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讯 Information

2021-03-03 06:10
福利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养老

联合国:各国共同努力实现零饥饿目标

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5家机构联合发布《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发布的第一份此类全球评估报告。报告称,2020年全球约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1/10,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至少7000万人。为实现消除饥饿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的目标,报告呼吁各国制定连贯一致的政策、法律和投资方案,营造“有利的治理机制和制度环境”。(据2021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国际劳工组织:政府扶持政策使女性劳动者受益

国际劳工组织表示,疫情期间,在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女性失业,并鼓励女性尽早重返工作岗位的国家,女性的就业情况要明显优于未采取相关措施的国家。比如,智利和哥伦比亚政府为新聘用的职员提供工资补贴,且女性的补贴额度高于男性;哥伦比亚和塞内加尔推出或是加强了对女性企业家的支持;墨西哥和肯尼亚则设立了相关配额,确保女性能够从公共就业项目中受益。还有一些国家在疫情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便应对家庭暴力、加强对受害者的支持,减少其对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生产力和职业健康的不利影响。(据2021年7月19日 联合国新闻)

欧盟:新冠"绿色数字证书"生效

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欧盟新冠“绿色数字证书”7月1日在欧盟境内生效,这一证书在欧盟27个成员国间互认。希腊官员表示,自从希腊新冠数字证书申领平台6月1日正式启动起来,迄今该证书已经签发了超过85万份。另一方面,卫生专家委员会成员帕帕凡吉鲁7月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备受关注的德尔塔变种病毒将很快成为希腊新冠疫情的主流毒株,包括儿童在内的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指出,儿童的传染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其是年满12岁以后的青少年,卫生专家应尽快向政府建议为15至17岁的少年儿童提供新冠疫苗接种。(据2021年7月2日 中新网)

美国:通过《艾滋病老龄化法案》,改善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近美国通过的《艾滋病老龄化法案》确保老年艾滋病患者能够获得健康和福利支持。随着老年艾滋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加州一半以上的艾滋病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老年艾滋病患者迫切需要社会服务项目来解决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以改善生活质量。《艾滋病老龄化法案》更新了《福利与机构法》以确保老年艾滋病患者能够获得由加州年长者服务部管理的项目和服务。尽管艾滋病患者的寿命比几十年前所能想象的要长,但目前的卫生和社会服务系统无法满足这一群体的独特需求。该法案可以确保为加州老龄化网络做好准备,以支持该州迅速增加的老年艾滋病患者。(据2021年7月16日 腾讯网)

澳大利亚:人口老龄化加速 经济发展压力加大

今后40年,澳大利亚将面临人口增速放缓和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趋势,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澳大利亚每五年发布一次《代际报告》,预测人口变化趋势。最新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过去12个月澳大利亚人口增速仅为0.1%,接收的移民数量下降;澳大利亚人口将在2060-2061财年达到3 880万人,比上一期报告预计达到该数字的时间晚6年。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弗赖登伯格表示,这是澳大利亚第五次发布《代际报告》,最新预测澳大利亚经济增速将放缓,社会老龄化程度将创新高,医疗卫生和老年护理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将相应提高。(据2021年7月2日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德国:德去年约有104万退休老人再就业,创历史新高

德国统计局7月12日公布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德国65岁及以上的员工人数10年来翻了一番。目前,8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人中,有7.2万人还在上班。德国《图片报》报道称,去年约有104万退休老人再就业,这一数字创历史新高。其中,70岁以上拥有固定工作的老人数量为60万人。这说明约8%的德国退休老人仍在工作。德国高端技术人才在退休后也流行去国外发挥余热,或者无偿帮助发展中国家。有反对人士要求德国政府提升养老金金额,并免除仍在上班的退休老人税收。尽管退休老人工作争议很大,但专家们普遍认为,德国缺乏劳动力,未来会有更多退休人员再就业,相关政策还需及时改进。(据2021年7月13日《环球时报》)

西班牙:为抗击孤独 巴塞罗那市给老人打7万个电话

西班牙《20分钟报》7月18日报道称,为打破城市孤独,巴塞罗那市议会发起“城市抗孤独运动”,希望人们正确认识孤独,并通过改善相关服务让当地民众的情绪变得更加健康。据了解,“城市抗孤独运动”是巴塞罗那“2020~2030年城市抗孤独战略”的一部分。巴塞罗那官员列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局已通过该行动向老年人拨打7万个电话,询问相关情况。此外,巴塞罗那还计划创建三个试点空间促进居民情感交流。为了能发现和防止人们孤独,市政机关还将培养一批工作人员专门应对此类问题。(据2021年7月20日《环球时报》)

新加坡:引入人工智能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

据7月20日升哲资讯,新加坡已尝试将人工智能引入心理健康诊断,通过视频通话,心理咨询师将使用“Opsis情绪人工智能”软件来帮助诊断焦虑、压力和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并将在未来两年的一项针对新加坡4 300多名老年人的项目中进行试点。该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视频捕捉到人的反应和面部表情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Opsis项目的首席执行官Andrew Ow表示,该工具可以帮助检测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医护人员通过远程咨询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以便及早解决这些问题。(据2021年7月20日SENSORO升哲科技)

日本:2020年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仍各自保持历史最高水平

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显示,虽然新冠病毒的传播使该国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降低0.03岁和0.02岁,但2020年日本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仍然各自达到其历史最高水平。《日本时报》8月1日报道称,男性平均预期寿命81.64岁,比前一年增加0.22岁,连续9年创历史新高;女性平均预期寿命87.74岁,增加0.3岁,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据悉,目前日本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居世界首位,第二位为韩国86.3岁,第三位为新加坡86.1岁。而日本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则仅次于瑞士,排名第二,第三位为新加坡81.5岁。(据2021年8月2日《环球时报》)

全国政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全国政协7月26日在京召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着眼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发挥制度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社会协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之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条件。(据2021年 7月26日 新华社)

三部门: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鼓励托育机构"公建民营"

6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这份重磅文件关注“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提出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的明确目标。业内人士解读,文件中释放出不少值得关注的政策风向与产业信号,其中包括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托育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等。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该实施方案中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日间照料中心,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据2021年6月27日 央广网)

民政部: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7月30日,民政部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殡葬服务机构、婚姻登记窗口、社会组织登记服务窗口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和服务窗口,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杜绝麻痹心态、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认真贯彻执行各项防控制度规定和防控指南,落实扫码、测温、消毒、隔离等防控举措和“四早”要求,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倡导错峰探视,减少人员聚集,加强组织领导,主动沟通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据2021年7月30日 民政部门户网站)

国家医保局、民政部:出台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

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主要对评估指标、评估实施和评估结果判定作了规定。一是明确评估指标。专业评估量表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形成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二是明确了实施要求。对主体、对象、流程等作出规定。三是明确采用组合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判定。截至目前,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人。(据2021年8月5日 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

工信部:"老年代步车"有望纳入正规化管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开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意见。微型低速电动车在市场上俗称“老年代步车”。这次征求意见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首次将这类车辆作为纯电动乘用车的一个子门类,提出相关技术要求。标准明确,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是指座位数在4座及以下、最高车速小于70km/h的纯电动乘用车。此次发布的《技术条件》中,增加了针对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技术要求。此类车辆有望从监管灰色地带纳入正规化管理,相关企业和行业将受到深远影响。(据2021年6月21日 人民网)

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该方案提出,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改革创新、需求导向的原则,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着力强基础、优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建机制、增活力,打造技能省市,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据2021年7月5日 人社部门户网站)

教育部: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的通知》强调,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纳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就近开展教育培训、发挥开放大学体系作用和支持院校强化助老服务、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等多种措施,鼓励老年人掌握智能技术,共享智慧社会带来的便利性、快捷性和智能性,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该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落实推进计划和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做好部署安排;实行工作进展定期报告制度,典型做法随时报送,工作情况定期报送,并使这些做法形成长效机制。(据2021年7月31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两部门:"银龄讲学计划"2021年拟招募4500名讲学教师

7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计划招募4500名讲学教师。申请“银龄讲学计划”的退休教师以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年龄一般在65(含)岁以下,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身体健康、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作风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讲学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以高级教师为主。原单位返聘退休教师不列入银龄讲学计划。(据2021年7月16日 央广网)

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7月14日,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第五次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三地民政部门在会上共同签署《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将在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协同发展。依据行动计划,三地将协同推进养老服务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出台落实北京养老项目向廊坊市北三县等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鼓励政策,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社会资本通过建设、收购、合作、改造等多种方式,在环京周边地区建设运营养老机构,增加区域养老服务供给。(据2021年7月15日 新华网)

中国老龄协会:引导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23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老年用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引导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新动能”。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温华均表示,本次会议旨在引导行业企业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老龄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对我国老龄产业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老年用品产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抓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老年用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据2021年7月23日 中国网)

猜你喜欢
养老
养老事业正青春 (续)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养老产业如何走出困局?
养老服务新路径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瑞士人“搭伙养老”
王小明:爱心撑起养老之梦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