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子野数量的静态调强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剂量学比较

2021-03-05 10:16朱均强班卫华王洪乾苏煜林海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靶区静态直肠

朱均强,班卫华,王洪乾,苏煜,林海超

(1.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放疗科,广西 玉林 537000;2. 百色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广西 百色 533000;3.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妇科一区,广西 玉林 537000)

0 引言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中晚期宫颈癌推荐使用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2]。中晚期宫颈癌靶区复杂,危及器官较多,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技术通过控制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mator,MLC)的位置及驻留时间改善靶区剂量分布,降低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受量,在宫颈癌治疗中逐渐被广泛应用[3-4]。静态调强技术(Stat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sIMRT)是调强技术的一种方式,按照射野要求的强度分布或设定的子野数量进行分级,利用MLC 形成的多个子野进行分布照射,它的实现方式为MLC 先运动至设定位置,停止运动后出束投照,然后MLC 再运动至下一个子野,继续照射,可以减少MLC 的磨损,降低机器故障发生率。静态调强在保持调强优势的同时,可以缩短治疗时间,简化验证[5-6]。本文采用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采用5 野固定野调强技术,比较子野数量为25,35和50 的静态调强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时的剂量学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5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年龄38~68 岁,中位年龄52 岁。所有患者经两名副高级及以上妇科医师检查,其中Ⅱb 期17 例,Ⅲa 期15 例,Ⅲb 期18 例。所有患者KPS>70,均自愿接受盆腔外照射治疗联合后装放疗。

1.2 患者定位及靶区勾画

患者仰卧,双腿自然伸直,采集CT 图像前膀胱适度充盈,双手互握肘关节并置于前额,采用体膜固定。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Discovery CT 模拟定位机扫描,层厚5mm。临床靶区体积(Clinic target volume, CTV)包括原发肿瘤区域及髂外、髂内、髂总、闭孔、骶前淋巴结等区域及其周围组织[5]。主管医生在CT 影像上勾画原发肿瘤(Gross target volume, GTV)和CTV,考虑身体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后,将CTV 在各个方向外扩5mm 形成计划靶区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由两位有经验的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医师共同确认,以减小靶区不确定度。同时勾画股骨头、马尾、膀胱、直肠和小肠等危及器官。

1.3 计划设计

采用Pinnacle3 9.10 计划系统,以机架180°为起始角度等分圆周布5 野,治疗床和准直器角度均为0°,选取6MV X线等中心照射,靶区处方剂量为50Gy,共25 次,每次2Gy,剂量率为400MU/min,要求计划靶区95%的体积达到处方剂量,采用直接机器参数(DMPO)算法。危及器官限量为:脊髓最大剂量Dmax<40Gy,脊髓外放的保护区最大剂量Dmax<42Gy,股骨头V50<5%,小肠受照剂量V50<10%,膀胱和直肠受照剂量V50<50%。通过逆向优化设计放疗计划,设置最小子野跳数为4,最小子野面积为4 cm2,允许铅门运动,设置子野数量分别为25(P25),35(P35)和50(P50)。为保证计划质量,确认25个子野的静态调强计划符合临床要求之后再设计35 和50 个子野的放疗计划。所有的计划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物理师设计和两名临床医生审核。在美国Varian 公司的IX 型加速器上治疗。

1.4 计划评价

通过剂量- 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比较三种计划PTV 的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 量Dmean,V<46.5Gy(PTV 内<93% 处 方 剂 量(46.5Gy)的 体积 百 分 比)、靶 区 均 匀 指 数[7](Homogeneity Index, HI)和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 CI),危及器官(膀胱、小肠和直肠)的受照剂量体积V40(40Gy 剂量照射的体积)和V50,剂量最大值Dmax和平均剂量Dmean。通过传输参数,统计各组机器跳数MUs,各组的治疗时间(该时间为病人摆位后开始治疗到加速器出束完后的时间,不包含摆位时间)用公式T=6.4S+12.3F+0.3M+0.17G 计算,其中T 为治疗时间(单位为s),S 为总子野数量,F 为射野数量,M 为机器跳数,G 为机架旋转的总角度[8]。

HI 表示如下[7]:

其中,VRef表示100%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T-Ref表示计划靶区内100%处方剂量包含的体积,VT表示计划靶区体积。CI 值为0~1,该值越接近1 表示靶区适形度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 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定量数据经正态分布验证,结果以±s 描述,组间均值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 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计划靶区剂量分布

对于三组放疗计划,计划靶区的Dmin、Dmean、Dmax、V<46.5Gy、HI 和CI 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P50组的Dmin较高,Dmax和Dmean较低,HI 值较小,说明计划靶区剂量分布较均匀,CI 值较大,说明靶区适形度较好。随着子野数目减少,HI 值变大,CI 值变小,表明靶区适形度变差,剂量分布变得不均匀。

表1 三种计划PTV 内剂量分布参数、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

2.2 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体积

虽然有些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P25组的膀胱、直 肠 和 小 肠 的V40、V50、Dmax和Dmean均 值 较P35和P50两 组高,P35组比P50组均值略大,有些数值比较接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膀胱的V50、Dmax和Dmean,小肠的Dmax和Dmean,直肠的V40、V50、Dmax和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膀胱、小肠和直肠,P25组的V50比P50组的均值大9.08%、16.13%和13.46%,Dmax比P50组的均值大1.80Gy、1.42Gy 和1.62Gy,详见表2。左股骨头和右股骨头的V50均值皆小于2%,脊髓Dmax均小于42Gy。

2.3 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随着子野数量增加,机器跳数减少,治疗时间增加。P25、P35和P50组 的 机 器 跳 数 分 别 为(775.24±53.29)、 (725.68±60.92)和(704.16±80.83),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F=8.474,P<0.001);治疗时间分别为(513.57±15.60)s、(562.70±25.67)s 和(652.24±24.2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347,P<0.001)。

3 讨论

中晚期宫颈癌主要采取以放疗为主的放化疗联合近距离治疗,盆腔外照射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常规放疗往往局部靶区剂量不足,三维适形靶区覆盖较好,但是直肠、膀胱和小肠等受到较大体积的照射。调强放疗技术可改善剂量分布,提高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9]。吕银等[10]研究认为宫颈癌放疗过程中应当优化外照射技术和近距离治疗技术,降低膀胱、小肠和直肠的最大剂量及照射体积,以降低尿道反应和肠道反应[11]。曾华驱等[12]研究显示5 野和7野对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影响不大,以180°为起始角度的等分圆周的5 野计划比0°为起始角度的计划好。本研究采用以180°为起始角度的等分圆周的5 野进行计划设计,探讨子野数量对中晚期宫颈癌静态调强计划剂量学的影响。

影响静态调强计划质量的子野因素有子野数量、最小子野面积、最小子野跳数等[13-14]。子野数量过少,最小子野面积过大,最小子野跳数过大等会使治疗计划靶区均匀度和适形度变差,冷热区域较大,并造成危及器官受量增加[8,13]。王琳婧等[15]使用Pinnacle3 计划系统比较了7 野49、35 和21个子野的宫颈癌静态调强计划,发现子野数量对PTV 的D95和Dmean影响有显著差异;子野数为49 的计划的直肠V50和Dmean、膀胱V50 比35 个和21 个子野数的计划低(P<0.05)。林 涛 等[8]使 用Pinnacle3 计 划 系 统 比 较 了15、25、30、40 和60 个子野的宫颈癌术后计划,发现子野数量对PTV 的Dmax、Dmin、HI、CI 和直肠的V50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朱均强[7]使用Eclipse 计划系统比较了强度等级为5,7 和10 的宫颈癌静态调强计划,发现PTV 的Dmax、Dmean、HI、CI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小肠和直肠的Dmax及直肠的V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V<46.5Gy反映PTV 中低剂量体积,随着子野数量增加,该体积百分比减小。本研究结果表明,子野数量增加,计划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较好,计划靶区的各项参数的均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膀胱、小肠和直肠的Dmax和高剂量体积减小。

表2 三种计划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体积分数

影响治疗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射野数量、子野数量和机器跳数等[8]。林涛等[8]发现,子野数量增加,总机器跳数增加,治疗时间延长。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子野数量增加,总机器跳数有所减小,治疗时间延长。使用动态调强技术[16]或者旋转调强技术可改善剂量分布并提高治疗效率。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25 个子野的静态调强计划即可获得较好的剂量分布和执行效率。但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计划靶区较大,放疗时可以综合考虑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和治疗效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子野数量,优先选取35 个子野的静态调强计划。

猜你喜欢
靶区静态直肠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油罐车静态侧倾稳定角的多体仿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