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对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启示

2021-03-07 16:48雷莉李雪静骆新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立德总书记传统

雷莉,李雪静,骆新华

(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概括来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教育路径、教育方法方面有着显著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对推动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化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1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

1.1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强调明德至善

就教育目的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强调明德至善,以德为先。重视德育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礼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光明的德行。《道德经》第八章以“上善若水”开篇,指出做人要如水一样有至柔、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论语》中多处论及“善”,提出“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泛爱众而亲仁”,要求弟子要亲近有德行的人。孔子终其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德行和学问教化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由学而教、为人师表。他的学生中有贤者七十二人,这些人在品德、语言、政事等各方面皆有所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强调“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不栋宇持久者”是谓高尚的品德是事业的根基,因此一个立志于追求人生正道的人,先要注重培养自身高尚的德行,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去修炼自己的道德境界,把自己的事功跟大众的福祉结合起来,做到“利勿居前,德勿落后”,以至“仁”为人生的目的。

1.2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注重修身养性

就教育路径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注重修身养性,反躬内省。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人的德行培养路径方面,一方面强调“修身”“正身”。《礼记·大学》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把修养自身的品性置于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注重“省身”“洁身”。《论语·学而》 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提倡每日要多次反思自己,以完善自己的德行。曾参自我反省,问自己是否“不忠、不信、不习”不管别人作了什么,先问自己有没有错,只有靠自己的反省,才能够改过善迁,这就是儒家所注重的“反求诸己” 的精神。道家强调人的内在觉悟,“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四十七章》)不管做什么,人的“知”一定要以自我内省为前提,从内在去把握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不能犯自以为知道的毛病,因此真正的知识来自“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然后才有所了解,实事求是是明智的,圣人的秘诀在于能够自我反省。

1.3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突出道法自然

就教育方法而言,中国传统教育突出道法自然,尊重规律。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反对“拔苗助长”式的做法,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责恶勿太严,教善勿太高”就是说教育要从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效果出发,来把握分寸。当然,顺其自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任其自然”,而是意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荀子·劝学》基于“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原理,强调对人的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孟子提醒学生要“善养浩然之气”,培养“浩然之气”要能“集义所生”,就是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每天做,终年累月长期坚持,才能有成。如果一曝十寒,只做表面功夫,是很难取得效果的,所以要能从“慎独”开始,发自内心,遵从自然之理。

2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对推动教育改革实践深化发展的启示

明德至善、修身养性、道法自然等这些千百年来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精华中汲取历史智慧,有助于推动新时期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化发展,助力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2.1 教育的目标要追求立德树人

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即教育什么样的人,这是发展教育要解决的本质性问题。中国古人有“三不朽”,分别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于首位。这说明,德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是根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古至今以德为先始终是教育的旨趣所在,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德行是一脉相承的教育理念。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表明,新时期教育的核心工作是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 教育的发展要凸显中国特色

在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上,体现中国特色无疑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养分,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智慧和经验,要善于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精华中汲取营养,与新时代的发展特质相融合,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赋予传统以新的意涵。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5]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问题,即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传承中国文化、办中国特色教育。

2.3 教育的动力要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教育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诉求。我国在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曾领先于世界,这得益于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求变进取、革故鼎新。因此,新时期促进我国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闭目塞听,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回应时代需求,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6]。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联合国“教育第一” 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贺词中表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7]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8]。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一方面,对内教育领域要通过深化改革,破解教育面临的新困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另一方面,对外要有国际担当和世界格局,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增进同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同时增强我国教育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3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实践

3.1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之风,抓好教师育人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直接关乎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学校承担着教育的主体责任。“教师乃立教之本”,学校教育主体责任的充分发挥关键取决于教师。唐代韩愈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出了教师工作的真谛。教师承担着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的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否涌现出一批批好老师是民族的教育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深刻的阐述了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 的筑梦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习近平给出了答案,即要做“四有好老师”。其一,要有理想信念。只有教师自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使命、敢担当、堪大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要有道德情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在于其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其三,要有扎实学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敬业地从教态度、优秀的教学能力,进取的学习心态,这些品质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其四,要有仁爱之心。最好的教育就是充满爱的教育。一名好教师一定是在用自己的爱浇灌学生的心田,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

3.2 注重培育文明家庭风尚,抓好家庭育人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路上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的行为观念、道德理念等对孩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9]“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和纽带。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培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倡导文明家风依然有其重要意义。父母一定要重身教,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引导孩子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话、演讲、贺信等多维途径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当下,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传统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彰显中国教育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家庭、学校育人合力,在扩大开放中承担作为世界大国的教育担当和使命。

猜你喜欢
立德总书记传统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