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研究
——以“英语讲述中医”为例

2021-02-18 08:11康静雯
关键词:跨文化中医药思政

黄 婧 康静雯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的核心教育方针,强调广大教师“育人”的社会责任。“课程思政”也是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的新型实践课题[1]。中医院校学生是继承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国际传播的新生力量,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不但要关注语言技能的培养,还需将外语与中医药深度融合,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服务[2]。

如何围绕“为谁培养人”这根主线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大量实践探索[1]。大学英语写作课具有思政育人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学生讲述中国故事,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3]。因此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在大学写作课程中加强中医文化熏陶和话语表达学习,培养学生用英语讲中医药故事、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能力[4]。成都中医药大学于2019 年9 月开设了针对中医药以及针灸学专业长学制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写作课,自课程开设以来,我们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思政模式进行探索实践,围绕通识化、体系化、特色化、思政化[2]优化课程建设。本文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长学制专业大学英语写作课为例,从教学模式构建和课程实践案例两方面探索中医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思政课程的实现路径。

一、“英语讲述中医”的写作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英语讲述中医”既是写作课程思政的极佳切入点,也是英语教学服务中医国际传播的着力点,能够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教学模式以通用英语为基础,以“英语讲述中医”为核心,培养学生用其他文化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中医故事和文化,从而探索“以写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我们以杨华提出的“外语讲述中国”的思政育人体系为基础[1],进行了针对中医院校大学英语写作课的设计,该实践的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大学英语写作课“英语讲述中医”的教学模式框架

教学框架包含3 个模块:①语言知识模块;②写作实践模块;③多元评价模块。语言知识模块主要关注语言技能学习和跨文化沟通的策略学习。写作实践模块要求合理应用跨文化沟通策略,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资源进行多模态书写并鼓励发表或分享作品。多元评价包括对学生写作技巧,内容输出质量,跨文化策略使用以及价值观与核心素养的考核。三个模块相互促进,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体系。

二、“英语讲述中医”的写作课程思政实践案例

高等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思政需要融入以下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一,关注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中医药的本体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5]。第二,树立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意识,树立中医文化自觉,增强中医宣介后备力量[6]。我们选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 作为课程主干教材,说明“英语讲述中医”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语言知识模块——以文体学习为基础

语言知识模块是写作课的基础。语言教学始于驱动,在每单元教学中,我们首先明确提出本单元用英语讲述中医的产出任务从而驱动本单元的学习。产出任务包含英语写作语言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

案例1 教材第4 单元讲授的主题是“时代英雄”,写作模式是SEE-I 模式(陈述-论证-举例-类比模式)。两篇学习材料分别介绍了我们身边的英雄和英雄的理想,涉及到警察,政府助理人员,普通市民等,探讨了普通人的时代担当和英雄主义精神。该单元的产出任务如下:

“中医药是抗击此次新冠疫情的重要力量,中医药从古至今为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上涌现了大量不畏艰险,敢于奉献的中医医生,请使用SEE-I 写作模式,向社会介绍一位你崇拜的中医医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

该产出任务的写作学习目标是学习文中有关英雄的词汇,语言表达,举例和论述的写作手法,从而掌握SEE-I(陈述-论证-举例-类比)写作模式。思政目标是驱动学生了解中医历史上的名医,了解中医在新冠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对中医药历史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医自豪感和中医文化自信。写作目标与思政目标相结合,促使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范文内容和语言表达进行应用,对写作模式进行迁移,提高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医”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1 的写作任务侧重于信息传达和故事讲述,对学生跨文化沟通技能的挑战度相对有限。案例2 将文体学习作为基础,要求学生对中西医的健康观念进行比较,在思辨的基础上以国外受众为对象进行写作,以写作实现跨文化沟通。

案例2 学习以过程分析为核心的英语说明文写作,阅读材料以说明文的指令式模式说明了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补充TED 视频材料“逆流机制:我们为何生病”要求学生对比不同的健康保健理念。该单元的产出任务如下:

“中西医思维模式和治疗机制各有优势,中医在日常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请你写作一篇题为《中医如何帮助养生保健》的短文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向普通国外民众介绍中医在日常保健中的作用,普及和传播中医的保健优势。

该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将中医与西医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中医的特点和优势,并展有理有据的分析和介绍。该产出任务的语言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中西医保健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同时掌握英语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而思政目标要求学生在对比思辨的基础上怀着平等沟通的态度提出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以期在跨文化交流中为中医构建良好的形象,建立中医文化自觉。

2.写作模块——以跨文化沟通为核心

在写作模块中,学生分组自行调研和查找从古至今中医医生的事迹和故事,应用所学习的写作模式撰写小作文。例1 和例2 是学生针对案例1 题为《我身边的中医英雄》的小组作文节选。

例1:A hero can be a TCM doctor. A TCM doctor always tries his best to help the patients to get rid of illness and offers comfort to them. Pu Fuzhou is such a doctor who set up a clinic cooperated with a pharmacy to treat patients for free in 1936 in Chengdu. A hero is an angel coming through the darkness to shine the road to safety.

例2:A hero can be a defender. A defender remains firm in his ideas even under great pressure. Kong Bohua was such a hero because he vigorously fought for Chinese medicine when the reactionary government of Wang Ching-wei wanted to elimin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inally his efforts made the government cancel the previous proposal. He was like a water source because when the wa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about to dry up, he injected new source to it.

例1 中,学生使用SEE-I 写作模式分别讲述了川派中医名家蒲辅周先生仁心仁术,治病救人的事迹(划线部分)和民国时期中医药捍卫者孔伯华先生不畏强权,坚持捍卫中医药重要地位的事迹(划线部分)。写作既符合英语写作模式的逻辑思维要求,又体现了使用英语表达中医的跨文化意识。

在学生初步建立用“英语讲述中医”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提出更高的挑战:学生不仅需要讲述介绍中医,而且要考虑到跨文化沟通中读者和受众的需求与认知,采用地道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因此本单元设计了针对学生写作技巧提升的专项语言训练。例3 是学生针对案例1 的作文进行的语言表达修改。

例3:

原 句1:Pu Fuzhou is such a doctor who set up a clinic cooperated with a pharmacy to treat patients for free in 1936 in Chengdu.

原 句2:Kong Bohua was such a hero because he vigorously fought for Chinese medicine when the reactionary government of Wang Ching-wei wanted to elimin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修 改1:Pu Fuzhou was such a doctor who established a free clinic in 1936 to offer patients free treatment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修改2:Kong Bohua was such a vigorous advocate who guard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being eliminated by the reactionary government.

通过写作技巧提升学习,学生修改之后的句子注意使用抽象名词,正确的时态和更加严谨的逻辑连接,更加符合英语受众的语言表达规范,能够更好的传播中医人物和故事。

在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写作才能更好的实现跨文化沟通,尝试向国外受众讲述中医。例4 是针对案例2 题为《中医如何帮助养生保健》的学生作文定稿节选。

例4: TCM advocates laws of the nature, balancing Yin and Yang and bringing unification. From this background, TCM has evolved many forms of health care such as food therapy, massage, Tuina and Tai Chi.All are conducted with the aim of bringing the human body back to or maintaining a good health. For instance, people exercise Tai Chi to achieve a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n physical movement. Compared to other physical exercises, Tai Chi is suitable for people of all ages and with different constitutions. Tai Chi is also effective i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enhancing spiritual calmness.

在例4 的写作中,学生讲述了中医养生的主要方式并以太极为例讲述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并在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太极拳老少皆宜,动静结合,身心兼顾的养生保健优势(划线部分),实现了用英语介绍和传播中医的跨文化尝试。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既有跨学科的一面,也有特定学科的专业性[5]。用“英语讲述中医”的课堂实践有助于实现中医药院校外语课程中语言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的双重目标。学生尝试在真实场景中使用英语表达内容。大学英语写作课“英语讲述中医”的模式能够契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同时也实现了语言学习载体和语言任务设置从文学文化知识向专业或行业相关知识转移[5]。

3.评价模块——以多元评价为导向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用“英语讲述中医”的评价方式涉及写作能力和思政评价两个部分。写作能力的评价包含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策略的使用,而思政评价落实到中医文化自觉和专业核心素养两个层面。评价主体除教师和学生以外,将作文的受众(读者)也纳入评价主体,这是因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真实的写作和跨文化沟通服务,受众的反馈情况能够直观体现写作的实际效果。(见表1)。

表1 大学英语写作课用“英语讲述中医”的思政多元评价

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立德树人的品德修养和中医文化自觉可以从多个评价维度体现出来。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点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度和文化修养;学生通过完成自评表和同伴互评的方式提升中医文化意识和核心素养;而受众通过评价点赞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和反思。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察英语写作的技能目标与思政目标是否实现了有机融合。外语知识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的结合程度是将思政元素及其与外语目标结合模式外显化的过程[1]。评价考察从较为基础的词汇使用,写作文体掌握到运用跨文化对比策略,直至进行思辨和独立观点的发表,语言及策略使用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逐渐提高,实现了语言目标与思政目标的融合,也促使教师对课程思政不断进行反思和优化。(见图2)

图2 技能目标与思政目标结合评价

以本文两个写作案例为例,作文话题作为单元产出任务的一部分是学生写作的内容和主题,要求学生学习相关文体和词汇,这是夯实语言基础,而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语言技能和词汇,这是能力的养成,最后学生在调研和讨论中进一步创新了表达,在跨文化思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内容和思想观点的表达,这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是重要的核心通识课程,而大学英语应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语言支撑[7]。这样的新定位必然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长学制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课为例,提出了用“英语讲述中医”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思政实践模式。该模式包括课堂语言知识模块,写作实践模块和多元评价模块,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形成“以写育人”的实践框架。该模式经过大量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文化自觉,跨文化传播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等中医院校因为地域不同,学生群体的英语水平各有差异,学情复杂,课程思政的模式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持续优化和完善。总之,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切实承担起通识核心课程的育人任务,充分探索与中医专业相结合的思政育人路径,提升教育效果,引导中医药院校学生在未来的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医药思政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