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04 08:41王文君胡美琴付庆玖刘淑云刘洪颜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效益设备

王文君,胡美琴,付庆玖,刘淑云,刘洪颜

(山东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山东 济南 250100)

大型仪器设备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战略资源,在一流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突破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抢占学科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高峰,打造引领学术前沿的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来,国家部委积极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管理,有利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政策举措,释放了资产资源活力。为响应国务院对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及仪器设备的专业特点,不断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统筹管理,多措并举将分散的大型仪器设备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集约共享。虽然平台建设在推动设备共享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个共享体系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重复购置,供大于求,闲置浪费;②管理缺位,供需不畅,对接低效;③使用不当,权责利不明晰,共享意识淡薄;④评价低效,未能充分激发“人”和“物”的共享潜力[3-5]。

聚焦开放共享工作中的问题,山东大学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共享实效,结合多年来建设和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一套“一统四分三构建”的管理体系,力促学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能的充分发挥。

1 大型仪器设备基本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种类、价值等规模越来越大,高精尖设备不断涌现[6]。以山东大学为例,学校大型设备购置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总计4215台套,价值16.84亿元;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总计1004台套,价值10.33亿元,占大型仪器设备总金额的61.37%。近三年我校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金额年均增长率达54.60%,单台均价达150万元。快速增加的大型设备集群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购好、管好、用好、评好大型仪器设备,其中共享是重中之重[7]。我校2010—2019年大型仪器设备存量和建账金额情况见图1和图2。

图1 2010—2019年大型仪器设备存量情况

图2 2010—2019年大型仪器设备建账金额情况

2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思路

2.1 坚持问题导向,重塑工作理念

坚持以破解开放共享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落脚点,统筹谋划共享工作,突出实体平台建设在开放共享中的作用,重点完善论证配置、使用管理和效益评价三个体系,全力盘活用好校内资源和争取更多校外资源。

2.2 坚持一体发展,统筹资源开放

山东大学形成了一校三地的办学格局,各校区定位明确,学科布局侧重不同。实现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的整体提升,必须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破除信息孤岛,统筹一校三地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推动实现全校仪器设备信息面向用户全面开放共享。

2.3 坚持全程管理,创新共享体系

全程管理可以充分挖潜和拓展大型仪器设备论、购、管、用、评等各环节,提升开放共享的要素。借助信息化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开放共享体系,可有效破除开放共享瓶颈,助力大型仪器设备的精益化管理,提高开放共享水平和效益。

2.4 坚持以人为本,引育高端人才

实验技术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型设备共享使用效益的发挥。新形势下,必须立足“双一流”建设需要,探索构建更加完善和贴近实际的实验技术人员综合发展体系,不断优化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平台与通道,增强队伍的归属感、忠诚度和进取心,才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共享活力、释放共享潜能[8]。

3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路径

3.1 立足全局,统一谋划

学校主导成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家委员会和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立足学科众多、校区分散的现状,确立了“明确目标、制度完善、分层管理、高度共享、效益明显”的建设原则,建立了按使用方向分层管理的共享模式。学校狠抓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统一谋划共享工作,出台十余份系列管理制度,将共享理念贯穿设备管理全流程,从共享管理体制、组织管理模式、收费管理形式、维修管理机制、效益考评方式、激励约束模式等方面,破解现行共享问题瓶颈,用制度为开放共享保驾护航。如学校修订出台《山东大学仪器设备家具类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共享管理组织体系和职责、共享原则、收费标准等,创新设计大型设备配置论证程序,构建了校院两级分层分级论证的体制机制和设备购置库,并确立全面实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减少重复购置;修订出台学校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采取“成本分摊”模式,对纳入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学校分担维修费用比例可上浮20%等。

3.2 聚焦功能,分层建设

学校构建“校—院—实验室”三级架构的开放共享体系,通过“4化”,即强化功能、硬化能力、实化绩效、优化服务推进共享平台建设,助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①校级平台。以科研服务为宗旨,以技术引领为核心,推进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专业化管理,推动高精尖仪器设备在高水平科学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高质量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②院级平台。围绕某些学科(群),依托学院构建学科共享平台,采取统管共享的模式,以共享仪器设备为主线,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为核心,重点关注共享创新成果水平和质量。③实验室平台(中心)。以实验室为单位,不分设备价值大小,以研究方向为牵引集成的专业设备群,采取专管共享的模式助力设备使用效益的提升。

3.3 明确责任,分级管理

责任明确才能把工作压实、做细。通过搭建“校—院—管理员—领用人”四级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层面、学院层面、资产管理员层面和领用人层面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应承担的责任。在学校层面,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是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全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业务统一规划,全程监管。学院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负直接管理责任,学院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效益考评、共享服务收入等工作。学院资产管理员负责共享开展的业务指导和数据统计报送工作。资产领用人负责配合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绩效考评等工作。四级责任体系的构建推动形成了各尽其责、协同互动的开放共享管理新格局。

3.4 拓宽渠道,分情用策

坚持校内挖潜与校外拓展并重,根据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相关文件精神,分情况实施共享策略,引导、规范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助力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学校实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对接[8],将单台套 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纳入平台实行开放共享管理。与山东省科技厅积极合作,将单台套3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推送至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开放共享。2012年,建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将学校公共平台的设备纳入系统进行实时预约、开放共享,并基于共享系统完成了与教育部“CERS”(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实时对接。2017年,推出资产管理大平台,内嵌全校资产公开查询模块、资产调剂公示模块、资产报废公示模块,将全校设备信息透明公开、互通有无,有效破除信息不对称问题。

3.5 突出实效,分类评价

综合考虑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现状和功能定位,完善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评体系,实行以“平台、使用单位、领用人”为主体的分类考核评价。共享平台采用年度自评报告制度,对考评期内平台的组织管理情况、学科支撑情况、公共服务效果和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自评,报由学校综合评审。使用单位的考评以教育部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评指标为基础,综合考虑设备主要使用方向、设备日常管理等情况,实行教学为主型设备和科研为主型设备的分类加权平均综合评价。领用人的考评以所负责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共享服务水平、贡献大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同使用单位考评一并进行实地核查和专家综合评审。

3.6 构建全方位、全流程资源共享平台

大力提升在线资源整合平台的综合服务水平,提高资源的供需匹配度。学校持续完善大型仪器公共技术平台服务系统,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实时预约、成果统计、远程协作、自动计费等功能[9],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共享平台的服务水平;全力推进资产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借势信息化变“供应”为“装备”,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功能搭配,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强化仪器设备布局的“顶层设计”,建立以使用效益为核心,从设备购置论证到使用、管理、维修、处置的一体化机制,实现仪器设备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全链条有机衔接和济青威“一校三地八校园”间设备、空间资源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动设备管理向全面、精细、纵深发展[10]。我校以使用效益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框架见图 3,一校三地仪器设备资源统筹共享框架见图4。

图3 以使用效益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框架

图4 一校三地仪器设备资源统筹共享框架

3.7 构建务实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修订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评制度,明确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激励约束方案,采取“线上填报,线下核查”的方式,对共享效益好、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绩效激励,并在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和维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不合格单位给予约谈、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对连年考评不合格的设备,学校重新调配。学校于2016年和2019年先后两次修订实验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条件,更加强调岗位特点和贡献,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纳入考评体系,使评聘条件更加贴合工作实绩;设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重大项目,探索自研自制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体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并建立自研自制仪器设备成果评定制度,自研自制仪器设备成果等同于校级教研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项目,可作为主要研制人员支撑和岗位晋升的参评条件。

(2)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收入分配制度。针对实施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学校收取15%作为校发展基金,85%留归学院,其中 35%作为院发展基金,50%作为奖福基金。

(3)建立荣誉体系。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对评选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助激励。

3.8 构建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水平是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发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双一流”建设、“强院兴校”的大背景下,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实验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专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立足做强实验技术队伍,从校内培训、国内研修、海外研修等方面全面提升实验技术人员能力。按照专兼职相结合、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事编与非编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采取每年新聘硕士以上学历事编专技人员,并将其中1/3下达至各共享平台;设立实验技术首席专家岗,多元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建立海外顶岗培训计划,支持实验技术人员跨学科、跨平台和跨学校交流学习;定期开展共享平台系列学术活动和技术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技术应用介绍等措施,解决实验技术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综合业务素养[8]。

4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效

学校形成“一统四分三构建”的共享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共享体制机制,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以机养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共享模式。2018、2019连续两年在科技部、财政部大仪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评优秀[11-12]。2019年,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台均年使用机时达1737 h,其中50万元以上的台均年使用机时1917 h,对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设备共计452台套,共享服务收入2000余万元。依托校级共享平台引育人才98位,申请科研项目1195项,发表论文892篇。服务校外用户典型案例突出,比如岩土工程中心将其模型试验系统与淮南矿业集团等单位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实现世界上首次加载充气保压条件下大尺度真三维全过程巷道掘进揭煤,诱发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并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7项;化学与化工学院结构成分测试平台服务山东博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该公司产品进行检测试验,建立起一套专门对杂质对照品进行结构确证的检测方法,得到国内外药厂认可,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药厂、研发单位和高校达成长期稳定合作等,很好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研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5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投资效益,还有助于推动形成协同、开放、交叉、融合、创新的科学研究新生态,必须长期坚持。山东大学结合多校区实情,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势,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持续提升共享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慧高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将坚持原则、研究规律、依靠专家、细致服务,从物联化、智能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市场化、虚拟仿真和区块链技术等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享中的支撑效能,以更好地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一体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效益设备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调试新设备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