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1-02-14 14:29温英萍
南方农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比值分析法林地

温英萍

(安福县林业局,江西吉安 343200)

森林等自然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林业作为一个以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中心的产业,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1]。要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就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1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1.1 指标选取原则

在选择评价的指标之前,必须确定合理的原则才能够保证最终选择的指标准确、全面、有效。虽然不同组织和学者提出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但选取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应满足科学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动态性与前瞻性等原则。

1.2 指标筛选方法

在明确指标筛选的原则后,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符合选取原则的大量指标进行正确有效的筛选。目前,主流的指标筛选方法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两类。主观方法包括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理论分析法等,客观方法则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1.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权重的分配决定了整个指标体系的准确度和科学性。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Delphi)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是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2]。

2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在指标的选择上,选取国内外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方面的论文,筛选出部分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同时咨询了国家林业局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的意见,并仔细考察每一个指标数据的可量化性和可获得性,最终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一套由1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3 个层次,目标层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X,准则层包括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A1(包含6 个指标)、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A2(包含5 个指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A3(包含5 个指标)。

2.1 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2.1.1 森林覆盖率(V1)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指标,能够清晰反映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森林覆盖率等于森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

2.1.2 森林病虫害防治率(V2)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具体分为森林病害和森林虫害。病害主要指由非传染性病源和传染性病源引起的林木发病,其中非传染性病源包括温度过于极端、湿度或光线不适、养分失调等,传染性病源则指病毒、细菌、真菌等;虫害即各种害虫对森林的幼苗、树叶、果实、种子的啃食,这是林业上尤其需要重视的大问题。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森林病虫害防治率等于综合有效防治面积与防治面积的比值。

2.1.3 单位面积蓄积量(V3)

蓄积量是指一定林地面积上所有的林木树干枝干部分的总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能够衡量一个地区林木资源的整体质量,也同样反映其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是评价林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单位面积蓄积量等于总蓄积量与林地总面积的比值。

2.1.4 森林火灾受害率(V4)

对于所有拥有森林资源的国家和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落实都是其首要工作任务。森林大火的发生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预计的严重损害[3],因此森林火灾受害率也应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该指标为逆向指标,森林火灾受害率等于森林受灾面积与林地总面积的比值。

2.1.5 森林资源消长率(V5)

森林资源消长率指每年森林消耗利用的蓄积量占森林生长量的比例。一般认为,每年森林资源的开采消耗量不能超过生长量,若两者比例值大于1,则森林将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该指标为逆向指标,森林资源消长率等于年消耗森林资源蓄积量与年森林生长量的比值。

2.1.6 古树名木保存率(V6)

古树名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年代古老的树木,可以说是自然界中活的历史文物,能帮助学者对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物种遗传和文明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古树名木保存率等于古树名木保存数量与已录建档总数量的比值。

2.2 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2.2.1 林地产值年增长率(V7)

该指标的高低直接表现出林地经济效益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为正向指标,林地产值年增长率等于本年林地产值与上年林地产值的差值与上年林地产值的比值。

2.2.2 单位面积林地产值(V8)

该指标体现了单位林地面积林产品的经济效益,为正向指标,单位面积林地产值等于林地总产值与林地总面积的比值。

2.2.3 森林旅游收入占 GDP 的比重(V9)

该指标可以考察森林旅游在整个地区经济中所占比例,也能够侧面反映地区森林旅游的开发程度和发展水平。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其值等于森林旅游总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

2.2.4 人均林业产值(V10)

该指标衡量单位人口的林业产值,可以反映林业经济生产的效率高低,为正向指标。该指标数据可以通过查询《中国林业统计年鉴》获取。

2.2.5 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人均收入(V11)

该指标可以反映林农的收入水平,其收入水平的高低能够从侧面显示林业经济发展状况,也决定着林农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水平,为正向指标。

2.3 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

2.3.1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V12)

这一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程度,为正向指标,其值等于自然保护区面积与辖区总面积的比值[4]。

2.3.2 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比率(V13)

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比率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所有林业职工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林业职工的整体技术水平,能够更好地保护、维持并恢复林业各项发展,为正向指标。

2.3.3 生态公益林比例(V14)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监测网推荐的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耐药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指标通过衡量林种结构,反映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保护是生态发展先行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为正向指标,其值等于生态公益林面积与各林种总面积的比值[5]。

2.3.4 水土保持率(V15)

若水土保持率处于较高水平,则说明该林地土壤较为健康,能够保持较强的生产力,为正向指标。该指标数据可以通过查询《中国林业统计年鉴》获取。

2.3.5 人口自然增长率(V16)

该指标衡量人口比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生产资料有限的情况下,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会造成林业资源的过饱和,可能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为逆向指标。该指标数据可以通过查询《中国林业统计年鉴》获取。

3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3.1 建立指标评价矩阵

根据分层分析法的具体步骤,首先进行同一层次各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排序,得到指标判断矩阵。为了完成本研究中各指标重要性的标度赋值,与多位林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最终确立了指标间的具体赋值结果,X-A 层评价矩阵如(1)所示:

针对自然生态可持续层次A1,其下设各指标间比较的排序结果如(2)所示:

针对经济可持续层次A2,其下设各指标间比较的排序结果如(3)所示:

针对社会可持续层次A3,其下设各指标间比较的排序结果如(4)所示:

3.2 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所占权重确定

在进行完两两比较之后,通过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

采用方根法:1)计算出每行数值的乘积,并计算其乘积的n次方根;2)将向量归一化,即可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3)计算出权重值后,需要依次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满意一致性。根据上述运算结果,将各个层次的指标数值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可持续发展各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值

3.3 综合评价标准

综合指数计算运用加权线性求和法:1)当0 <X≤0.3 时,林业可持续发展程度为完全不可持续;2)当0.3 <X≤0.5 时,林业可持续发展程度为基本不可持续;3)当0.5 <X≤0.7 时,其结果为弱可持续;4)当0.7 <X≤0.8 时,结果为基本可持续;5)当0.8 <X≤0.9 时,结果为可持续;6)当0.9 <X≤1.0时,为完全可持续或强可持续。

4 结语

结合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按照林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初步构建起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为直观、准确地衡量一个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操作简便,适合进行多地区、大范围的实际计算应用,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比值分析法林地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Summer Is Coming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