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基于某某中医药大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研究

2021-02-18 08:11钱丝诗卢鲭宇胡一梅
关键词:平均分中医药大学胜任

钱丝诗 卢鲭宇 胡一梅

(1.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1137)

2010 年,21 世纪全球医学卫生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提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为世界和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南和导向[1]。而岗位胜任力是一种强调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能够胜任岗位需求并取得优秀成绩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能力[2]。已有研究经过对中医师的岗位胜任力等文献进行梳理、调研,编制了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中医知识与西医基本知识、中医临床能力与西医基本技能、养生保健与健康服务、沟通与团队协作、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职业发展6项胜任力模块[3]。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不该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对于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使得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以便更好适应临床岗位,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考试是以中医师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人才水平测试,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考生的中医师岗位胜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成效。医学院校可以及时掌握本校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情况并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全国范围的定位情况[4]。本文对某某中医药大学2018-2020 年参加中医类执业医师考试毕业生的成绩进行探讨,将该校学科成绩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学校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优势和不足,并以此为据,洞悉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中的薄弱之处,探讨如何以胜任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优化中医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卓越中医药人才。

一、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分析

1.考试的整体情况

★注:排名情况中,对比数据为全国中医类本科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且考试人数在30 人以上的院校和全国24 所全日制中医药院校。

表1 的数据显示,2018 年至2020 年某某中医药大学中医类执业医师的考试整体情况较好,通过率均达到了90%以上。其中综合笔试考试的通过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020 年达到96.16%,说明该校考生对于综合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实践技能考试的通过率与综合笔试的通过率逐渐拉大,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有下降的趋势。说明该校参加中医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仍然存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层面的不匹配行为。某些基础理论知识还存在“所学非所用”的情况,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实践能力存在缺口。

表1 考试的整体情况

从排名情况来看,实践技能考试的排名中,在全国中医类本科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且人数在30 人以上的院校中,有小幅度的波动起伏;综合笔试考试排名在全国院校中,从18 年的第十位到2020 年逐步稳居第三位。综合来看,除2019 年实践技能排名有所退步,居于中位,该中医药大学在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与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均位于中医院校及全国院校的较前位。

2.综合笔试的平均分与通过率

从综合笔试的总体情况来看,由表2 可见,2018-2020年某某中医药大学考生综合笔试的平均分与通过率明显高于全国院校考生。

表2 2018-2020 年某某中医药大学与全国的平均分与通过率的对比表

某某中医药大学 441 402 423.23 26.78 44.19 91.16 15.11 2020年全国 15704 11943 396.45 56.13 76.05

3.不同学科模块的掌握情况

中医类执业医师考试的综合笔试部分包括中医基础医学(满分190 分)、西医基础医学(满分40 分)、中医临床医学(满分270 分)、西医临床医学(满分80 分)、医学人文(满分20 分)五个部分,2020 年新增中医经典(满分20 分)部分。从表3 可以看出,该校考生对各模块的掌握均高于中医药院校及全国平均水平。总的来看,各学科模块平均分与通过率并非稳定提高。

表3 2018-2020 年某某中医药大学不同学科模块与全国平均掌握率对比表

首先是中医基础医学、医学人文模块的平均分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其中2019-2020 医学人文为五个模块中掌握率最低的模块。这两个学科模块的平均分与全国院校的平均分与掌握率的差距逐年缩小,说明中医基础医学、医学人文模块2018-2020 年度的成绩有所下滑。原因可能为:①中医基础医学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四门科目,要求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需要较强的整合能力及课程与课程间的联系互通能力,有一定难度;再者学校中医基础医学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互动及参与较弱,学习较为被动,可能也是导致中医基础医学成绩下滑的原因之一。②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必须要重视的问题[5]。医学人文模块成绩的下滑与掌握率相对较低,可能与学生重视程度有关,对于分数比重占比较大的临床专业知识重视程度较高,而相对忽略了分值较小的医学人文板块。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板块的考核也显得尤为重要。医学人文素养不仅仅是体现医师对病人病痛关怀,加以理解疏导的价值观,更是缓解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加强对医学人文模块的重视程度。

其次是西医基础医学、中医临床医学、西医临床医学模块有波动起伏的倾向。平均分与掌握率与全国的差值相对扩大,说明此三类模块的成绩有所提升。

最后是2020 年新增的中医经典部分,该校中医经典平均分与掌握率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差异不明显,说明该校中医经典的运用还有待加强。

4.部分学科模块认知层次的掌握情况

表4 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2020 该校不同学科模块认知程度平均掌握情况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认知层次中,记忆是搭建知识框架的基础,理解是对记忆的进一步加深,应用则是最高层次的对知识的实践。中医基础医学、中医临床医学、医学人文模块认知层次中记忆层次相对来说掌握较好,理解次之,应用层次最差。说明该校在不同学科模块知识的记忆背诵能力较好,理解其中含义的能力欠佳。虽然通过实践技能考试是参加综合医学笔试的前提,但仍然存在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应用操作能力不适应的情况,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表4 2018-2020 年某某中医药大学部分学科模块认知程度平均掌握率对比表

2018 年 记忆 9.99 71.37 9.67 69.06 2.31理解 3.77 62.82 3.60 60.01 2.81 2019 年 记忆 6.95 49.67 6.89 49.20 0.47理解 3.93 65.45 3.69 61.45 4.00医学人文记忆 4.04 50.51 3.97 49.61 0.90理解 3.34 41.75 3.25 40.65 1.10简单应用 3.02 75.62 3.0 75.03 0.59 2020 年

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讨

针对以上对中医类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分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措施以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1.加强医教协同,注重实践环节与理论的联系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其人才培养也需要坚持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针对现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高校、医院等实习基地的交流,探讨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深度融合与匹配问题。高校与医院虽然是不同的实践主体,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但临床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的总结,临床实践又作用于临床理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关系密不可分,高校与医院的交流合作也不可割裂开来。加强高校与医院之间的管理体制与教学方式的融合,对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可以增加学生课后的实操训练学时,开放实训室供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也可组织学生前往教学医院学习,在实际场景中,融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初步的价值观念与知识架构;在临床实习阶段后期,在临床实践中,将各种临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整合的能力。经过分阶段的实践培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从岗位胜任力的角度,对学生的整个职业发展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得到相关能力的锻炼。

2.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学时,重视对人文关怀素养的学习

作为从业资格准入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更倾向于评价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和标准化情境中人文关怀的展示,这反映了对医师执业最低标准的坚守[6]。而对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医学人文模块出现平均分与中医药院校、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的倾向,这提示我们该校的医学人文模块平均分与掌握率有下降的情况。在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健康时代,医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有交叉联系,因此医学人文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师的医学人文知识与素养,决定了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表现与行为,通过考核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中医诊疗服务中需要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这也是培养一名合格中医师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此,首先可针对医学人文模块所涉及的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科目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探索开设相关人文类选修课程,要求修满所必要的学分,增加人文类课程在学生培养中的教学学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体验与感悟医学人文精神,达到人文教学目的,缓解目前重专科轻人文的不平衡状态,将岗位胜任力的融合培养贯穿其中。其次可以开展多种趣味讲堂或讲座,引导学生对医学人文的重视程度。

3.加强经典应用能力与临床能力的融合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精髓,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是中医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7]。此次中医类执业医师考试反映出,该校中医经典平均分与掌握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多,说明中医经典的运用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中医经典具有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医理论、中医思维,构建良好的中医知识体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此,我们不仅仅局限于《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的课堂教学,应更加强调经典在临床中的应用。如可以开展模拟的实践教学,将学生的经典理论与实际的诊疗场景相结合;也可以开设经典门诊与病房,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将经典的应用能力与临床能力相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把握临床岗位胜任力,与以后的工作岗位更好衔接。

4.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阶段,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大力推进以病例为基础的PBL 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改革,是着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且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点的有效方式[8]。

因此,针对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学校可更新教学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中医师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智能技术手段,将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与执业医师考试的教学计划相融合,探索慕课、翻转课堂、超星网课等线上渠道与线下授课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思维方式,增强学习兴趣,有效巩固与消化专业知识,进一步把握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所要求的中医与西医的基本知识,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结语

在大健康环境与医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适合中医院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学生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情况的分析,发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的问题,从而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出建议,对凸显以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平均分中医药大学胜任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这样做合理吗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平均分一半
两种分法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