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人建党 精神永存

2021-02-15 04:53杨凯雯
陕西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榆林李子陕西

文/杨凯雯

陕西共产党人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带着红色的基因、淌着红色的鲜血、用实际行动弘扬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同志首先接受并积极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思考如何“开民智,造新人”的深刻社会问题,他们用科学和民主的理念武装青年,用新文学的力量启蒙大众的思想。由于当时陕西地区教育事业衰败,学校教育思想封闭落后。陕西上高校的学生多到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其中以到北京的人数最多。这些旅京陕西籍学生,最早接受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思想,在五四运动后开始陆续回陕,给落后沉闷的陕西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风。他们带着装满真理的初心,带着救国救民的使命,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播下红色的种子,建立革命的根基。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陕西

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马克思主义与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当时,旅京的陕籍学生李子洲、魏野畴、杨明轩等也加入这场运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陕西的传播拉开序幕。五四运动爆发后,陕西旅外学生寄来的关于学生运动的报刊和信件像雪片一样飘满大街小巷,陕西的热血青年们沸腾了。西安法政专科学校、省立一中、省立三中、第一师范、成德中学等校学生代表召开联席会议,表示支持此项爱国运动,并通过罢课、游行、示威、请愿声援北京学生的决议,把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古城西安被青年学生的爱国火苗点燃了,这火苗迅速蹿及三原和渭北地区以及陕北、陕南一些地区。渭北中学、榆林中学、汉中中学等学校的学生纷纷以游行、集会等形式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

随着学生运动的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在陕西进一步传播开来,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传入陕西。陕西进步青年坚持真理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利用自己所学,拿起新文化作为自己的铠甲,创办各种刊物,让真理的声音击破陈旧的思想,得以更广泛的传播,这其中又以《秦钟》《共进》等刊物最有影响力。1920年1月20日,为唤醒陕人的觉悟,引进陕西新知识,传播陕西社会于外,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创办《秦钟》月刊。1921年10月后,改为《共进》半月刊出版,其发刊宗旨是“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陕西社会”。为了满足革命青年的要求,1922年10月10日,旅京陕西青年的政治性社团——共进社应运而生。随着眼界的开阔,社员们认为对陕西的社会改造需要与中国乃至世界的革命潮流联系起来看问题,随即刊物宗旨改为“提倡文化,改造社会”。共进社在当时的分支机构不仅遍及京、津、沪、汉等大、中城市,还在西安、三原、华县、渭南、绥德、榆林、延安等地陆续成立。《共进》杂志和共进社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启蒙陕西革命青年的思想,为后来陕西党团组织的创建培养了大批骨干。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陕北第一个党组织建立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陕西旅外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到要革命就必须加入中国共产党,要真正地把陕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开展起来并引向胜利,必须在陕西建立共产党组织。当年开始,旅外陕籍学生中的党、团员陆续回陕,以关中和陕北一些中小学为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团组织巩固扩大后,再建立党组织。

陕北地区是陕西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而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绥师”)又是陕北党、团组织的发源地。这离不开早期在该地践行革命初心,传播革命火种的先驱李子洲。李子洲,陕西绥德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李大钊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也是共进社的主要负责人。在接受新思想后,1924年春,李子洲回陕到榆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别具一格的方式、新颖的思想,给同学们种下革命的种子。同年夏,他到绥师任校长后,聘杨明轩为教导主任,教员有王懋廷、田伯英、韩叔勋、罗端先、何寓础、李瑞阳、王复生等。尤其是当时已是共产党员的王懋廷来绥师后,同李子洲以创办青年社的名义在学生中暗地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绥德团组织成立后,还发展榆林中学、瓦窑堡驻军中的团组织。

在李子洲、王懋廷的影响下,1924年10月,田伯英被王懋廷介绍入党,不久就在绥师建立共产党小组,担任党小组组长。随后,榆林中学、延安四中也先后成立党小组。1925年初,李大钊派共产党员耿炳光来陕秘密发展党组织。耿炳光见绥师已具备良好的政治环境,便与李子洲秘密建立党支部,书记为李子洲,直接归北方区委领导。党支部在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随着党员的与日俱增,绥德四师党组织逐渐成为陕北党的活动中心。从此,陕北高原上划过一道红色闪电,照亮前行的革命道路。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陕西革命的播种人精神不灭

陕西青年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大量积极投入革命运动中,与思想的开荒者、革命的播种人李子洲的早期影响是分不开的。他虽为革命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激励着革命青年继续英勇斗争。

1926年12月,李子洲在西安搞统战工作。他十分重视群众运动和社会教育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绥师教职员和学生经常有组织地向近郊农民和城市手工业工人学徒宣传组织工作,并在绥德、米脂等县大部分农村建立农民协会,建立城市工人和儿童的组织。他倡办社会教育,设平民学校和成人补习学校,使贫苦儿童和成年人受到免费教育。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后任中共陕甘区委组织部长,7月,中共陕西省委成立后任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后兼任军委书记。1928年11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李子洲代理陕西省委书记。他直接参与部署和指导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以武装斗争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9年2月,党团省委再次遭受严重破坏,李子洲被捕入狱,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7岁。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榆林中学平民学校建立

1923年春,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陕的魏野畴被聘为榆林中学的国文教员。他的到来,打破了学校政治闭塞、文化落后的氛围,他启发学生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热情,积极引进《共进》《新青年》《中国青年》等新文化书刊,学生们在他的指导下学习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思想受到了洗礼。平日里,他成立的读书会、讲演会、学术研究会等团体活跃了青年们的思想,潜移默化中指导着各阶层的青年们加入共进社,从事革命的政治活动,也为之后榆林中学党组织的建立,做了一定的思想政治建设。

1924年寒假,榆林中学学生张肇勤、李登霄(李子洲之弟)在绥师入党后,在榆林中学建立党的组织,刘志丹、曹力如、郭洪涛等相继加入。榆中党支部成立后,就大力开展革命活动。随着新思想、新文化及马列主义在榆林的传播,平民教育亦随之兴起。1924年春夏,在榆林中学任教的革命知识分子王森然,提议开办一所平民学校,为榆林“惠记工厂”的穷苦工人义务讲课。王森然组织青年文学研究会等进步团体的同学编印教材,教师全部由榆林中学的党团员和进步学生义务担任。学校分为初小班和高小班,不收学费,连书本文具也免费供给。劳苦群众们纷纷自愿送子女入学,学生达到二三百人。学校也经常与学生家长召开“垦亲会”,也就是家长联席会议,充分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批评和建议等,以便更广泛地联系群众。正是跟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榆林中学平民学校才能始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榆林县城贫民群众工作为基础,逐步发展贫民中的党组织工作。在当时对在群众中普及新文化知识、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培养革命的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档案存史,更珍藏了陕西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陕西共产党人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带着红色的基因、淌着红色的鲜血、弘扬着伟大的建党精神走过100年。在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当代,我们要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我们的思想引领,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我们的政治引领,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我们的精神引领,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我们的道德引领,把32字的建党精神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奏响陕西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猜你喜欢
榆林李子陕西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在追赶超越中加快榆林高质量发展
奔跑吧!李子柒
我的糊涂妈妈
榆林抿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