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2021-02-15 04:53唐晓军
陕西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档案资料村级档案管理

文/唐晓军

党和国家在农村最基层、最重要的一级组织是行政村,行政村的档案则是反映村级组织在实施民主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党务、村务和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搞好农村工作,档案的资源开发与服务利用是颇为重要的一环。认真研究农村档案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施相应对策,实为搞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所必需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结束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和村民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档案在村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显,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好村级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于2016年至2021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发现,农村档案管理的现状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快农村建设与发展步伐,强化村级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对档案工作站位不高。一些村两委干部对在村务管理、村级治理和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认识不足,如有的村党组织负责人没有将村级档案工作列入到年度工作内容中,有的村没有在村两委干部中明确专职或者兼职的村级档案管理人员,有的认为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对村两委的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没有帮助,有的甚至认为是浪费人力、财力和时间,这样就在不经意中形成了“重成绩轻档案”的错误思想,因此在村级管理工作中就不重视对所产生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归档和开发利用。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于村两委主要领导和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加之村两委干部学历普遍较低和农村条件有限的实际情况,就造成了很多村还没有从村两委干部中选配专职或者兼职的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少数村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因缺少系统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而对档案业务不熟悉,在档案材料收集、整理、装订、归档等专业技能方面上就显得能力更加缺欠。

(三)档案工作发展不均衡。在一个镇域内,经济条件好的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上普遍好于经济条件差的村,村领导档案意识也较强,能设置档案室,为村民提供查阅服务,较好地保管了一些档案。而在一些经济差的村,既没有档案室也没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有的村档案工作甚至还是一片空白,呈现出档案工作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四)档案管理不规范。大部分村的档案资料需要再次收集、整理、补充。一些村只收集不归档,档案不分类或分类不清,一些专业档案(如会计档案、基建档案等)全部归入文书档案;有的村虽用了档案盒保管,但没有归档目录,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档案,找一份档案有时要翻遍所有的档案盒;还有的村由于没有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档案资料混在一起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随意放置,造成档案资料发霉破损,甚至遗失,更谈不上利用了。

(五)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大部分村没有制定档案管理制度,部分村有制度但也仅仅停留在纸上,由于受一些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没有将制度落到实处,档案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个别村的档案还存在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保存,或者谁负责的业务所产生的档案资料就保存在谁手上的现象,存在村干部离职后档案移交不规范或者根本不移交,遗失的隐患较为突出。

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村两委负责人档案意识不强。村两委负责人由于没有归档意识,造成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有的村只注重财会档案的归档,甚至部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认为只要把会计档案建立起来保存好以备审计需要就可以了,从而使反映农村工作和群众生产活动的有价值的档案材料被遗忘。

(二)农村档案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主管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对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缺少规划、检查、考核等方面的约束,更缺少对农村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专业人才引进、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表彰奖励措施。

(三)缺少档案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档案管理的方式手段。有些村只注重档案的收集,不知道怎样规范化地去整理利用档案,缺少与之相应的对村级档案员的培训制度和管理办法,造成对收集来的档案资料随意存放,不知道如何去处置,档案资料管理混乱。

(四)村级档案管理队伍不稳定。由于村两委干部受收入和个人原因的影响,流动性较大,存在刚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完不久就离职了,从而导致业务培训跟不上离职的速度,新入职的对档案业务又不熟悉,不能胜任档案工作的需要。队伍的不稳定造成村级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业务本领整体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断断续续,致使收集整理的档案质量不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更无从谈起。

(五)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是一些村由于经济不发达,保管档案的基本条件没有得到保障,个别村还是档案室一室多用,甚至是一柜多用,由于根本不具备保管条件,档案资料发霉破损比较严重,影响档案的安全保管。二是由于经济较弱,聘不了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影响了村级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三、搞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认识,强化监督检查。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成立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档案局(馆)、民政部门、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细则,定期指导和督促,各镇、村负责具体落实。将档案工作的推进情况列入年终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档案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严格按照标准,逐项抓落实,严明奖惩办法,促使村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二)健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县级档案局(馆)要主动加强与民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民政、农业农村局等涉农部门共同抓好对村一级档案工作的培训、指导和检查。逐步完善镇、村标准化档案室的建设和管理,以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各涉农部门和镇党委积极参与指导建立健全村一级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村级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推动村一级档案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培训,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针对农村干部档案实际操作的业务本领和学历普遍较低的现状,必须重视对配备的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一是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他们对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档案意识,能够严格按流程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二是档案局(馆)定期举办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尤其是新入职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培训班结合当前农村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重点提高他们的档案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创造条件让村级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参加一些档案业务交流、档案操作竞赛、优秀村级档案建设参观等活动,增强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档案业务,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

(四)加大对村级档案建设的投入。财政部门增加对村级档案建设的预算,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专门的档案室,购置必须的档案柜、档案盒和必要的设备。提供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落实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补贴和表彰奖励机制。

(五)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结束和乡村振兴的深入开展,所形成的档案数量逐渐增多且内容多、种类繁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去处理,而且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势在必行。通过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运用扫描设备、图片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建立等方式将整理好的纸质文档和声像档案转换为电子文档,方便保管和查阅。

总之,村级档案是党和政府在最基层开展各项工作最直接的记录,是档案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村一级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党的档案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村级档案管理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分析加强卫生院档案管理努力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