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策武镇生物防火林带的效能分析及营造技术探讨

2021-02-14 14:29钟春连
南方农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长汀县林带树种

钟春连

(长汀县策武林业工作站,福建龙岩 366300)

现代社会发展中,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必须高效保护森林资源,才可以提供优质生态环境。在森林火灾频发的背景下,可通过设置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火灾伤害,减少火灾损失,全面保护森林资源。在森林防火中,建设生物防火林带为常用措施,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尤其是在经济水平不佳地区,更能显示出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

1 生物防火林带效益

1.1 生态效益

1.1.1 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对于树种单一的森林来说,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改纯林为混交林,优化森林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此外,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刷影响,同时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

1.1.2 涵养水源,提高肥力

由于林带的林木树冠截留雨水,根系不断吸收水分并发挥固土作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防火带种植阔叶树种,使原来结构单一的林分变成阔叶混交林,枯枝落叶层增厚,腐殖质增加。在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1]。

1.1.3 调整林分结构,促进生态平衡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增加阔叶树比例,改善和调整林分结构,形成带状的阔叶林,对预防针叶树病虫害起到良好的效果。如选择木荷、米老排、油茶作为防火林带树木,有效隔离和较少马尾松毛虫为害,同时引来益鸟或害虫天敌在林带内生息繁衍。

1.2 经济与社会效益

1)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木蓄积量,为社会提供大量林木产品,满足人们生活需要。2)增加林农收入。在立地条件和地理位置良好的地区,根据林地所有权人意愿,种植经济防火树种,如油茶,能够增加林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谋划出路,减轻社会就业压力。3)减少山林权属争议。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与行政区界、经营权属界有机结合,将其作为明显标志,减少山林权属争议,保障山林权属稳定性,有利于毗邻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2]。

1.3 其他效益

生物防火林带一般建设在林区,而林区大部分是山田交错,是森林与农耕区、村庄居民点相互镶嵌构成的复合体,再加上人为火源复杂,违规用火问题多,当遇上火险天气时,就有发生火灾危险。因此,除了加强林火管理以外,还应当建设防火林带网络,既可阻隔农耕区火源,又可控制森林火灾蔓延,将火灾扑灭在萌芽阶段。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或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断火作用。因此,防火林带在森林防火工程中有“绿色屏障”之称[3]。

当该类森林发生火灾时,如果没有生物防火林带,将会扩大森林火灾影响范围,还会威胁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可以为林业生产活动、森林灭火提供通道,确保灭火人员安全,为林业生产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2 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2.1 种苗选择

2.1.1 根据树种特性选择

树种的选择需要满足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使用本地生长的枝叶茂盛、含水量大、含油脂少、抗火性强、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及无病虫害寄生的树种,以高抗火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长汀县,可以选择木荷、米老排,也可以选择经济树种,包括油茶、杨梅,提高林带建设质量。

2.1.2 适地适树原则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时,根据种植地立地条件,合理选择种植苗木,以此提升生物防火林经济效益,加强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效果。如乔木树种,可以种植在火险灾害较高、立地条件较差地区,乔木能够适应环境发展,具备较强抗火性能;在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的综合开发山地,可以选择高经济性的树种,不断加大经营力度,建设森林旅游景点,关注美观性原则,做好树种美化。通过总结和分析现有理论,综合长期栽植经验,可选择种植油茶树、木荷(表1)。

表1 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抗火性能表

2.1.3 苗木的规格

乔木树种苗木主干通直匀称,木质化程度好,高径比适宜,无徒长现象,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生物防火示范林带造林应执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 35/127—2004)的规定[4]。木荷釆用1 年生I 级裸根苗造林,地径≥0.6 cm、苗高≥50 cm;油茶釆用经省级以上良种审定机构认定的2 年生以上优良品种,苗高≥40 cm,地径≥0.4 cm。

2.2 设置生物防火林带

2.2.1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位置

设置防火林带时,必须了解和掌握自然地势,将山脚、山脊作为防火林带营造主要位置。山脊线的防火效果较强,利用率高。

2.2.2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宽度

常规防火林带宽度为10 m、15 m、20 m。在陡坡营造防火林带时,为了确保安全性能,满足防火需求,必须科学调整宽度。

2.3 造林技术

1)为了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必须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块状整地,挖明穴,穴规格60 cm×50 cm×40 cm,以确保林木自然生长。2)防火林带造林密度会直接影响树冠结构,因此必须确保种植密度合理,形成良好树冠结构,持续加强防火性能。林带密度控制为每667 m2栽植167 株,株行距2 m×2 m。3)林带成林之后,为了确保林分的通风效果,必须注重林带密度控制,结合造林实际情况,做好抚育间伐处理。4)做好修剪处理,适当延长林带封闭时间,为树冠生长营造良好条件,同时为后期防火工作奠定基础,加强防火效果。

2.4 抚育管理

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定期开展造林抚育处理,选择5 月作为首次抚育时间,8 月作为二次抚育时间。在防火操作中,加大抚育力度,清除林内掉落树叶。针对病害树木,应当做好伐除处理,加强林分防火效能。针对已建成林带,当宽度不符合标准时,应当扩展宽度,同时做好改造处理,增加防火树种数量,防止防火树种不足影响防火效果。

2.5 保障措施

2.5.1 技术保障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大科技投入,立足实际,加强创新开发,促进项目建设全面推进。1)科学制订项目建设新技术推广计划,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根据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的建设实际,加强防火树种的选优、良种繁育工作,选择基础较好的单位建立常用防火树种的良种繁育和苗木培育基地,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培育优质种苗奠定基础。2)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林带建设技术指导和跟踪,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重点加强生物防火示范林带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的指导,促进生物防火示范林带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5]。

2.5.2 资金保障

生物防火林带体系建设应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多元化投入为辅的保障机制。将生物防火林带规划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林带建设标准。

2.5.3 政策保障

建议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指标,尽快出台相应的生物防火林带林木釆伐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生物防火林带的法律地位。1)积极争取和完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政策,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适度放活树种结构调整,有效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建设;2)要明确生物防火林带的法律地位,将其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范围。按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管理,明晰产权和利益分配,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生物防火林带效能。

2.5.4 机制保障

成立专门机构,强化领导责任制,林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要明确分工责任,协调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监督,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检查。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把好技术生产质量关,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实行资金补助与造林质量直接挂钩,对检查验收质量达标的给予补助,对质量不合格的坚决整改到位[6]。

3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实践

3.1 项目概况

长汀县策武镇位于长汀县东南,距离县城不到15 km,周边乡镇都是重点林区,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区;东与新桥镇、大同镇交界,南与河田镇交界,西与濯田镇、古城镇、四都镇交界,北与大同罗新庄交界;龙长高速、319 国道、赣龙铁路穿镇而过,是长汀县交通枢纽,也是长汀县的工业重镇之一。

根据《长汀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资料统计,策武镇林地面积127.66 km2,全镇辖14 村,总人口22 635 人,总户数6 977 户[7]。其中农业人口为18 452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1.5%。

森林面积121.39 km2,森林覆盖率72.94%。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109.62 km2,占90.3%;竹林面积10.06 km2,占8.29%;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1.71 km2,占1.41%;非林地上片林面积0.16 hm2。优势树种为针叶树种(马尾松、杉木)的林地面积91.05 km2,占75%,其中优势树种为马尾松林面积89.37 km2,占73.62%。

天然林面积99.67 km2,其中:乔木林面积87.75 km2,占88.04%;竹林面积10.06 km2,占10.09%;灌木林地面积1.85 km2,占1.86%;封育未成林地面积0.41 hm2。

人工林面积23.93 km2,其中:乔木林面积21.87 km2,占91.39%;竹林面积0.2 hm2,占0.01%;;灌木林地面积1.71 km2,占7.15%;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0.35 km2,占1.45%。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策武镇成为长汀县天然生态保护屏障,必须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当地为丘陵低山类型,受到地质结构影响,地貌分布规律,四周环绕山脉,土壤以侵蚀性红壤为主,相对瘠薄,植被类型以次生针叶林——马尾松林为主,草本类型大部分为芒箕,由于近年来的封山育林及造林抚育措施实施,农村燃料结构的调整,林地的草本覆盖度高达80%以上。

3.2 森林防火现状

长汀县策武镇林地面积为121.3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53%,森林覆盖率达72.94%,其中用材林80.57 km2。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中幼林资源比例大,后续资源多。但树种结构单一,多为杉木、马尾松等林木,虽然植被覆盖率比较高,但资源分布不均匀,林分质量差。

3.3 防火工作

3.3.1 森林火灾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地农民的耕种方式及一些农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策武镇历来是一个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主要原因包括烧山垦荒、烧田坎、烧纸钱、电力线路断裂及雷击等。策武镇比较容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在没有大规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2015 年之前,发生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超60 hm2的就有4 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小于60 hm2的,每年都要发生几起。由于森林火灾烧毁的森林面积非常大,森林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损失都十分严重。从2015 年开始,策武镇全面落实上级政策,逐渐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快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

3.3.2 防火林带建设

2013—2014 年,长汀县林业局在策武镇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实践,由于没有进行抚育,效果不是很明显,到2015 年山脊的防火林带初见成效,但山脚处的防火林带基本被杂草覆盖。2015 年,在吸取了2013—2014 年生物防火林带的经验后,在策武镇8 个森林防火重点村投资500 多万元大范围、高标准地营造了158.4 hm2生物防火林带,总长度10.57 km;2016年,在2015 年的基础上又投资300 多万元新建了防火林带104.5 hm2,总长度5.23 km,同时抚育、劈杂2015 年营造的生物防火林带;2017—2020 年,新建设生物防火带59.0 hm2,总长度2.94 km。至此,策武镇共有13 个村有生物防火林带,初步形成了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布局。

策武镇从2015 年至今营造的生物防火林带,初步形成森林防火网格化,最为明显直观的效果就是2015—2021年,策武镇所发生的森林火灾总共10余起,过火面积都没有超过14 hm2,每一次森林火灾的最佳控制位置都是在生物防火林带上,过火面积唯一超过13 hm2的一起森林火灾发生在没有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的村庄。

3.4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内容

3.4.1 建设重点

在策武镇319 国道、205 省道、赣龙铁路沿线、环城一重山、各类重点保护区域周边的重要区位山场,农事活动频繁地区,森林火灾易发地区,以山脊山脚为主,以针叶树种占优势的林分为主,在主要山脊、造林地边缘、重点设施周边,建设主林带,宽度为15~20 m。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每20~30 hm2设置一个辅林带,辅林带宽度为10~15 m。努力形成科学完善的林火阻隔系统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

3.4.2 建设规模与内容

至2020 年末,在13 个村建成生物防火林带20 条,长18.74 km,面积321.5 hm2。要求每个村都有一条以上的主林带,数条辅林带。通过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实施,使策武镇生物防火林带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防火功能明显增强,森林防火体系更加完善,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有效保护和发展策武镇森林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每条生物防火林带的实施时间为3~4 年,遵循20~30 hm2林地为一个网格设置防火林带的原则,因害设防。同时,与国网长汀供电公司合作,建设电力走廊生物防火林带,探索建立高效的森林防火与电力线路走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联动工作机制。

3.4.3 树种选择

选择高阻燃性、高经济价值的常叶阔叶林带,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高生态防火功能树种。按照造林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与生态学特点,确保树种选择适宜性。通过综合化比选,明确生物防火林带种植树木以木荷为主。釆用1 年生I 级裸根苗造林,地径≥0.6 cm、苗高≥50 cm。

3.4.4 林地清理

实行全面清理,伐除马尾松、杉木等乔木,保留带内阔叶树,全面劈除林带内杂灌、芒萁、五节芒等杂草,并移除至林带外。

3.4.5 整地挖穴

在保护原有阔叶树的情况下,采用块状整地,挖穴规格60 cm×50 cm×40 cm。每667 m2栽植167 株,株行距2 m×2 m,沿等高线水平挖明穴,上下行穴位“品”字型排列以防止水土流失。

3.4.6 施基肥、回土

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将表土回穴1/4 时,每穴施硫酸钾型复合肥(养分含量≥40%、20-8-12)0.25 kg,肥料和穴内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将穴外表土回满穴。回表土时,必须打碎土块,拣尽石砾、枝丫、草根等杂物。

3.4.7 栽植

一般在1 月中旬至3 月上旬,雨后或阴天栽植。种植时,苗木放置在穴中央,填土应分层踩实踏紧,做到苗正、土实、深浅适当,覆土与穴面齐平后,苗干必须扶正。

3.5 抚育管理

在种植完成后要进行抚育管理。要求对幼林连续进行3 年抚育和管护,以保证成林成活;确保苗木生长健壮、长势良好,以利于形成优美植群,尽可能进行第4 年的抚育和管护。

3.5.1 当年抚育

造林当年5—6 月,对新植苗木进行追肥1 次,每株施复合肥(养分含量≥40%、20-8-12)0.15 kg;在离苗木根部30 cm 处上方挖小穴追肥,覆土盖严,不得漏施。

3.5.2 第2、3 年抚育

1)块状锄草:造林第2、3 年4—5 月,对新植苗木进行块状锄草并松土1 次,用锄头铲除苗木四周1 m2内的杂物、杂草和杂灌并松土,松土深度不小于5 cm。2)追肥:结合块状锄草追肥1 次。在离根部30 cm 处上方挖小穴追肥,覆土盖严,不得漏施。每株施复合肥(养分含量≥40%、20-8-12)0.15 kg。3)劈草:8—9 月进行全面劈草1 次,劈除带内和树木四周的杂灌、杂草和藤本植物等,要求茬头高度≤10 cm。

4 结语

森林火灾具备破坏性、突发性特点,处理难度较大。当发生森林火灾事故时,不仅会引发人员伤亡,还会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森林防火问题。生物防火林带为经济性防治措施,注重提升生物防火林带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

猜你喜欢
长汀县林带树种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长汀县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