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作中植物类意象赏析

2021-02-22 07:12李明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采桑子李煜词作

李明珠

意象,简言之“寓意之象”,是指寄托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学生要想读懂诗意,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首先要以意象为切入点,层层深入,最终敲开诗人情感世界的大门。

李煜,这位悲情帝王留给世人无尽的感慨。作为君主,他是失败的,他将南唐的国运断送在自己的手中;作为词人,他是成功的,他的作品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道,被誉为“千古词帝”!在他存世的40多首词作中,留有各类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五味杂陈。接下来作者将对李煜词作中出现的植物类意象进行分类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

一、花果类意象

李煜作品中的花果类意象共出现18次,是所有植物类意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无论开于何时的花朵、结于何时的果,人看到最后都会产生欢喜之感。李煜定是爱花惜果之人,因此喜欢将花果类意象频繁地加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一)一斛珠·晓妆初过

上片: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这是李煜的前期作品,描写的是一个歌女由化妆出场到终场赴宴的全过程。文中选取了词的上片,用一个平视镜头将歌女的神态和歌喉展现于纸上。其中的“丁香”这一意象则有着不同以往的含义。

丁香,又名“丁子香”“鸡舌香”,是一种草药和香料。而颗是指“花蕾”,“丁香颗”是美人舌尖的代称。李煜用“丁香颗”来形容美人,足见其对“歌女”所代表的声色犬马的生活的沉迷。

在后人看来这首词的格调虽不高,但是却极具欣赏价值,它将宫廷生活的奢靡描写得极为细致,也让读者对这位极尽风流的南唐后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上片: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这是李煜在围城中的作品。此时宋兵压境,金陵城岌岌可危,李后主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醒来,发觉国家的前途命运已极为渺茫,国破家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痛楚。

樱桃的颜色鲜红欲滴,看上去令人垂涎三尺,这样色味俱全的果实怎能不让人喜欢?可是本该在初夏出现的典型景物却随着“春归去”而“落尽”,这场景让人唏嘘不已。《礼记·月令》中写到:“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先荐寝庙。含桃者,樱桃也。”樱桃不仅是美食,更是宗庙社稷、国家兴衰的代表。国势盛,君主便有向先人汇报的“资本”;国势衰,自己的存亡都无法保证,更不用提去宗庙祭祀先主了。此时的李煜无暇顾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只企盼着宋军能给自己留条生路,末代君主借樱桃诉说自己的惆怅之情。

(三)清平乐·别来春半

上片: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这是李煜创作的一首怀人诗,寥寥数笔便将对故人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凌寒独自开的梅”还是“赢雪一段香的梅”,亦或是“一任群芳妒的梅”,无不在众人心中种下“梅花是坚定意志、具有高尚品德”的种子。而李煜词作中的梅,偏偏是与众不同的梅,他笔下的梅充满了愁怨,充满了思念,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无可奈何。他将落梅形象地比作雪花,虽美却带有丝丝的寒意,这和他创作这首词的初衷十分贴切,艺术手法上也与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草(叶)类意象

此类意象出现的次数不多,共有7次。草(叶)没有花果般耀眼,但是却在无形中将李煜的“阶下囚”生活处境告知世人。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这首词创作之时,李煜已是一个亡国之君。帝王的尊严早已不复存在,留给他的只是一个“违命侯”的屈辱名号。宋都汴京对他而言,是一个繁华却又让他失掉自由的“大囚笼”,在此回首往事,只有“悲从中来”的悔恨。

秋风扫庭院,苔藓侵阶上,鲜有人问津的生活让他无比孤单;南唐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尽在无边的野草丛中,这真是一把辛酸泪!苔藓和蒿莱都是无人问津的写照,李煜将这两种植物放在一首作品中,意在着重写出物是人非、无人理睬的悲惨境遇。明朝的沈际飞在他的《草堂诗余续集》中曾评价此词为:“此在汴京念秣陵事作,读不忍竟。”

三、树类意象

树类意象出现的次数也不多,只有8次,并且李煜大多只选取梧桐、芭蕉和柳树作为其抒情达意的对象。

辘轱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又作《采桑子·秋怨》,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词作抒发了李煜对于入宋当节度使的弟弟李从善的思念之情。婉约蕴藉,韵味悠长。

“梧桐”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梧桐常与凤凰一同出现,两者是希望的象征,它们的周身都萦绕着一種祥和的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宋时期,“梧桐”更多地成为了悲伤的代名词:梧桐叶上偏萧索([唐] 戎昱 《客堂秋夕》)、梧桐叶上秋萧瑟([宋]韩元吉《菩萨蛮·梧桐叶上秋萧瑟》)、满阶秋雨落梧桐([明 ]张红桥 《留别子羽七绝句》……本首词,李煜借助深秋时节的梧桐树,将对弟弟的挂念之情寄于其中,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弟弟虽身为节度使,但事实上却是“羊入虎口”,再见亦不知是何时,因此李煜在言语中还暗含着些许的担忧。

李煜的人生是喜剧与悲剧的叠加,他的词作也是欢喜与伤感共同作用下的合体。他的作品中有各类丰富的意象,它们虽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却始终向读者展示着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悲情帝王的得意与失意、落魄与无奈。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采桑子李煜词作
采桑子·春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采桑子
采桑子
更 正
令山河动容的美丽:浣溪沙与采桑子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