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拒绝”放在心里,可能会发生什么?

2021-02-24 08:00嵇振颉
求学·理科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友上司友情

嵇振颉

在面对不合理要求或是你不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你有权利提出“我拒绝”,也不必害怕说出拒绝之后而失去这段人际关系,或许你的一次拒绝更能让他人懂得你的界限。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未来形象的最佳时期。学会拒绝,从现在开始。

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不时在媒体上出现

被欺凌的同学在性格上相对内向、懦弱,当其他同学对他们实施欺凌行为时,他们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比如报告老师、适当地反击,而是选择隐忍。他们总认为,同学欺负自己不过是一时的行为,自己忍耐一段时间,欺负者会主动收手。

情况往往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欺负者不仅没有良心发现,反而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把欺负人当成乐趣,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欺负者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存在过失,相反会对着痛苦不堪的被欺负者哈哈大笑。

那些暴力欺凌同学的照片和视频,特别是被欺负者受伤部位的特写,深深刺痛了大多数人的心。

有些同学忍受不了这种欺凌,觉得活在世上是一种难以摆脱的痛苦,于是走了极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无奈中逝去,他们留下的遗书让他们的整个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其实,校园欺凌不仅仅只是指生理上的伤害,很多言语上的伤痛同样很难弥合。比如有些人会给同学起绰号,这种绰号带有明显的人身攻击,让人感受到羞辱。

欺凌者不仅限于同龄人,一些教师的不当言行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在很多学生眼中,老师就是圣人般的存在,老师说过的话在他们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能某些知识点老师讲一遍别人就学会,但少部分学生的天资愚钝,教了很多遍他们还是懵懵懂懂。这时候,部分老师难免会心生怨愤,不经意间会流露出诸如“你真笨”“你这学生是我教过的最差的学生”之类的埋怨。可能老师这么说并非存心,只不过是一时的发泄,却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记得小学时遇到过一位老师,那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中排名中下游,语文成绩更是“惨不忍睹”。那位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就对我说出类似的埋怨。幸好后来那位老师调走了,来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不断地鼓励我,才没让我在沮丧中越陷越深。但是那位老师带给我的心理阴影,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老师带来的伤害,或许学生很难抗拒。但是面对同龄人的欺凌,为什么有些同学能忍受到令人难以理解的程度?为什么他们如此怕事,为什么不敢反抗欺负者?

成人世界里的“PUA”

“难以拒绝”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孩子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中也存在类似情况。

大家可能听说过“PUA”这个词汇。“PUA”是近两年在网络上出现的热词,全称“Pick-up Artist”,翻译成中文是“搭讪艺术家”。这个词起初适用于两性之间,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的学习实践,不断提升情商,进而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

但是经过多年发展,这种情感操纵术很快越出了两性相处的范畴,延伸到职场以及友情的领域,出现“职场PUA”“友情PUA”的现象。

“职场PUA”的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由恋爱中的男女朋友换成具有领导关系的上下级。上级运用种种手段,比如打击员工的自信等,对下级实施精神控制。

这样的上司会想尽办法批评下属,无论下属任务完成得如何,他都会鸡蛋里挑骨头,从中找出问题。这种批评不是建设性的,不是以改进今后工作为目的,而是为了让下属认识到自己不行。通过这样的手段,下属逐渐否定个人价值,严重者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们会认为自己这么差的人能被招进公司并被上司包容是非常荣幸的,一旦被公司开除,可能很难有出路。

有了这样的认识,下属不敢对上司布置的工作有任何不满,只能服从领导的安排,忍受上司带有侮辱性质的言语,一切似乎变得风平浪静。可是这种凌辱带来的伤害会让人身心俱疲。这类手段用在职场新人身上非常有效,会让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在阴影中。

还有一种“友情PUA”,杀伤力不比“恋爱PUA”“职场PUA”小。一段令人疲惫的友情,早已违背了它的初衷。如果不能及时抽身离开或者努力修复,很可能给你带来难以愈合的伤害。

有些朋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说话、做事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從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比如我曾有一位文友,他说话就让我感到很不舒服。那时候我刚刚开始写作,不论是文笔还是谋篇布局的能力,均显得非常稚嫩。而这位文友创作多年,早已是一位成熟型作者。因此,我把自己创作的小说发给他,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设性意见。

结果我没有等来友善的建议,收到的却是一大堆负面的评价。他把我的小说批得一无是处,并表示我的作品就是不折不扣的“文字垃圾”。不仅如此,他还嘲讽我根本不具有写作天赋,与其在文字上浪费时间,不如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他的话在我心中很有分量,我有些心灰意冷,两年时间里没再写出任何文学作品。好在后来遇到一位友善的前辈,他看完我那篇被痛批的作品,留下洋洋洒洒的批注,总算让我摆脱了“没有文学创作天赋”的心理阴影。

这位文友就是典型的“友情PUA”。他习惯于打压别人,通过这种打压让自己得到平衡。他的批评绝不是出于善意,而是给你带来极大的伤害。

“友情PUA”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伤害,还有一方对另一方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压榨,比如只有一方在付出,另一方根本没有任何回报,由此造成双方在友谊中处于不对等的位置。

为什么在“职场PUA”以及“友情PUA”的行为模式中,被欺负、压榨的那一方不敢起来反抗?是什么力量在暗地里阻挠这种反抗?

猜你喜欢
文友上司友情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友情
如果上司不如你
友情
巧妙的奉承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名人
说说我的美国上司
下属和上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