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临床影响

2021-03-05 10:16寿立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慢性病用药

寿立静

(京市昌平区兴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212)

0 引言

糖尿病为目前世界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三大慢性疾病之一[1]。该疾病的出现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糖尿病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糖尿病前期为第二阶段,此阶段人群糖代谢指标出现异常,糖耐受量受损,但还未真正达到糖尿病阶段[2]。糖尿病前期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使其病情发展迅速[3],为此,应给予患者科学的管理方式,使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控制糖代谢水平[4]。本卫生院对45 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显著,详见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社区卫生服务站90 例患者临床信息,其病情均为糖尿病前期,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为其收取时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研究组为其组名,每组患者45 例。对照组由26 例男性、19 例女性组成,患者最大年龄67 岁,最小年龄42 岁,(53.67±2.46)岁为其平均年龄,病程最长时间为9 年,最短时间为1 年,平均病程(4.36±1.85)年,研究组由27 例男性、18 例女性组成,患者最大年龄68 岁,最小年龄41 岁,(53.71±2.35)岁为其平均年龄,病程最长时间为8 年,最短时间为1 年,平均病程(4.39±1.74)年。两组患者一般信息差异性较小P>0.05,可对其进行其他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餐后血糖水平7.0-11.1mmol/L,空腹血糖正常;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认同且同意本研究的实施。

排除标准:①将严重精神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予以排除;②将恶性肿瘤患者予以排除;③将正在接受其他研究患者予以排除;④将拒绝随访与依从性较低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将常规社区管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对其用药方式与剂量进行相应记录,定期进行血糖与血脂检测等。

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社区慢性病管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创建档案:详细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理情况、文化程度、用药状况等一般资料,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同时科学评估患者身体情况与自我管理能力,叮嘱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就诊;②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讲内容包括发病机制、形成病因、治疗方式、并发症预防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给予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训,将糖尿病知识手册交与每位患者中,使其健康意识有所提升,对其不良习惯起到改善作用,使患者可全面充分了解该疾病知识,进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可邀请患者家属一同参与,通过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情感;③心理管理:糖尿病属慢性疾病,需接受终身治疗,且伴随病情不断发展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将明显下降,为此,应对伴有负性心理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为其讲解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案例,促进其治疗信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相应治疗,进而促进其治疗依从性与预后;④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形态与其饮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社区卫生人员应告知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糖、少盐,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多食用维生素及纤维素含量较高食物,保证营养均衡,进食过程中要控制热量摄入水平,尽量做到多餐少量,老年患者在夜间易出现低血糖情况,为此,应在睡前多食用鸡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戒除烟酒等影响血糖水平不良习惯;⑤用药管理:糖尿病前期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较差,不了解标准用药对自身疾病重要性与必要性。社区卫生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药物使用方案,并叮嘱其用药时间与用药剂量,对于年龄较大患者,可告知家属为其设置闹铃,提醒其用药时间,告知患者每天定时(餐前2 小时,餐后)测量血糖水平,保证其血糖处于标准值范围内,若其血糖水平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⑥运动管理: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漫步、打太极、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 分钟左右,每天1 次,进而促进患者糖代谢,促进心脏功能,告知其健康运动对改善病情的益处,提升其运动主动性。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相关指标制定测试卷,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糖代谢水平、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采用t 检验,组间差异表现为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糖代谢

组间患者管理前糖代谢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管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健康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

管理前组间患者健康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健康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健康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3 讨论

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为常见,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与权威医院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较为方便,手续较为简单,不需要长期排队等候,是多数患者首选就诊地点[5]。伴随人们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患者病发率逐年上升,且朝年轻化发展。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已经出现异常,若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控制,糖尿病发生率高达90%以上[6-7]。

社区慢性病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应用价值显著,对该类患者展开预防与管理工作[8]。可有效预防患者病发,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在实际造作过程中,为患者创建健康档案,能够科学评估患者病情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为日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健康教育与心理管理的实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使其负性情绪得以缓解,进而促进其治疗信心与依从性,饮食管理、用药管理及运动管理,可有效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为疾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管理后,糖代谢指标水平、健康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显著,在改善其血糖水平的同时,能够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高,缓解病情发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慢性病用药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