求为导向,以整合院内各种资源为手段,以共同制定方案实现疾病的优化诊疗为核心的一种治疗模式。目前,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已成为众多医院整合优质资源、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服务内涵,打造优势学科群的重要路径,也是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倡导的新型诊疗方式之一[2]。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医学资源,力争让患者接受疾病最优诊疗过程[3]。甘肃省某三甲中医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搭建了多个平台,成立了以优势病种为主的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治疗中心。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查询等方式,分析该院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医疗相关部门推广实施该诊疗模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前来甘肃某三甲中医院就诊的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累计168例(住院患者96例,门诊患者72例),该院医务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158名。

1.2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査、专家访谈法为主,问卷方式采用调查表填报法,采取自填式、送发式、封闭式类型;专家访谈类型以实地调查访谈、无结构式访谈为主,以期充分获取更广泛、可靠、深入的访谈结果。

1.3 调查内容1)调查甘肃某三甲中医院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对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知晓和理解情况;2)梳理该院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3)针对该院实施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实施过程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及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调查结果

2.1.1 患者知晓情况住院患者对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知晓程度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对一体化诊疗模式知晓率比较

2.1.2 患者理解率患者对该诊疗模式的理解情况见表2。

表2 患者对一体化诊疗模式理解率比较

2.2 医生调查结果

2.2.1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调查问卷结果见表3。

综上所述,路线设计对山区二级公路改扩建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本项目通过对路线的科学设计,达到预期努力打造“畅、安、舒、美”公路工程的目标,在路线设计中采用的理论、方法都有良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表3 医生内部因素调查结果

2.2.2 外部因素果外部因素调查问卷结果见表4。

表4 医生外部因素调查结果

2.3 专家访谈结果此次访谈采用非标准化访谈的形式,共访谈该医院已参与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运行的医务人员14人(包括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管理人员2人)。

2.3.1 完善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以医院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需求为基准,以重点专科特色为切入点,以优势病种为主线,以多学科协作为牵引,对医院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借助于多专业一体化平台强化医院重点学(专)科建设,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2.3.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医务者工作热情;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临床路径建设,形成标准化流程,以提高诊疗效率。

2.3.3 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意义在临床中采取中西医治疗方式结合互补,两者结合可使得中西医在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发挥出1+1>2的作用。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对提升综合医院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改善医患关系、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就医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整合医院多科室资源难度大、患者固有诊疗思维转变难、配套政策设计不足、信息管理能力欠缺等现实问题,需要逐步优化和完善。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室划分不断细化,医生专业型增加的同时,人体的整体性也被严重忽视[4]。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医学进步的必然趋势[5]。它要求以患者整体为中心,整合各专业特长,推动各专业协同发展,提高临床诊疗水准,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

3.2 提高患者对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认识水平本研究发现患者对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知晓率、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升患者对该诊疗模式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部门需重点宣传该模式的以下优势: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强化综合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诊、减轻患者负担、提升临床疗效、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等[10]。医院应在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的同时宣传医院的优势专业平台,激发患者主动选择的兴趣;合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的APP平台,借助其分享文字以及视频信息[11],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患者充分了解这一新模式巨大的应用优势,以此提升公众对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认知能力。另外,还可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使广大患者乐于接受新的诊疗模式。

3.3 加强一体化团队建设,推动医院多学科发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实施体现了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特点[12]。现阶段对于多学科一体化诊疗团队建设尤为重要[13]。团队的合作机制既能促进医生个体医术水平的进步,也可以推动科室和医疗机构诊疗实力的提升。对省级三甲中医院而言,可依托重点专科建设,以中医药学科为切入点,形成专业面广、多学科化、运行机制完善的诊疗团队,对推动一体化诊疗模式落地生根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 提升业务水平,倡导团结协作是“立身之本”本调查结果发现:对医务人员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相关培训不够,使其参与协作程度不高、对相关制度的认识不清。可以吸取国内外先进医院的管理经验,因此建设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团队[14]。医院层面应因材施教,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培训,编写相关培训教材,在努力提升临床医生多学科诊疗能力的同时,从政策引导、完善制度、加强合作等角度出发,为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5 医院管理改革为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实施“保驾护航”在医改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在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调查甘肃省卫生统计资料发现,甘肃省各级医院均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诊疗模式的实施效果。受传统分科体系的影响,各科室在组织上存在分裂,各学科之间有意无意夸大自身诊疗水平,贬低其他手段的治疗[15]。另外,受科室利益影响,若将患者送到其他科室这必然会导致本科室收入减少,从而出现了本应采用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疑难危重患者被单种手段治疗,这样阻碍了多种学科之间的互相提升,更危害了患者的健康权益[11]。患者按照一体化诊疗方案接受诊疗平台各个治疗单元的综合治疗,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科室的某种治疗手段,一体化诊疗平台的收益与每个治疗单元挂钩,避免了传统诊疗模式中科室之间的利益冲突。医院要积极推动一体化诊疗平台内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得在一体化诊疗平台工作的医务人员能接触到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实现各学科的共同发展。

3.6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多地实践证明,完善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多专业一体化诊疗的开展实施。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确立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职责。推选学术上有威信,管理上有能力,多学科有建树的专家担任直接领导。同时、创新管理理念,医院可按照“激励、绩效、优化”原则[6],制定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落实责任到个人,以治疗结果为目标,按照治疗的各个阶段设置阶段目标,各阶段目标与责任人绩效挂钩,形成奖惩机制。结合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相结合,对涉及的科室、医护人员实施的绩效奖励,尽量避免各科室之间的利益受损[16]。甘肃省某三甲中医院成立了多专业一体化诊疗组,由分管院长牵头,门诊部、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诊疗组成员,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实体化的诊疗中心平稳运行,促进一体化诊疗工作顺利实施。

3.7 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多专业一体化诊疗质量为了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高效顺利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该尽快出台用以配套新模式的“新政策”[3]。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多专业一体化诊疗的运行流程,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首先,一体化诊疗门诊要在患者首次就诊阶段即排查疑难危重疾病,对简单疾病给出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单次就诊收益最大化。对疑难复杂病情患者给出多学科治疗方案,在病床上完成所有诊疗过程,在减少患者医疗支出的同时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其次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让医护人员能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快速访问患者的诊疗方案、实施阶段和各种形式的检查结果。多专业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一体化诊疗全程可管可控[8],严抓细节实现质量控制,从患者预约、就诊、治疗、随访等各个阶段改善服务流程、提升诊疗效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17]。三个是及时回归反思,在一体化诊疗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定期随访患者,通过总结和反思优化流程完善制度,进一步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新医改”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大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18]。多专业一体化模式的开展和实施是医疗卫生体系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该模式在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综合诊疗的同时,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解决了传统诊疗模式带来的弊端[19]。本研究提出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实施推广需要在提升患者知晓率和认可程度的基础上建设一体化诊疗团队,并加强医院管理,以期能为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科室学科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学科新书导览】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超学科”来啦
萌萌兔医院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