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机制研究

2021-03-07 16:48弋鹏田仁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课程

弋鹏,田仁连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 211086)

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还是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根据目前我国学者的定义,新工科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塑造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国家需要的人才为基本理念,以继承优良传统并创新突破为主要手段,以培育多元化、具有创新理念、意识的卓越人才为目标[1]。因此,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充分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全方位提升工科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并以此来丰富新工科建设内涵,这将是新工科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1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与国外相对而言,我国的创新创业开展较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才正式将我国纳入“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之中。1997年,我国正式提出要开展“985”“211”工程及知识创新工程。1998年,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式拉开帷幕,这其中尤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成功举办为标志。在同一年,我国《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重磅出台。相比国内,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早,目前也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如在美国,哈佛商学院于1947年就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全流程。在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活动之外,美国还在高等教育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英国在1982年起就提出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德国也在1950年左右就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高等教育课程基础体系中[3]。

2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成要素

当前,从国家层面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期,我国在增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开设相关创新创业的课程,二是与校外企业合作。就新工科内涵建设而言,这些举措,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2.1 新工科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新经济、新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和壁垒,这就需要更多地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地复合型卓越人才[4]。面向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高校应主动优化现有学科专业布局,实现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工科专业的“至高点”。

2.2 新工科更趋向校企融合、产教融合

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工科,需要协同多种资源去培养大学生。校企融合的培养方式,有助于推进产教融合,强化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5]。

2.3 新工科更需要具有全球视野

新工科建设中,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家重大、重点战略,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同时加大对国外优秀人才、教育资源的吸引力度,继续深化国际合作项目、培训和人才交流,在交流中适应并发展,从而提高我国新工科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6]。

3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新工科建设无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改革方向,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不能满足新工科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课程。但是新工科以新产业和新经济为背景,更加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而当前的课程设置,仍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在课程教学上,实践环节在“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课程设置上,则不能紧跟当前社会最新发展趋势,内容相对滞后,也忽视了课程交叉、专业交叉等。

3.2 创新创业的平台建设仍显不足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新工科进行双创教育的必要条件。伴随着双创口号的提出,我国各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其他问题,如缺乏相关配套平台、校外实践基地等,现有的平台也存在设备老化或在开展相关实验时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问题。

3.3 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在我国高校中,除教师和研究生外,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几乎凤毛麟角,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更是缺乏。

首先,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特别是创业就是开公司,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对立起来,使两者不能很好融合。

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度不足。在高校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而参与的方式更多是停留在“创青春”或“互联网+”等竞赛。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往往是“以赛代训”,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参与和受益的学生也很少。

3.4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滞后,师资力量依旧薄弱

具体来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与实施隶属于高校团委。在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上,从事此岗位的大部分都是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虽然我国部分高校配备了创新创业导师制度,这些导师往往由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担任,从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但是考虑到专业教师的精力有限,指导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另外,目前仍然以“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而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需要。同时对学生结果的考核,更多地看重卷面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5 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相对缺乏

新工科战略是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新工科学生能否在新经济中成为新技术的掌握者和发明者,新产业的支撑者和领先者,新业态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新模式的设计者和成就者,是国家能够适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因素。再者,虽然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也安排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但高校大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其真正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实质并未能够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

4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机制研究

当前,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和时代命题。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应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思维,重点在机制保障、孵化平台、师资匹配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机制。

4.1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建立以新工科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首先就要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激情。第一,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如对因创新创业申请休学、提前毕业、延期毕业等大学生,应建立相应的弹性制度;第二,要构建适当的考核制度,对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作为重要的一部分来进行培养,将创新创业成果作为评选奖学金的一个加分项等,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其次,要通过塑造创新创业文化加强氛围营造和舆论引导。通过诸如宣传海报、微信推送等各类渠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基于以上措施,在大学生群体内营造潜移默化的氛围。通过榜样宣传和典型示范,从而赢得社会的普遍关注,以便营造更加浓厚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4.2 整合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的构建

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及我国高校应当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构建孵化平台、成果转化等措施,让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到实处。孵化平台可以通过构建相关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建立相关网站,通过相关网站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从而及时将大学生、企业、社会三方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让相关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共赢,也让社会更加切实了解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其次,工科大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有较多时间在实验室,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实验室的设备不仅仅需要满足工科大学生科研创新需要,同时还需要满足创新创业试验的需要。这就决定新工科高校要注重对原有的专业型实验室进行优化升级,加强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

最后,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也难以形成规模、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同高校共同努力,将产教融合理念付诸行动。

4.3 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工科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素养培养

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打造新工科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高校促进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高校现实中,工科教师往往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人格魅力,但往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素养较为薄弱。

因此,首先需要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新工科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当前,更多地需要对创新创业的现有师资加强新工科理念更新,紧紧围绕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和项目的改造和优化。工科教师不仅要教授工程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参加各项工程实践活动,也需要教给学生与该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赛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新工科结构,加强工科教师的创新创业素养。要立足新工科专业建设构建一支学科交叉、专兼结合、内外兼修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打造“创意—创新—创业”完整的人才培养的创新链, 从而建设一支符合我国内地高校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4 注重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教育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受教育者个体的完善和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首先大学生要正确定位自我,树立积极的心态。第一,要全面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机,则往往会影响大学创业的持续性、方向以及后续一系列工作。在高校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要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明确自身职业规划,定好职业目标,积极主动学习,从内心深处激发自我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第二,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创业不只是写出漂亮的策划书,还需要付诸实践,这就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有将这些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动手能力。

第三,正确引导学生认清自我,找准定位。在新工科背景下,在进行创新创业选择时,高校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定位、行业的选择以及创业的计划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衡量,从而预估创新创业的可行性。总结过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之所以无疾而终,往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定位不准。

5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工科院校而言也是提升其教育水平的积极路径。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也就成了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课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