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塔:传承红色革命家风 增彩"七一勋章"光环

2021-03-03 06:10邓大洪
福利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政安徽省

• 本刊记者 邓大洪

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这是“七一勋章”首次颁授,共产生了29名“七一勋章”提名人选。李宏塔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 优良家风的传承人”获得“七一勋章”。

传承革命家风

李宏塔的爷爷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父亲是安徽省原省委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李葆华。1949年5月,李宏塔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他的父亲李葆华任北平市第二副书记,正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奔忙着;母亲在一家机车厂党委工作,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天。李宏塔出生19天,就被送进了一家市民托儿所,直到6岁才被接回家。李宏塔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姐,下有弟弟,平时,父母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给过他们一点特殊的照顾,使李宏塔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平民意识。

李宏塔的日常生活

李宏塔艰苦朴素是从小受父亲李葆华的影响潜移默化养成的。20世纪60年代,李葆华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宏塔随父到安徽读书。李葆华工作认真负责,生活简朴,到工厂下乡村检查工作很多时候都是穿着普通服装,轻车简从,不给下级领导打招呼直接到基层“微服私访”。这在10多岁的李宏塔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后来工作作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今还让李宏塔记忆犹新的是,有人给他家送来了几包新疆葡萄干,放学回家的李宏塔看见葡萄干打开一包就吃。父亲李葆华回来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他说:“要记住,人民给我们的权利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了一点工作就收礼物,这不是共产党人干的事。”随后父亲李葆华把葡萄干退回去了,打开的折价加倍给了对方。

李宏塔清楚地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饭桌上几乎见不着荤菜,经常肚子饿得咕咕叫。李葆华常对家人说:“当人民群众温饱难济之时,干部的生活也必须艰苦,不允许搞特殊化。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在变化,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能变,那就是共产党的宗旨。这一点如果改变了,那就不是共产党了。”

父亲李葆华虽然是党的高级干部,但从不搞特殊化,这些点滴琐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宏塔,奠定了他后来不为利益所动、清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开始,李宏塔对父亲的做法说法并不是太理解,随着一天天长大和文化知识的增加,了解到爷爷李大钊的一些故事,他从父亲的身上看见了爷爷的影子,慢慢理解父亲了,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向父亲学习,传承好爷爷的优良革命品质,清正严明为民服务。”

1966年,16岁的李宏塔中学毕业后像普通学生一样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被分配到江苏省的河口农场当了一名普通的农垦兵。他每天除了参加训练外主要是参加犁田、播种、插秧、除草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这对从小没有干过农活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加上他个子高、身体瘦,干农活更是吃力。当他累得吃不住、领导让他暂时休息时,他想到临别前父亲李葆华语重心长的话语:“要准备吃大苦。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就马上又有了力量,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别人都能坚持下来,我也一定能!”他谢绝领导对他的关照,继续投入到劳动当中。在繁重劳动的磨练下,李宏塔四肢变得粗壮有力,一肩能挑100多斤,所有农活样样都干得得心应手。在部队服役期间,他获得了劳动能手、万米游泳能手、神枪射击手等多个荣誉称号。

1969年,李宏塔服役期满转业分配到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家化工厂当了车间一名普通工人。当时的化工厂技术条件比较落后,有害气体腐蚀性很强,要戴防毒面具上岗。第一天晚上,班长老包带领青工小费上班,让李宏塔跟班学习。到了深夜,小费睡着了,班长忙不过来,李宏塔就积极参加操作,当老包的助手。班长很高兴地说:“第一天就动起手来,真不错!”由于李宏塔积极肯干,很快成了厂里的骨干。班长老包成了他的老师、好友,而且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3年10月,李宏塔被厂里推荐上合肥工业大学。三年学习期满,李宏塔大学毕业后,仍然回到了原单位,当了一名技术员。由于突出的工作成绩和实干精神,李宏塔被推荐为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9月,李宏塔被任命为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1980年5月,任共青团合肥市委书记、中共合肥市委常委;1983年10月,调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李宏塔从一名普通士兵,到工厂一线技术工人,再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依靠的是自己的拼搏精神和聪明才智。

勤政为民

1987年,李宏塔38岁,已经到了离开共青团的时候。组织部门拟推荐他到省民政部门工作征求意见时,李宏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我喜欢直接与困难百姓打交道,民政部门给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最合我意。”李宏塔来到安徽省民政厅任副厅长,1998年任厅长一直到2008年调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之前,在省民政厅一干就是18年。他上任后继承父亲李葆华“微服私访”式的务实工作作风。“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自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离开公路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那时候他自创了一个“反向工作法”,其实就是现在常说的“四不两直”,去下面调研、检查不打招呼直插村庄和农户,掀锅盖、查米缸、看存折,详细了解政策落实情况,不要层层陪同,不走“经典路线”,不看打造的“盆景”,听汇报简明扼要、直奔主题。

李宏塔直接到农户家了解民情,一开始没经验,农村家家户户养狗,狗的警觉性很高,生人一走近,就开始叫唤,村干部知道上面有干部进村了,然后镇里、县里领导们就都来了。后来,李宏塔学会了不擅自进村,在路边找个老乡带路,村里的狗看见熟人就不会叫了。这样他就能真正做到听真话、察出实情、找出真招,这也是现在所说的“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一竿子插到底”“钉钉子”抓落实。他每年至少一半的时间在基层。1999年,安徽省进行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李宏塔为了让农村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基层民主权利,把每一个县都跑遍了。广大村民选举热情高涨,在外打工的选民有的自费包车回村参加选举,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翻山越岭赶到选举现场,换届选举工作平稳顺利,五河县、当涂县、宁国市被民政部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

抢险救灾期间,是李宏塔最忙的时候。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前,李宏塔针对历年安徽水灾频繁的状况,提前在沿江地市推行救灾预案,一个县一个县、一个市一个市地跑,狠抓落实。面临百年未遇的洪水,安徽提前应对、有备而战,受灾群众安置妥当,得到民政部的高度评价。灾情发生后,他协调安徽省慈善协会、省救灾减灾委员会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分头与金融系统、大型企业、证券机构等单位对接联系捐赠,开通捐赠热线,宣传赈灾义演,短短一周内收到捐赠款物将近5900万元。

2003年夏天,淮河、滁河流域发生汛情,为了摸清受灾详情,李宏塔连续20多天奔走在灾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衣服干了湿、湿了干。他走进安置点一处帐篷,发现暑热难忍,赶紧让工作人员测量气温,立马设计新的安置方案,寻找集体房屋、闲置校舍重新转移安置灾民,直到下午3时多,新的安置点有了着落,汗流浃背的他才急匆匆赶赴下一站……李宏塔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多一点辛苦,群众就会减少几分痛苦”“一定要用民政人的‘辛苦指数’换得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这些年,李宏塔始终坚守“一心一意跟党走、履职尽责善作为”的初心使命。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和根本政治要求。在李宏塔看来,对党忠诚就是要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事业,就是要立足工作岗位,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要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打折扣。

低保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1995年,安徽省在合肥市开始试点。1997年,国务院印发通知,要求1999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完成低保“建制”任务。安徽省民政厅迅速部署,立即行动,推进任务落实。然而,1998年安徽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对“建制”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时有的同志建议,暂时往后放一放。李宏塔坚决反对,提出了“三个不变”,即“建制”决心不变、目标不变、任务不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克服多方面困难,到1998年底,全省所有市、县全部建立城市居民低保制度,提前一年完成了“建制”任务,有效织就了兜底保障网。

优抚工作是为国防和军队服务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民政工作的核心业务。1993年,李宏塔提出为优抚对象解“三难”(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方案,并努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随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规范基金使用管理,有力保障了优抚对象的优待政策。1998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上,对安徽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些年,李宏塔始终坚守民政人的责任担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李红塔常常告诫自己的话。他认为,敢于担当是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论职务高低,干部必须对老百姓负责。民政部门的干部离群众最近,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做的是雪中送炭的好事,解的是急难愁盼的难题,必须以铁肩担道义,以真心解民忧。2000年,安徽省进行税费改革试点,经过一年试点,农民负担普遍大幅减轻,但同时对农村五保供养带来了严峻挑战。税费改革前,农村五保户的供养费用都是从“三提五统”中列支,改革后,乡(镇)、村失去了这一块收入,财力严重不足。五保户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税改后谁来养、怎么养,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于是,李宏塔带领安徽省民政厅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详细了解第一手资料,亲自起草调查报告,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实事求是地向民政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汇报、呼吁,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为此专门作了批示。随后,安徽省制定出台了多份文件,将五保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干部定期走访五保户包户工作制度。2001年,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有力保障了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也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2008年,根据组织安排,李宏塔告别了工作多年的民政系统,到安徽省政协履职副主席。到现在已离开13个年头,但他一直关注着民政事业的发展,在政协工作期间他也多次为民政工作鼓与呼,积极推动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的出台。可以这样说,民政事业可能少了一个建设者、推动者,但从此多了一个关注者、支持者。

两袖清风

建党初期,李大钊曾拿出大部分工资用于革命活动,资助困难学生,以致家里时常揭不开锅。李葆华也是如此,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李宏塔继承了这一廉洁俭朴的家风,他的车子、房子一直是同事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安徽省,身为厅级领导干部的李宏塔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是出了名的。厅里要安排专车接送,他笑着说:“我还是骑自行车方便。”就这样,他20多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骑车上下班。有人曾提醒他说,你不坐车,别的副厅长咋办?李宏塔说:“咱这是锻炼身体,并不影响别人坐车,干嘛非要步调一致呢?”他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厅里一位同志看到李宏塔步行上班,便问他:“你怎么不骑车呀?”他说:“车子坏了。乘公共汽车人太多,还是走路舒服。”当地有记者采访他,他平淡地笑着说:“骑车上下班这事太平常了,没什么好说的。我父亲当年在北京,每天从家里到人民银行上班都是步行。”

久而久之,在李宏塔每天必经的长江路、六安路上,交警都知道这位高个、魁梧、满头灰发的中年人是民政厅的厅长,敬意油然而生,见了面总要跟他打个招呼。

李宏塔担任领导工作20多年,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坏了5件雨衣、7双胶鞋。随着年龄增大,2003年他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自己还笑称是“与时俱进”。

这么多年来,李宏塔的平民意识一直没有改变,他把骑自行车当成了一种体察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最好方式,他要让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境界都不脱离人民群众,当一个真正为人民办事的党员干部。

李宏塔的房子也是故事多多。前几年的一个晚上,曾有记者敲开了李宏塔的家门。踏进门槛,只见一个约8平方米的门厅出现在眼前,一张长方餐桌占去了门厅的1/3,那餐桌用手一撑便有些摇晃。一台老式吊扇在头上慢条斯理地转着。家里的床与柜都是20多年前结婚时买的,尽管有开裂的、脱漆的,他们依然舍不得丢弃。李宏塔说:“那都是正经木板做的。”在另一间房里,刨花木板的组合柜、写字台以及电视、书柜把房间挤得满满当当。一组三人沙发因地方太小被分开放置。李宏塔风趣地说:“这样正合适,谈话可以面对面了。”由于房子太小,家里的电视只有20吋。李宏塔幽默地解释:“我就喜欢小电视,清晰度好。”

安徽省政府1982年对干部住房标准有过这样的规定:“地、市和省直厅、局级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干部,每户建筑面积70至95平方米。”李宏塔原先在共青团工作,单位分给他一套大房子。他到安徽省民政厅后,看到年轻职工没地方住,就用自己的大房子换了3个小户型房子,分给了单位3位年轻人。在省民政厅工作时,他先后4次主持分房近200套,没给自己分过一套,在55平方米的旧房里一住就是16年。

2008年,李宏塔的儿子结婚,婚礼布置特别简单,单位同事们包红包。为了不破坏婚礼的气氛,李宏塔照单全收,但第二天,他便将所有的礼钱如数奉还。一位同志曾透露,给李宏塔送礼是件最难堪的事。一年春节,这位同志从老家回来,给李宏塔送去几样小吃,李宏塔却回送了价值数倍的物品,弄得他再也不好意思给李宏塔“送礼”了。

李宏塔对吃、穿都不讲究,他就挣那点死工资,家里也没多少存款,一次部门财产公示,李宏塔的存款最少,还不到一万元……有时候他爱人也会疑惑,发的奖金都哪里去了呢?这件事单位的同事们心中有数,在每年“送温暖”“献爱心”的名单中,李宏塔捐赠的数额都是排在最前面。

在基层调研遇到困难群众,李宏塔就会想起祖父李大钊救济穷人的事情,情不自禁地自掏腰包帮一把。每当他到农村,看到“五保户”家的房子漏雨、到福利院看到老人被子太薄时,就忍不住想要帮助他们,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他自掏腰包给老人买衣物,给他们修房顶。对李宏塔来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革命传统代代传 坚持宗旨为人民。”这是李宏塔为激励自己编写的对联,也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一位老干部说:“从宏塔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革命家风,看到了革命后代的精神风采。”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 优良家风的传承人”的李宏塔获得“七一勋章”,实至名归。

“跨越百年,初心不改;迈向复兴,使命在肩!”李宏塔虽然退休,但他对民政事业的初心始终未改,他激情满怀地说:“无论什么时候,民政的发展都永远是我的期待,民政的进步都永远有我的祝福;无论什么时候,民政的每一点成绩,我都会为之摇旗助威;民政的每一个成功,我都会为之衷心喝彩!祝愿民政事业蒸蒸向上。”

猜你喜欢
民政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及完善对策研究
湛江市民政民生工作巡礼
一图读懂国家民政“十三五”规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