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财会类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2021-03-07 16:48刘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财会毕业生互联网+

刘俊

(河南省外贸学校,河南郑州 450002)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的影响下,社会上各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创新与创业的热潮,一度产生了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景象。各行各业都在就业创业,推动了全社会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发展。职业学校应将就业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职教育组成部分,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必须适应当前形势进行改革和发展,才能促进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这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很重要,而且对职业学校财会类专业的生存也很重要[1]。职业学校必须结合该校办学特色,改革财会类专业学生原有的教育培养模式,主动探求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1 “互联网+”背景下培育财会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能够促进财会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通常是通过项目实践教学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2]。财会类学生思维比较缜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根据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创业意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增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1.2 能够提高财会类学生就业率

随着财会类专业学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由于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就业,就业形式较为灵活。企业都希望招到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这要求财会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踏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就业创业本领和核心专业技能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实现就业。

1.3 能够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把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上日程,坚决执行创新促进型发展战略,加大对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的培育。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勇于承担国家的责任,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财会类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现状分析

2.1 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 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到2020年3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9.04 亿,比上年增加7 508万;与2018年底相比,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0%,比2018年底提高1.6 个百分点;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97 亿,较2018年底增加了7 992 万,互联网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达到99.30%,比上年底提高0.5 个百分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9年1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新闻市场研究报告》,中国16~29 岁的互联网用户比例最高,占35.30%,其中大多数是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依据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信息和政策,结合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要充分抓住互联网的有利形势,推动企业和职业学校毕业生无缝对接,提高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就业创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3]。

2.2 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职业学校财会类专业招收的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种种原因招聘人才的单位会优先考虑男生,这就导致职业学校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就业创业状况不容乐观,这也是职业学校当前需要面临的问题。此外,由于知识层次、工作能力不足等因素,会导致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就业和创业困难重重,实际就业情况不符合个人期望,且就业的满意度较低。根据河南省大中专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计,财会类毕业生初次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为59.22%,与职业期望重合度为59.88%,其工作满意度为67.53%。职业学校财会类毕业生在专业层面、知识构成、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等方面无法与大学本科学生竞争,因此职业学校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2.3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不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财会类专业人才。但是,职业学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职业学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动荡不定,出现较多地违约、辞职跳槽现象。根据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调查统计,职业学校财会类毕业生专业的守约率仅为24.61%,离职率高达42.60%。

3 “互联网+”背景下影响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因素

3.1 网络信息的真假难以区分

互联网各种平台上发布的招工信息鱼龙混杂,其真实性、可靠性需要应聘者认真验证核实,而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对信息的真伪分辨不清,容易上当受骗,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用于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就业和创业的引导、营建就业创业舆情境况和文化氛围、融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只有不断地细化,规范才能够为职业学校财会类专业学生提供较好的服务[4]。

3.2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财会类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使得财经类专业毕业生数量突飞猛进。省内很多职业学校都开设财经类专业,但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不同,有的学校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没有考虑本校的师资水平,盲目设置财经专业,致使人才培育目标以及办学理念不明晰,发展定位不清晰,导致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且目前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不系统、不规范,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创业,导致学生就业创业目标不明确,造成就业困难。

3.3 企业用人的导向性

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片面地追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设置招聘门槛,导致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被排除在外。大多数企业都是非常重视求职者的是否具有工作经验,而对求职者自身是否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要求不高,对职业学校的财会类学生创业项目、资金等方面缺乏支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考虑到家庭负担、个人情况等诸多方面,大多数财会类学生都会选择能够快速找到工作,而不是选择去创业。

3.4 学生职业素养的欠缺性

由于当前的教育体系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的培养关注不多,财会类学生对就业创业能力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认识。他们通常关注自己的专业成绩,对自己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水平关注度不够,对创新和创业能力水平定位不准。同时,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制定规划职业生涯以及就业目标定位,没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融合,选择工作时没有足够的准备,目标不明确,心态不够端正,致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困惑,离职的较多。

4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4.1 搭建就业创业专业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职业学校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与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合作,加快就业创业新媒体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将传统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建设就业创业专业大数据平台,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5]。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最新的就业创业方向,国家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行业发展走向,成功创业经验,创业案例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开展就业创业活动;运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及时回答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迷惑,灵活快速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创业体验、项目引导、政策解释等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创业; 利用新媒体平台引入相关的模拟仿真软件,通过模拟的实战来增强创业的现场体验。通过职业学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大数据平台,向毕业生提供各种真正实用的就业创业信息和专业相关领域的就业创业发展方向及如何实现就业创业成目标分析,成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灯塔。

4.2 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生源素质却在下降,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职业学校面对的首要问题。职业学校应增强自身的教育实力,突出特色。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要积极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建设。课堂教育对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要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不断更新发展教育新理念,坚持以创业就业课程为中心,积极建设与专业核心课程全面相融合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6-7]。依据社会需要设置创业基础课程方向和内容,增加课程实践应用,积极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开展课堂教学,邀请杰出的校友,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深入课堂中解答学生的问题;建立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探究把就业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职业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深入探索创新就业创业教育的内容,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培训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努力提升就业创业教学水平[8-9]。

4.3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实验设备的周转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有效转化,应将就业创业课程放在实验室和工作室来上课。学校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种分散资源,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的合作模式,以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建立各类学生实习基地,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育; 强化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和规划,进一步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引导、支持、跟踪引导学生创业项目,强化社会资源服务机构,及时解决问题;加快实践基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扩大校外创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业务过程、运营形式和营销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4.4 加强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中发挥就业创业能力,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职业学校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组织校园社团进行模拟创业,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体验;勉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就业创业活动,并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创业项目启动和运营[10]。

4.5 积极促进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企业要认可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职业学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要明确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就业期望值,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职业,增加实践能力。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专业能力学习,强化素质能力,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磨炼自己,提升工作技能,改变就业观念,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实现就业创业[11]。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实力,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扩大学生就业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5 结语

学生的创业意识决定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学生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都重要手段。加强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环境下,强化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尤为重要。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转变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式,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环境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搭建就业创业信息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财会毕业生互联网+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