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链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21-03-04 08:41刘启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链式满意度内容

刘启刚

(上海大学 悉尼工商学院,上海 200433)

近年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应用程序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大数据席卷了绝大多数的传统行业,数据驱动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主要方式,数据分析人才成为各行业企业关注的焦点。2019年,发展大数据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统计,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 46万,未来 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1]。截至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IDC市场规模已达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2020年,建设大数据中心已列入中国七大“新基建”项目[2]。信管专业作为专门培养数据分析处理类和数据驱动下的管理决策类人才的专业,应该密切关注时代的变迁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保证培养出符合当下及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2018年,我校信管专业认为自己的毕业生不具备较强的、社会所需要的数据操作、分析、理解、感知等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上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改革探索。

1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及问题分析

2016年,我校信管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之初,对上海几所开设信管专业的高校(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调研,调研从教学体系和毕业生反馈两个方面进行。

从这些高校信管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外乎三种模式:①将实践教学穿插到理论知识教学当中;②利用寒暑假集中开展实践活动;③基于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实践训练。但这三种实践教学模式都存在明显不足。对于第一种模式来说,在某门课程中开展的实践活动缺少综合性,不能促进学生对多门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实践时间不充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实践项目[3]。对于第二种模式来说,在假期中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虽然实践时间比较充裕,但学生都是独立分散的,没有构成团队,不便于沟通、协作,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同时,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项目完成质量难以保证[4]。在第三种实践模式中,能够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并且实践项目也不一定与所学课程相关,不能起到全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从对毕业生的访谈来看,上述五所高校的信管毕业生主要反映了四方面问题:①在校期间实践活动少,几乎都是理论教学;②实践内容缺少综合性,大多局限于一门课程,所解决的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有很大差距;③大学四年的实践项目相互孤立,缺少连贯性和阶梯性;④实践过程中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类似的问题的研究在文献[5—6]中也有体现。

由调研结果可见,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对当前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2 链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需要对实践能力的增长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对影响实践能力提升的要素进行识别和重构。

2.1 链式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践活动都是以分散、零散的形式开展,没有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7]。因为缺少充足的实践时间,学生不能完成复杂的、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教师也无法进行系统化的实践内容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难以激发。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集中性,学生要有一段固定的、不被其他课程影响的时间专门用于专项实践训练,并且要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在这个时间段不应有其他教学任务,从而能全心、全程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条件开展复杂、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同时,实践内容还应具有一致性和阶梯性[8],即每个学生每次参与的实践活动要保持研究方向一致,要围绕同一类问题开展实践研究,且后一次实践内容应该是对前一次的深化,从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总之,构建基于时间连续、任务衔接、全程指导的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将会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

2.2 链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及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上大信管构建了一套以时间链和任务链为主线、以研究小组和导师制为基础的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时间链层面上,每学年都开设一个为期四周的实践短学期,这种做法与刘瑞等人的研究[9]类似。四个阶段的实践课程分别命名为:认识实习、调查研究、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在这些短学期中,学生不需要上其他课程,只需要以研究小组为单位专心进行项目研究,教师也没有其他教学任务,只需要专心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充裕的时间、稳定的团队和专业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任务链层面上,学生在各实践短学期要完成的任务分别为:了解问题领域发展动态、调研感兴趣的问题、学习方法与构建方案、升华理论与撰写论文。四个阶段的任务具有逻辑上的相互衔接性和内容上的逐层递进性,每个阶段的具体实践内容由各小组导师确定。此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本科四年的理论课程有机串联起来,实现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联合培养。

图1 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结构图

2.3 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持续、积极地开展实践研究的最好方式是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营造协作氛围、激发学习热情[10]。因此,在链式实践教学模式中,依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实践内容设计上,保证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和实践内容的阶梯性的最好方式是邀请教师参与,因为教师对本专业课程有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研究领域上有深厚的积累,并且还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为实践课程提供课内及课外的有力支持。因此,专业教师是设计实践内容的最佳人选,让他们担任学习小组的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设计小组的实践内容,既能保证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和实践内容的阶梯性,又能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结合教师的研究特长,上大信管开设的研究小组有:社交大数据挖掘组、电商运筹优化组、服务管理与决策组、建筑信息化研究组、智能交通控制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医疗系统组等。此外,在链式实践教学模式中,还将教师指派为小组成员四年学习生涯的导师,负责为学生提供全程学习指导,从而形成以研究小组为载体的师生共同体。实践证明,研究小组和导师制对链式实践教学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制可以保证各小组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阶梯性的研究内容,学生能及时获得专业的指导,而研究小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4 阶梯式实践内容设计案例

链式实践教学的关键要素是阶梯式实践内容的设计,这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措施[11-12]。阶梯式实践内容的设计会因各研究小组研究问题的不同而不同。为了详细说明上大信管在实践内容设计上的链条化和阶梯式特点,这里以社交大数据挖掘组和电商运筹优化组为例,其实践内容、对应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阶梯式实践内容设计

以上两个研究小组的实践内容都遵循这样的设计逻辑:问题认知→问题探索→专项训练→理论提升。通过渐进上升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某类研究问题,全面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成为解决某类问题的小专家,并在后续的深造或就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2.5 链式实践教学的配套管理机制

除了在人员组织形式和实践内容上进行精心设计外,还对相关配套管理制度进行了设计,以保证链式实践教学能够有序、有效开展。

(1)小组成员流动制度设计。为了更好地体现按学生兴趣进行人才培养的原则,当学生发现自己对本小组研究问题不感兴趣时,可以申请调换到其他研究小组。但每年只提供一次调换机会,因为过于频繁的调换不利于深入了解所研究的问题,不利于正确认知自己的研究兴趣。

(2)实践课学分设计。为了引起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充分重视,根据不同阶段实践任务的难易度设置了不同的学分,四个阶段课程的学分分别是2分、6分、8分和20分。

(3)优秀项目评选制度设计。由专业教师组建优秀项目评选委员会,每年评选三个优秀实践项目,并对获得优秀项目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3 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在上大信管已实施三年,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成效,对刚刚毕业的2016级学生进行了培养方案满意度调研,并将这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就业率、攻读硕士学位三方面情况与前两届毕业生进行了比较。

3.1 培养方案满意度调研

毕业生的满意度能够直接反映培养方案的有效性。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满意度情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①对实践内容设计的满意度;②对实践活动开展形式的满意度;③对专业教师指导、参与程度的满意度;④对研究小组作用的满意度;⑤对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的满意度。每个问题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堆叠柱状图形式展示在图2中。

图2 链式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研究小组作用的满意度最高,满意人数占比超过80%;对实践内容、开展形式、能力提升的满意度其次,满意人数占比超过70%;对教师指导的满意度最低,但满意人数占比也超过了65%。总体来看,大多数毕业生对培养方案是满意的。在教师指导方面,由于师生比较低,会存在指导不周、不及时的情况,这是后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3.2 毕业情况对比分析

在毕业生统计指标中,最能反映培养方案有效性的三个指标是:毕业论文成绩、就业率和攻读硕士比率。首先看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这里从一辩通过率和一辩通过论文平均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前三年,上大信管毕业论文的一辩通过率分别为 82%、88%和80%,通过论文的平均分分别为77、79和74。而2016级毕业生论文的一辩通过率分为95%,通过论文的平均分为82,一辩通过率和平均分都有显著提升。从就业率来看,前三年的就业率分别为 95%、100%和100%,2016级的就业率为100%。看起来就业率上没有差异,但考虑到今年受疫情影响,其他专业的就业率出现了大幅降低,而信管专业的就业率却能保持不变,充分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从攻读硕士学位的情况看,前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3%、27%和22%,2016级这一比例为34%,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比例大幅提升,这与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

除了以上三个指标外,2016级毕业生在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赛、挑战杯竞赛中都有不错的表现。由此可见,新的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颇有成效。今后将定期收集学生意见,听取学生反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链式实践教学模式。

4 结语

在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模式变革背景下,本文针对信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尝试进行以提升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论证了基于时间链和任务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以研究小组和导师制构建为抓手,以某类问题的解决为主线,提出了开设实践短学期、组建研究小组和由导师确定研究问题、设计实践内容等改革举措,以此满足实践教学对活动时间集中性和实践内容阶梯性的要求。提供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教学实践内容设计案例,并通过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统计数据对比分析,说明了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链式满意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线性表成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
主要内容
上海全链式布局电影产业显成效
链式咨询看浙江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