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时代劳动科学探索

2021-02-26 04:45兰新哲陕西省总工会
科学中国人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劳动科学

兰新哲 陕西省总工会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既是初心使命,也是新时代新课题。共同富裕体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是重要前提。

实现共同富裕靠科学劳动创造。科学劳动可以做大蛋糕,充分践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可以分好蛋糕。当前,造成困扰职工群众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效率、合理分配提高收入、统筹劳动时间管理及可持续劳动等急难愁盼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劳动科学研究滞后、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不足、时效性针对性不强等。

深化新时代劳动科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防范化解劳动领域有关风险,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等,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坚持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新时代劳动科学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坚持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宗旨。

新时代劳动科学要用新理念指引理论创新。“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等成果为新时代劳动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揭示新时代劳动价值规律、排除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成果的障碍、落实共建共享新理念,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劳动科学发展的出发点。

新时代劳动科学要用新思想指引体系构建。建立健全新时代劳动科学理论体系是个系统工程。系统论提供强大的思想方法,劳动价值论等为岗位再造就业、效率提高、价值评价、分配公平和财富积累等提供科学依据;改革开放、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等为劳动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重大市场需求。

新时代劳动科学要用新战略指引实践探索。面对国内外劳动变化,把握规律、精准预判。面对一、二、三次产业升级换代结构性重大变革,回应岗位再造实现优先就业再就业期盼。面对新经济、新业态、数字网络有效劳动和劳资变化重点群体,探索智慧劳动推动共同富裕途径。面对供需及生态环境制约及疫情蔓延等重大挑战深化战略咨询典型示范等。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新时代劳动科学体系

202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是对劳动经济学有实证贡献的科学家,说明劳动科学相关的学科也是国际学科前沿。

时代是出卷人。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是实践探索的着力点。解决劳动创造共同富裕问题是大课题。

造成当前劳动领域的系列敏感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劳动科学研究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滞后、实践探索针对性不强,投入不足、基础平台建设不充分等。

岗位再造及职业引导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大课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热点之一,学生和家长烦心、揪心,已经深受党和国家的持续高度重视。原因是对学科发展与产业变革、劳动形态与岗位变革规律等研究预判滞后,岗位再造失衡。

劳动时间管理和单位效率提高是科学劳动的大课题。疲劳过度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痛点之一。有些行业职工长期加班,实施“996”劳动时间表,即早9点至晚9点工作,一周6天。这样劳动工作导致中青年劳动者谈恋爱、结婚生子、孝敬老人及疗休养保障等时间少,难以可持续。究其原因是科学劳动意识淡漠,劳动条件与效率、价值与分配及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等研究滞后。

编制设定和劳动分配收入失衡是制约劳动创造的大课题。有些企事业单位受核定编制和工资总额承包限制,难以兑现绩效和及时补充员工;有的使用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工等,难以同工同酬,分配差距拉大。原因是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研究等滞后。

产业革命、科技革命、能源革命等协同挑战是可持续劳动的大课题。科技革命伴随的四次工业产业革命不断压缩劳动岗位,新型第三产业正成为城镇化的标志和就业蓄水池。百年大变局,尤其是疫情全球蔓延的焦虑和人类本质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之际,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科学布局应对大势刻不容缓。

构建新时代劳动科学体系,统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是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探索发展壮大。劳动科学既是理论创新研究系统,以人类的劳动为研究对象,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及劳动哲学、心理学、美学及管理学等学科群;劳动科学也是实践应用研究系统,包括劳动就业、效率、分配、安全、卫生、保障等,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系统深刻把握。波澜壮阔的共同富裕生动实践将为体系构建提供时代指引。

坚持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主动研究共同富裕时代课题

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国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动力源泉。

实现共同富裕要落实共建共享新理念。落实“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民族复兴、市场主体发展、家庭幸福和职工成长相统一,形成国家好、单位好、家庭好、职工好的生动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性。

实现共同富裕要靠科学劳动奋斗,“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自立自强主动作为,深化对国民经济工作规律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劳动关系,重点解决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就业,科学管理时间、提高技能效率和合理分配等问题,使科学劳动成为时代共识、理性选择。

务实开展劳动科学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

“产学研用”结合,跨学科协同。务实推进科学劳动成为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第一,把握学科规律,发挥劳动科学体系创新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新时代共建共享理念指导实践。研究新经济,更新劳动观念。用理论自信、实践指导提升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技能水平效率,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劳动分配科学化。运用宏观战略规划和实证研究成果,及时超前诊断劳动形态变化,精准预判劳动领域大势,科学统筹资源应对。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解决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索做大和分好蛋糕,化解劳动领域系统性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基层蹲点联系群众、梳理排查问题、分析研究课题,提出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案。化解劳动者揪心、管理者关心的矛盾,把握规律性、普遍性、结构性矛盾及其过程演变等突出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预判和政策咨询研究。推动劳动科学与产业革命等与时俱进等。

第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重点攻关带动。站在现代化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跨学科协同深化劳动科学研究。建立适应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创新的长效体制机制。尊重理论研究规律,把握实践探索周期,打好基础谋长远,九戒浮躁和急功近利。组队伍、建平台、立项目、保经费、给时间,尽快启动相关课题研究。“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整体推进。选择岗位再造扩大就业再就业、合理分配、充分福利、劳逸结合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选择新经济新业态复杂、新兴数字网络平台就业劳动关系和谐构建、可持续劳动等难点问题,紧盯新时代产业职业变革,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成果巩固等重大问题,以开战即是决战的紧迫感,联合攻关示范。

营造发展新时代劳动科学的社会文化生态

发展劳动科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解放思想凝聚共识,营造良好宽松的社会文化生态。

加强科学劳动文化传承挖掘和发展创新。劳动文明服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新时代劳动文化与人类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职工文化和家庭文化融会贯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劳动道德伦理、劳动美学和劳动精神文化。高度重视开展职工业余教科文卫体活动和疗休养,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团结乐观、文明友善的道德情操和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发挥好劳动荣誉奖励机制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新时代劳动科学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落实劳动基本法,发挥学校、市场主体、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职工之家”“工人文化宫”“工人疗养院”及家庭等社会综合宣教阵地作用,广泛深入宣传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牢固树立科学劳动智慧奋斗理念。千方百计培训提高劳动者文化科技综合素质,掌握高效劳动本领。使科学劳动、劳动科学深入人心,不断造就新时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凝聚成共同劳动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劳动美”。新时代是劳动创造梦想的伟大时代。新时代是构建劳动科学新格局、迈上科学劳动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劳动科学,创造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劳动科学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