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

2021-03-06 00:20宫国强
现代食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生物

◎ 吕 航,张 文,宫国强

(吉林省食品检验所,吉林 长春 130000)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它可以将外来基因导入活细胞内,从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新产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转基因食品逐渐被研发,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也日益丰富,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现阶段并没有确切的定论,需深入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本文对新时代下转基因食品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阐述,对其检测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加强食品安全,探究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促进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

1 转基因技术的相关分析

1.1 概念介绍

分子生物学理论是转基因技术的理论支撑,通过提取基因片段进行生物基因重组;或人工合成DNA片段,转入特定生物内使其和生物基因重组,并表现出特定性状和遗传特性。转基因食品根据来源不同划分为以下3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转基因食品。通过转基因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降低虫害影响,提升作物产量,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使经济效益有所提升。现阶段,生物DNA和外源基因重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预测因素,导致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无法得到可靠保障,虽然暂且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毒素,但加强转基因食品检测依旧十分必要[1]。

1.2 相关性质探究

①转基因食品毒性。许多食品生物本身能产生如蛋白质抑制剂、神经毒素等毒性物质,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食品本身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效应,但在转基因食品中,基因的导入可能会使得毒素蛋白过量表达,从而产生毒性。转基因食物的毒素基因可能脱离原有遗传环境,过量表达,导致所转录新基因中含有毒性基因片段,无法确保安全。②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转基因食品在转入外源基因的过程中,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新生物可能会存在致敏原,和食物毒性原理大同小异,转基因作物通常是在原生物体基因中插入特定的基因以表达特定的蛋白,而所表达的蛋白如果是过敏源,则有可能引起人类的不良反应,即使表达蛋白为非已知过敏源,但只要是在转基因作物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也需对其进行评估。例如,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该片段中的过敏源基因也随基因进入受体中。转基因食品虽然在抗虫害能力方面取得成效,生物性状优异,但随之也可能带来附加致敏性信息。由于无法全面确定同源性致敏原,转基因食品无法进行标签标示,很难明确指出具体过敏原是什么。③转基因食品具有抗生素抗性[2]。以植物性转基因食品为例,在商业化种植过程中,通常通过检测细胞抗生素抗性,判断标记性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中。例如:青霉素类抗性基因可以视作标记性基因,和外源基因重组形成质粒,在转入受体细胞后,通过检测该细胞是否具有青霉素抗性从而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已经准确导入受体细胞中。在新时代背景下,需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力度,深入探究有效的检测技术手段,科学监管食品,保障食品安全性和规范性。

2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按照食品中转基因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增产型、控熟型、保健型、加工型、高营养型、新品种型转基因食品。食品检测部门判断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时,常通过检测核酸及蛋白质完成分析,这两种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新时代背景下,应深入探究检测技术,为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2.1 蛋白质痕迹检测

蛋白质痕迹检测技术主要是应用聚丙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式进行外源蛋白质分离,根据电泳条带等获取蛋白质信息,判断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针对不可溶类蛋白质,可以应用痕迹检测技术跟踪检测含量、对比数值,保障转基因食品各项检测数值在安全范围内。

2.2 PCR检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针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扩增,在生物体外进行DNA复制。该项检测技术可以提升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分析食品DNA结构与功能,快速进行位点检测,提升技术检测准确度。

2.3 光谱分析检测技术

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可以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并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分子结构,利用红外线穿透技术来获取食品信息,将信息导入模拟软件中,绘制成光谱图,为转基因食品结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结合分析结果来判断食品安全性。

2.4 基因组学检测技术

基因组学分为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分析过程中,转录组学可以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情况以及转录调控规律,深入探究细胞表型与功能;蛋白组学可以研究细胞或生物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包括蛋白数目及水平等。利用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可以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组织系统和规律,了解生物本质与全貌。

2.5 检验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大规模、高效地获取生物信息,在基因组表达分析、药物筛选、模拟生物基因表达及功能研究、遗传疾病基因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诊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检测目标是转基因生物,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因序列处理,获取食品的基因信息,检测食品安全性。

3 新环境下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3.1 提升检测技术精准性

在未来,转基因食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频率会越来越高,食品种类也会增多。如转基因食品黄金大米的出现,将胡萝卜素转化酶系统转入到大米胚乳中,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近年来,因缺乏维生素造成的死亡案例屡出不鲜,如新生儿缺乏维生素K导致颅内出血死亡、糖尿病患者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死亡等。将土壤中的欧文氏菌和水仙花的胡萝卜素基因片段导入到大米中,使其可以生成胡萝卜素,从而使大米呈金黄色,故称为黄金大米。尽管外界舆论对转基因食品褒贬不一,对其研究也从未间断,但不可否认的是:转基因食品为人们带来一定的益处,解决了许多现实性问题,如:转基因大豆,富含油酸,有效降低了胆固醇含量。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升高。因此,研究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十分必要,探究高效、快捷、精准的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的转基因食品,提升生活质量,减少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3.2 开展定量定性检测研究

在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研究的是基因定量定性检测技术,如转基因植物油,现阶段并无统一化检测方式,再如豆油,在多个程序反复加工之后,可能导致DNA降解,甚至出现假阴性反应。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应加强DNA的有效提取,应用先进技术避免假阴性,灵活检测转基因食品,并提升检测技术的应用质量。

4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关,充分发挥转基因生物研发作用,做好相关食品检测工作,不断探究高效、便捷、精准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拓展技术检测范围,做到精准判断和检测,合理优化技术,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多个领域服务于人们,发挥转基因技术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转基因食品生物
探秘转基因
生物多样性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转基因,你吃了吗?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