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时评思路的秘诀:纵横思维

2021-02-22 07:12谭曜岐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时评法治思维

谭曜岐

时评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近些年的高考題也多有适合时评写作的材料。时评的特色是“评”,要求考生能对有争议的事件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常规议论文的特色则是“论”,要求考生能够有条理、多角度地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评和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议论方式,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文素养,预计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兼顾这两种基本写法,我们仍要继续研究时评写作的理论和技法。

一、从时评的结构模式分析写作的难点

时评写作的难点是通过分析其结构模式来寻求突破。时评的结构模式,流传有多重说法,个人比较倾向于“引—议—联—结”。其中开头引材料的“引”和结尾总结的“结”都好理解,而主体部分的“议”和“联”就不仅是形式的问题了,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思维。“议”就是评论、评价,指的是对材料中的事件进行价值定位,并分析其是非对错的理由,属于就事论事;“联”就是联系社会,指的是把对具体事件的分析上升到社会层面,力图把握其共性的现象和社会本质,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或后续影响,属于就事论理。如果没有就事论事的“议”,就不成其为时评;如果没有就事论理的“论”,文章就会浅薄得不值一提。从现实经验来看,对一件事不知如何发表看法的学生相对较少,大多数人都是评价过后不知如何延伸、提升,从而导致时评文章不够大气。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侧重于研究如何联系社会,在更高的层面来俯视具体的事件。

二、提升时评思维层次的秘诀:纵横思维

打开思维层次的方法,理论上应该多种多样,不必迷信权威,也不必强求一致。这里介绍的“纵横思维”,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便捷而又不乏哲学依据的思维方法。“纵向思维”一可指时间(即从过去到现在乃至于未来的线性流淌中观察事物的演变),二可指因果(即从原因到现实乃至于后果的环环相扣中分析事物变化的轨迹);“横向思维”一可指空间(即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职业领域对同类事物的默契化反应),二可指内外(即从内在自我逐次延伸到外在的家庭、团体、单位等组织,最后至于社会国家,而能贯穿同一道理)。前者是一种线链型思维,也可叫单线思维;后者是一种模块型思维,也可叫平行思维。把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放在以上不同的思维程序中演绎展开,就会得到观感不同而各有其妙的文章。

由于800字的篇幅限制,学生写作时评往往只能选择一种思维,但无论用纵向思维还是横向思维,都足以支撑起一篇理论严谨的文章。比较来说,纵向思维能体现深度——当事理在你的笔下按时间或因果的顺序逐渐展开时,你能深刻体会到事理发展的来龙去脉,会对其必然性深信不疑,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中;横向思维能体现广度——当你发现同一事理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工作领域一律适用,或者从自身延展到组织乃至于社会国家而同享一个真谛,就像同心圆一样簇拥着同一个真理,你会兴奋地感叹:终于找到最普遍的真理了!

在物理学中,时间加空间就等于宇宙;在政治外交中,合纵与连横一直是两种最根本的策略;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和阳是世界的根本,而空间和时间就是最大的阴阳……可见,纵横思维源于重要的人类智慧。时评写作只是小道,借用哲学思维来构建写作框架,虽如牛刀割鸡,但其实用性和正确性不容置疑。

三、纵横思维的教学实战

在动手演练之前,我们可以先从教材中寻找一些线索。如粤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有《时评两篇》。其中一篇《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在罗列月饼包装的奢侈无度之后,依次剖析了国人以月饼送礼的心理情结以及当前国家发展现状不容许浪费的理由——这种从个人心理到社会现状的延伸,不正是由内到外的横向思维吗?可见,教材认可的经典时评范文有意无意间也暗合了纵横思维的写作模式。

在实战中,纵横思维主要是用在“联”的环节,把本环节的内容按照纵向或横向的思维整合成两到三段,每段提炼出分论点,再配合相应的素材和分析,即可有效地提升文章的思维层级。下面我们就以2015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为女儿举报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的父亲而引发社会争议”为例,来做个示范。为了方便,我们假定文章的观点都是赞同女儿的做法,认为她遵守规则,不因亲情而枉法;而且只对“联”的环节进行初步的立意阐释。按照前文的解释,纵横思维可以有以下四种应用形式:

纵向(时间):1.我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儒家思想以人伦为支柱,讲究以德治国、以孝治天下。虽然历代也制定种种礼法,但礼法终究是人治的附庸,有极大的随意性,长期困扰着我国法治的进程。2.当代中国,生产力的发达和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早已今非昔比,而且在开放的国际背景下,以法治为主流的西方世界对我们也有深刻的影响。从各方面来看,以法治国是必然的选择。法治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而是要人人努力,从生活小事做起,才能建立真正的法治社会,提升现代化的成果。在古今纵向对比中重新审视女孩的做法,不由令人敬佩!

纵向(因果):1.重情而轻法是国人的通病,这源于人性的自私。当有所求时,总希望抛开一切法规,让所有的社会关系一瞬间都向自己倾斜;当事不关己时,总希望别人能遵守规矩,不至于将来某时因攫取过度而侵害到自身可能的利益。2.重情而轻法的现状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则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是人的群聚,如果各谋其私,社会缺乏凝聚力和共同的价值方向,必将滑向涣散的泥潭。儒家思想两千年的熏陶,使得我们的民族心理更重感情、讲道德,人治总想凌驾于法治之上。女孩举报父亲的做法使我们深刻警醒,如果连这点法治意识都没有,别说国家的前途,就连个人的生命安全都将无法保障。

横向(空间):1.国人们重情义而轻法治,良好的社会关系比健全的法治体系更能让人心安。找工作靠关系,孩子入学靠关系,经商发财靠关系,就连就医看病这样的小事都可能通过人情关系来寻求特殊待遇。古代的人若是举报父亲犯法,自己先要遭受牢狱之灾,这种极端不公正的现象,就算摆在当今国人面前,怕是很多人依然发自内心地认同。2.相较而言,西方社会在法治建设方面有更悠久的传统。自从启蒙运动树立起契约精神的大旗,数百年来,西方的民众受到规则意识的深度洗礼,小到私有财产的保护,大到国际争端的协商,都依赖各种规则。相信随着中国法治社会的逐步完善,世人对我国的认同感将更上一层楼,像女孩举报父亲这样尊重规则的行为必将受到更广泛的拥护。

横向(内外):1.个人的生存离不开规则。试想,如果小孩一直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则意识,将来如何能处理纷繁的社会关系?人格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都依赖有序的环境,如果连自己的房间都不能收拾干净,考试时面对一套试题回答得乱七八糟,每天做事颠三倒四毫无规划,那么这样的人将来有何竞争力可言?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规则。学校若不依校规对学生进行管教,必致学风涣散;朋友之间若不按约定交往,可能埋下感情破裂的隐患;商贸往来若不守诚信和契约,极易带来无休止的商业纠纷……那位敢于举报自己父亲的女孩,正是新时代价值观的光荣履行者。

以上种种,只是根据同一个主题做出的示范演绎。相信大家只要善思善用,必能不断发现新的奥妙,也会为时评的写作或教学带来应有的便利。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时评法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党建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