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1-03-05 10:16梁可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利钠人脑心梗

梁可建

(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400)

0 引言

急性心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因冠状动脉阻塞造成的供血不足,多伴随有严重的心肌缺血性坏死,结合临床经验得知,急性心梗多见于中老年患者(45 岁以上),且近年来45 岁以下患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渐提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梗很容易引发多种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以心力衰竭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持续性胸痛、胸闷等,病理表现多集中于心前区,因此,针对急性心梗后合并心力衰竭采取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1]。为探究进一步提升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方式,本次研究旨在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纳入收治的急性心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2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抗血小板、抗凝、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方式,其中男性18 例,女性8 例,年龄42~89 岁,平均年龄(65.5±23.5)岁;观察组26 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方式,其中男性18 例,女性8 例,年龄47~92 岁,平均年龄(69.5±22.5)岁;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梗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伴有心力衰竭症状,均无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脏功能疾病合并,且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症;入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准许要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以达到强心、利尿、改善水电解质紊乱的积极效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选择药物: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mg:500u,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出品),采用按负荷剂量静脉推注,推荐的常用剂量: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μg/kg/min 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剂量范围负荷剂量:1.5-2μg/kg,维持剂量速率:0.0075-0.01μg/kg/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其心功能状态正常,心电图检测有可见改善,无血压异常等并发症出现,即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心功能状态有可见缓解,心电图检测未见心肌缺血加重,无血压异常等并发症出现,即为有效。若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即为无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LVEF 水平。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低血压、血肌酐升高、头痛头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纳入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数据显示(见表1),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6.9%更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两组相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LVEF 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NT-proBNP、LVEF 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LVEF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血肌酐升高、头痛头晕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11.5%相较对照组30.8%大幅度降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LVEF 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LVEF 水平对比(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NT-proBNP(ng/L) LVEF(%) NT-proBNP(ng/L) LVEF(%)观察组 26 3036.96±1433.736 51.35±7.127 638.08±257.543 63.23±4.752对照组 26 2832.54±1173.168 51.88±5.125 946.54±406.487 58.68±4.551 t-0.563 -0.313 -3.269 3.547 P-0.576 0.756 0.002 0.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梗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与冠状动脉血栓、炎症、先天性畸形等因素高度相关,目前我国的急性心梗发病率接近14.4%,其中年龄>65 岁患者急性心衰发病率约为37%;而心力衰竭的发病人群总数超过1750 万,患病率约为1.3%。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均有持续提升的趋势[2]。

急性心梗后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上针对急性心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式逐渐增多,当前主流治疗方式为药物干预,临床上常规的强心利尿药物对治疗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有理想的控制效果[3]。但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致使血容量紊乱,低血压、血肌酐升高、头痛头晕等症状[4]。研究发现,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新型药物,其活性成分是重组人脑利钠肽,其它非活性成分有甘露醇、磷酸氢二钠等,这与人体中自身内源性脑钠肽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对于帮助患者排钠利尿、扩张血管有显著作用,且能够对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有效修复心功能[5]。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分中含有32 个氨基酸,能够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积极作用,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同时对于集合管系对钠离子重吸收情况有良好抑制效果,最终达到改善心脏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6]。另一方面,重组人脑利钠肽可对迷走神经兴奋程度进行控制,因此对于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可进行良好平衡,并通过扩张血管促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继而降低患者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 进一步提高患者心脏心指数[7]。本研究中证实, 观察组中患者通过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相较于常规方式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76.9%,其总有效率高达96.2%,(P<0.05) 。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综上所述,对急性心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明显,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与异常血容量状况有着积极作用,且用药安全性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利钠人脑心梗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心梗猛于虎
让人脑洞大开的绘画方式
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检测在诊断与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价值分析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