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奋发有为

2021-02-23 02:47
南方自然资源 2021年1期
关键词:耕地用地建设

<<<蓝天白云下郁郁葱葱的红树林 周燕芳/摄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纵论国际国内,把握过去未来,指方向、定基调、明任务,讲的都是极为重大的认识问题、方向问题、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和定力,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了人民新期待。《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建议》提出的12个方面重大任务和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中,有很多涉及自然资源领域,与自然资源工作密切相关,为我们持续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自然资源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两条逻辑主线”,对标对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然资源部贯彻意见,聚焦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立足广西区情和资源禀赋,深入研究“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领域的重大问题,抓住要害,盯住关键,主动担当,奋发有为,不折不扣推动会议精神在全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要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增强自然资源综合保障的能力

“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的科学判断。广西属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单位国土面积高速公路里程在全国排名第24位,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加快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用地将迎来需求高峰,全区自然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需要提前调整适应新变化、新要求。

要在用好增量上下功夫。继续落实好“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政策导向,凡是符合自治区用地指标核销条件的项目,一律从快予以核销;进一步调整完善增量用地计划指标配置方式,突出保障对全区发展牵引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以及民生项目,促进土地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产业集聚。同时,努力将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直接保障用地指标范围。

要在疏通项目落地堵点上下功夫。按照国家“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要求,没有充足的补充耕地指标,将直接导致建设项目难以落地,制约地方发展。我们要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集全系统之力统筹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矿山复垦等工作,加快推进补充耕地项目整改补录,为今后的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特别是要用好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破解交通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难题。

要在提升服务效率上下功夫。持续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四个一”行动,加大上门服务力度和频次,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全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靠前服务,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引导项目按照规划科学选址,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少占耕地,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实。

要在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国土测绘和信息化建设,在自然资源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不管是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保护、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还是耕地保护、矿政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海洋管理、执法督察和决策支持,都离不开国土测绘和信息技术支持。这些年来,我们在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科技欠发达水平,需要不断努力提升。

二、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研究推进自然资源整体保护修复和高效利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自然资源治理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整体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守住自然生态和粮食安全底线,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广西粮食自给率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要认真对照“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防止“大棚房”问题、违建别墅问题反弹回潮。疏堵并重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鼓励各地探索开展存量农村违建房问题处置试点,为全区乃至全国制定处置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要全面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持续落实好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提出的“三个一定,一个全力”要求,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促进广西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加快实施新一轮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抓住土地供应和闲置土地处置两项核心任务,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完成盘活存量土地任务。

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是不断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推动美丽广西建设的有力举措。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前提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重点要在江河流域布局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筑牢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在城镇化地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在采矿地区实施工矿废弃地整治,加快建设绿色矿山;在农村地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及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在交通沿线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努力实现交通建设发展与耕地保护、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修复共赢目标;在生态保护区加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在沿海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构建更具韧性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

三、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入研究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优化空间布局,构建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及其支撑体系,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发展理念推行和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自然资源部门当下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要加快编制高质量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9月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自治区党委深改委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没有高水平规划,难有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规划,科学编制规划,严格实施规划。”我们要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绘好事关长远发展的“一张蓝图”。注重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中传导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切实发挥空间规划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响应能力。

要加快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三条控制线”不划定,发展所依托的底图底数就不清晰,重大项目就难以准确落地。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查缺补漏,攻坚克难,尽快抓好后续收尾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全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要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下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各类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等管控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也就是说,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仅要编制好规划,还要负责监督实施,把规划编制和实施统一起来。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为今后规划实施和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支撑。

四、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研究推进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对自然资源领域而言,建立健全产权制度体系,加强土地市场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使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能进一步激发土地要素市场活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要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制订全区自然资源资产分类清单,梳理全区各类自然资源资产,建立健全自治区、市两级政府受委托代理行使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持续推动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全面铺开、分阶段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交易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场监测监管和调控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市场信用体系。

要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探索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弹性管控机制,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征地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方式。创新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方式,探索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加强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和收储盘活工作。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主有序流动、高效合理配置。

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用地用矿“三级联审”、规划用地审批“四合一”改革,不断优化提升审批效率;调整下放自治区级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审批权,除自然资源部下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跨设区市的项目外,属自治区本级审批权限的,全部下放给各设区市。同时,加强已下放和即将下放行政审批权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确保行政审批事项不仅“放得下”,还要地方“接得住、管得好”。

五、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研究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动力

2021年,“三农”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资源部门有条件、有优势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大的作为。

要积极稳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村庄规划编制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深入调研。由乡镇党委政府、县(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村民代表共同组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二是注重结合。落实“多规合一”要求,按照“村庄建设现状合理的固化,新增的疏导,不适当的调整”的思路,注意处理好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关系;注意体现田园风光,尊重村庄的自然地理状况;要把耕地保护、农房管控、农地制度改革、三产融合发展、地质灾害治理等进行多角度综合;要尊重民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协调好农民最基本的利益诉求。三是能看懂。按照“简单、实用、节约、可行”的总体原则,形成以“一村一图一表一则”为核心的简易版规划成果,让村干部和老百姓能看懂、愿意执行。

要发挥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的作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通过全域整治,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问题,还能够筹集发展资金,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全区“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突出问题。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例如,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集成推进乡村振兴各方面改革举措,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农民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河村模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5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00万元,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作用,推动形成96个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打造了万亩竹笋、千亩豆角、千亩韭黄、千亩田螺养殖等现代农业基地,带动约1.5万人就业。各地要相互借鉴、互促共进、扩大成效。

要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应用。重视发挥“1+1>2”的集成效应,系统整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指标交易、矿产资源配置、设施农用地管理、富硒土壤调查、找水打井、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生态修复等政策、项目、资金,结合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全面激活乡村资源要素活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真金白银。

猜你喜欢
耕地用地建设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