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将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展开双抗治疗预防复发的作用

2021-03-05 10:17莫锡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莫锡尚

(阳西县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800)

0 引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又称小卒中,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且发病迅速,一旦患病,将促使神经损伤和颈动脉系统损伤,引发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偏瘫、眩晕、平衡障碍等[1]。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拜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急性梗死状况,改善其血液粘稠度,控制血小板聚集性增加[2];为探究一种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并抽取35 例患者展开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收治的35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电脑抽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18 例,接受拜阿司匹林治疗方式,其中男性10 例,女性8 例,年龄52~76 岁,平均年龄(65.46±3.74)岁,发病至送医时间:0.5~6h,平均时间(3.46±0.73)h;观察组患者共17 例,接受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其中男性10 例,女性7 例,年龄53~77 岁,平均年龄(66.13±3.95)岁,发病至送医时间:0.5~6h,平均时间(3.52±0.77)h;两组患者均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满足脑血管疾病协会[3]的诊断要求,后经CT/MRI 确诊,患者及家属已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合并全身感染、血液系统性疾病、消化道溃疡、严重心脏功能疾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建立全程生命体征监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常规治疗,并控制患者血糖、血压水平,通过口服阿伐他汀等药物稳定其动脉斑块。

给予对照组患者拜阿司匹林治疗,选择药物:拜阿司匹灵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mg·30 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出品),首次剂量300mg/次,嚼碎服用以快速吸收,维持剂量:100-200mg/次,1 次/d,预防心肌梗死复发需维持剂量在100-300mg/d 内。

观察组患者接受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阿司匹林药物、剂量与对照组无异,同时选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mg·7s,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症状给药,75mg/次,1 次/d,口服给药;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在1 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参考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系统[4],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若治疗1 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NIHSS 评分下降90%以上,即为显效;若治疗1 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NIHSS 评分下降范围在20%~89%之间,即为有效;若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继续恶化,NIHSS评分下降不足20%以上,即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治疗有效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NIHSS 评分观察其神经缺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与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 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4.12%,对照组为72.22%,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复发,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的11.11%,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NIHSS 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血小板聚集率与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7 31.18±4.29 11.68±3.84对照组 18 30.95±4.26 18.77±3.95 t-0.064 5.668 P-0.419 0.001

表3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 ±s)

组别 n 血小板聚集率(%) 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7 38.45±12.58 30.11±13.25 188.59±46.29 228.49±75.46对照组 18 38.23±13.64 21.76±9.98 187.29±52.33 288.76±85.46 t-0.105 3.792 0.071 4.665 P-0.497 0.001 0.282 0.001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受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患者脑血管出现痉挛,并伴随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从而促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患病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等反应[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神经内科临床急症、重症,在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的影响下,促发短暂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可在30min 内自行缓解,但该症反复性较强,需时刻警惕脑血栓形成的潜在风险[6]。我国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全国患病人均超过2000 万,其临床表现多见于过性视力、语言、肢体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房纤颤、吸烟、饮酒等因素高度相关[7];结合临床经验可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不及时控制,进一步加重将导致脑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引发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情况下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及时加以控制,临床治疗多采用阿司匹林、血塞通等药物进行微循环改善[8]。

阿司匹林属于典型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减缓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黏附与聚集能力,激活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及凝血系统;但其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本次研究发现,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展开双抗治疗效果显著,其属于ADP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及血小板聚集度,具有良好的促进纤溶效果,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催化抗凝血酶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同时能够有效预防、血小板高聚集导致的脑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双联抗血小板过程中,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内皮损伤细胞的修复,从而提升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选择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展开双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损伤,预防疾病复发,指导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解放还是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