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护理对脑出血后发生吞咽困难的效果评价

2021-03-05 10:17李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清洁度脑出血口腔

李丹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 脑病科,广东 广州 510000 )

0 引言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神经系统损伤较大,吞咽困难是此类患者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同时,吞咽困难也是导致脑出血患者预后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3]。吞咽困难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问题,增加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死亡[4,5]。在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恢复期,要科学、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早诊断吞咽困难,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不良影响[6]。在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筛查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帮助患者术后恢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脑出血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评价风险评估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共纳入96 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到我院就诊的、脑出血后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照组)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的患者(实验组)均为48 例。实验组患者的平均(58.3±12.6)岁,男性27例,女性21 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63.6±14.2)岁,其中男性23 例,女性25 例。本研究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并在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对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口腔护理、并发症护理、感染护理等。

1.2.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评价项目包括吞咽功能评估、口腔清洁度评价与痰黏度评估、再出血评估等。具体情况如下:

1.2.2.1 吞咽功能的评估[7,8]

对清醒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进食或进食种类,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并根据结果确定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吞咽超过5 秒钟的可疑或异常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从食物的种类、饮食工具和饮食速度等方面调节进食方式。如果发生呛咳,立即停止进食,以免窒息。

1.2.2.2 口腔清洁度与痰液粘度评估

脑出血患者因意识障碍或病情严重而行气管插管,往往不能口腔进食,易引起口腔感染或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或pH 值。口腔清洁度正常为10 分,轻度缺陷10-15 分,中度缺陷16-20 分,重度缺陷为大于20 分。分数越高,口腔清洁度越差,需要的口腔护理频率越高。同时结合pH 值,采用适当的口腔护理液,保持口腔清洁。评估患者在咳痰时的痰粘度。对于痰液严重粘稠者,持续湿化以稀释痰液,以保证痰液能被吸除,促进感染的改善。鼓励患者自行咳痰,定期雾化吸入治疗气管炎症,稀释局部痰液,消除呼吸道炎症。

1.2.2.3 再出血的评估[9]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时消除影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保持患者粪便畅通。定期按摩腹部,促进排便,提高排便意识。(2)治疗过程中,避免感冒、呼吸道感染、鼻饲时回流或吸入导致放入吸入性肺炎、咳嗽等。(3)保持气道通畅,观察机械通气各项参数,及时吸出气管插管分泌物。(4)避免情绪激动,减少诊疗的刺激。

1.3 观察方法和指标

1.3.1 观察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的吞咽能力,使用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法进行评分,分数范围0-20 分;20 分代表患者无吞咽障碍,15~19 分代表轻度吞咽障碍,10~14 分代表中度吞咽障碍,0~9 分代表患者重度吞咽障碍。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相应措施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2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种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吞咽的功能评分变化。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口腔清洁度及痰液粘度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0.0 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率的差异性比较使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比较均数的差异。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吞咽功能的评分比较

96 例研究对象中,护理干预前,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8.42±1.27 分)与对照组患者(8.13±1.43)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评分(17.38±1.9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3.52±1.5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而言,干预之后,护理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如表2 所示,48 例实验组患者中,出现营养不良4 例,吸入性肺炎2 例,再出血2 例,窒息死亡0 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8 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营养不良11 例,吸入性肺炎9 例,再出血7 例,窒息死亡1 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8.3%。统计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和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口腔清洁度、痰液粘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口腔清洁度为轻、中、重度缺陷的分别为29、11 和8 例,实验组口腔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痰液粘度为轻、中、重度粘稠的分别为25、12 和11 例,实验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1 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 ±s)

表1 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 ±s)

分组 例数 护理前吞咽功能评分 护理后吞咽功能评分 t P实验组 48 8.42±1.27 17.38±1.92 3.02 0.003对照组 48 8.13±1.43 13.52±1.52 2.61 0.008 t 0.73 2.32 P 0.461 0.022

表2 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情况(例(%))

表3 患者护理干预后口腔清洁度和痰液粘度情况(例(%))

3 讨论

吞咽困难是脑出血患者术后常见的后遗症,使患者无法进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肺炎等,影响患者的健康,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并进一步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10-13]。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评估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根据吞咽困难的症状进行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对吞咽障碍进行预防和监测,采用护理方法预防感染,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亦有重要作用[14,15]。

本研究以脑出血手术后存在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为切入点,探讨了风险评估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患者经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后,其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优,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能够证实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更进一步,我们观察到风险评估护理干预组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和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口腔清洁度和痰液粘稠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的结论相互验证[8,11]。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困难患者的症状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脑出血术后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发现该护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清洁度脑出血口腔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发动机清洁度管控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技术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