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2021-02-16 01:09夏效宏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效益建设项目

摘 要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原州区粮食生产的安全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给原州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序、高效、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效的经验做法和措施,对甘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国民经济评价)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甘沟村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58

甘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依托,通过对项目区进行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和高标准农田建设[1],以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问题,为粮油、蔬菜等地方产业的发展提供用水保障。为进一步完善农业供水管理机制,推行“配水到户、定价到户、收费到户”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和“终端水价制”创造条件,确保项目区实现节水增效、农民减负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2]。

甘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1 996人、总面积187.7 hm2,总投资399.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59.57万元。

1 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完成后,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改善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投入少、效益低的突出问题,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且维护了社会稳定,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

2 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配套了水利工程设施,完善了灌溉设备,改善了农村灌溉基础设施,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工程实施后,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提高了林草覆盖率,有效减轻了风沙危害;项目区灌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改善了区域小气候,不仅有助于提高项目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而且可以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项目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3 项目工程经济评价

3.1 主要内容

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财务评价主要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单位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利用财务所形成的价格分析并测算出建设单位在工程上的财务支出和财务收入,最后评价出高标准农田财务的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主要通过间接与直接成本和受益,采用影子汇率、影子价格和社会折现率为参数,利用综合和费用效益分析法,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可以作为国家决策依据。

运用动态的评价方法是国民经济评价核心,这种评价方法仅适用于能通过货币表示的直接费用和效益,对于其他方式表示的费用和效益不适用于此办法。国民评价遵循的原则是计算口径和效益相一致,通过计算资金所耗用的时间价值,采用动态为主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的参数包括基准点、社会折现率、计算期和投入产出价格。甘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参数具体情况说明如下。1)基准点。项目建设的基准点为第一年年初(本项目以2020年为第一年),所有的各项费用与效益按照每年没有产生的计算。2)社会折现率。社会折现率表明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是建设项目经济可行性的主要判断依据,本项目社会折现率取8%。3)计算期。按照工程项目的总工期进行安排,其中运行期为19年,建设期为1年,计算期包括建设期、运行的初期与正常运行期,共计20年。4)投入产出价格。投入产出的价格按照相关规定运用影子价格,影子价格由市场价格代替,本项目以2019年第四季度的价格水平作为基础进行计算。

3.2 综合效益

3.2.1 高标准农田工程费用的计算方式

年运行费、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等构成了工程费用,3种费用的计算方法如下。

1)年运行费。项目工程的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工程的维修费(主要指日常养护、维修等,按固定资产投资的1.0%计算[3],为3.60万元)、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职工的福利费(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人员的标准工资和附加工资性津贴、职工的福利及奖励工资,本工程计划编制人员3人,共计10.8万元)、燃料动力费(年运行总负荷12.43万千瓦时,主要是灌溉泵站)、生活用电电费(农业排灌电价0.292元/kW·h,年运行电费为3.63万元)、其他费(主要有不可预见的费和用于减轻对本工程造成不良结果的补救措施费,是固定资产投资的0.3%,为1.08万元)等。所有这些费用的标准按照相关的规定同时还要参考已经建成工程的实际运行材料确定分析。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计算中本项目达到正常运行期的年运行费为19.11万元[4]。

2)固定资产投资。这部分投资主要是项目工程到达设计的规模所需要的费用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当地受益农户等各方投入建设的所有费用,本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共计359.57万元。

3)流动资金。主要有维持本项目工程在正常运行时的周转资金包括所采购的材料、燃料、备件、备品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计算时按工程投资的0.5%取,为2.00万元。

3.2.2 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构成了本工程的经济效益。

1)直接效益。主要是指工程在農业节水灌溉方面所增产的效益,灌溉效益计算主要是采用工程竣工后经过实施所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效益,计算时还要考虑到扣除成本,通过将有本工程和无本工程进行比较新增加的净的效益当作灌溉所产生的效益。工程实施前和实施后作物效益见表1和表2。

工程改建后,项目区新增净产值280.4万元,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取0.5,灌溉年净增效益为140.2万元。

项目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量=项目区新增净产值/项目区总人口=280.4万元/1 996人=1 404.8元/人。

2)间接效益。间接效益由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2部分组成。①社会效益。本项目工程竣工实施后,能够增加特色农产业节水灌溉面积为176 hm2,然后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可以增加作物的种植面积,使工程受益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巨大的改善,同时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②环境效益。本项目工程竣工实施后,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地的水资源紧缺问题,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当地严重缺水的问题,而且能够改善当地的水环境问题,一旦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则当地的林业与牧业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当牲畜圈养以后,植被会立即得到恢复,增加的植被覆盖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洪水和风沙所带来的危害,进而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空气得到净化,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5]。

3.2.3 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是要考虑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国家的投资及该项目对当地的经济所产生的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经济净现值(ENPN)、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和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指标进行衡量,进而评价该项目工程是否经济合理。

按照项目工程的计算期中每年的所产生的效益、费用及净效益绘制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见表3),以及相应的公式可以算出国民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数。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现量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表达式为:

(1)

式(1)中:B为效益流量,万元;C为费用流量,万元;n为计算期,20年;t为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0;(B-C)t为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

经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20%>8%,所以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2)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净现值用社会折现率(is=8%)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其表达式为:

(2)

式(2)中:B为效益流量,万元;C为费用流量,万元;n为计算期,20年;is为社会折现率,本项目

取8%;(B-C)t为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

经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742.03万元>0,所以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3)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以项目效益流量和与费用流量和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

(3)

式(3)中:Bt为第t年效益流量,万元;Ct为第t年费用流量,万元;is为社会折现率,本项目取8%。

经计算,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2.47>1.2,所以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以上指标说明,项目工程的各项指标都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另外从国民经济评价角度来看,项目工程是合理可行的。

3.2.4 静态投资回收期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59.57万元,年运行费19.1万元,综合灌溉效益为140.2万元。

还本年限=359.57/(140.2-19.1)≈3(年),即3年可回收工程全部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根本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粮食和作物的产量,明显改善了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项目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为重点,通过对项目区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达到0.9以上,提高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和输水、控水、调水能力,项目区的灌溉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为今后项目区内诸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农业综合效益年产值280.4万元,说明该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设为当地建立节水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4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原州区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原州区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原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大力开展,不但要对项目前期投入和后期管护给与支持和保护,而且要对其在实施中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客观专业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有效保障原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汤晓成,殷文学,王建国.浅议原州区灌区现状及改造和配套灌区的条件和必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25-26.

[2] 董艳玮.东港市椅圈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45.

[3] 吴存锡.探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前期的管理与造价控制[J].中国水运,2014,14(11):108-109.

[4] 張昌红.隆德县凤岭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分析[J].农技服务,2016,33(5):213.

[5] 刘从柱.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

收稿日期:2021-11-08

作者简介:夏效宏(1976—),男,宁夏固原人,本科,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E-mail:841056337@qq.com。

猜你喜欢
综合效益建设项目
完全EPC发包模式下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问题审计研究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策
湘江鲲鹏计算产业软硬件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实现厂房交付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FGX—24A复合式干选机在临涣选煤厂许疃分厂的应用
低碳经济下光伏发电综合效益评价探讨
哪些建设项目需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