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与质量研究

2021-03-07 16:48孟良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课程内容景观设计

孟良成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曲靖 650000)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育工作中职业院校应该全面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发生特点、规律等,结合具体的不足情况,针对性创新课程内容、课程教育方法等,以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确保在人才短缺的社会大环境中,尽可能培养出更多具有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职业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1 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在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教学问题,对教学工作的高效化开展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具体的教学问题如下。

1.1 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工作中需要按照教材内容开展工作,只有课程的教材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的标准,才能确保整体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符合要求。但是当前多数职业院校在开发景观设计课程教材期间,还没有结合具体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针对性开展教材内容的开发工作,甚至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落后,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相互脱节,没有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内容等融入课程教材中,导致学生在落后的教学内容学习期间不能全面接触到行业最新的信息、知识、技能等,容易诱发诸多的问题,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乃至于未来职业素养的发展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1.2 课程教学的安排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安排中,已经开始侧重于应用型课程的建设,课程教育的考核评价中重视将专业教学知识、社会企业之间相互融合,开展专业化的基础教育与训练活动,可以将教学工作和社会之间相互整合,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但是目前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问题、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专业教育中的最低学分、课程的学习时间有所减少,景观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岗位知识教学等时间不能满足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下,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高效化执行。

1.3 缺乏完善实践基地

景观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教改期间需要充足的场地与基础设施支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实践操作环境氛围等,使得学生在真实、趣味性的环境中全面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但是当前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期间,尚未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所设置的教学基地、实践操作环境等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部分职业院校会采用师徒制的教学法,教师作为学生的师傅开展专业操作技能的指导,但是由于教师对行业、企业岗位工作缺乏充分的了解,课堂教学指导的工作中难以带领学生接触、学习与岗位工作相关的最新知识与技能,这样很容易导致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的有效性降低,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根本要求。

1.4 缺乏完善的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发展期间为教师的教学提出很高要求,尤其是多数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学习手段多元化,如果教师不能采用专业化与合理化的方式完成教学创新改革的任务,很容易导致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与此同时,当前在课堂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尚未结合学生岗位能力发展需求、双创能力发展需求等编制较为完善的教改模式,不利于培养更多景观设计专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

2 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的措施

职业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创新改革要点,借助优秀、成功的经验科学开展教改活动,提升整体的教学创新指导质量。具体的要点如下。

2.1 遵循课程创新性要点

课程创新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准确定位,创建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转变之前在课程教学方面的不正确认知与观念,通过规范化的方法创新课程模式。例如:在课程创新期间应该结合景观设计岗位工作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很高的技术性人才理念等融入课程中,明确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能力目标等,在课程中设计一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能力的内容、设置培养学生景观设计技能创新的内容等等,引导学生掌握专业化理论知识、技能等,取得最佳的课程创新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创新期间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景观设计领域中最新的研究内容、实践成果,尽可能设置开放性的城乡规划学知识、风景园林学知识、生态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多种学科有机整合,提升课程的完善性。创新课程期间还应该为学生设计研究性的内容,例如,设计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掌握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社会环境特征、文化背景特征等,在自主参与研究、决策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研究内容,相互之间探讨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使得研究性的课程内容基于课程平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

2.2 遵循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要点

职业院校教师在开展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工作期间,应该遵循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要点,尽可能在课程教学中将中国与外国的传统景观艺术知识为基础,组织学生研究传统景观设计艺术知识、技法之间的发展历程,然后循序渐进将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等引出,强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全面整合在一起,使得学生掌握景观设计原理、技能等,为学生后续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做好铺垫。课程教育的工作中,还需为学生全面讲解景观设计学科内容、发展方向、岗位工作中的设计规范标准、原则内容等,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涉及多媒体设备教学法、微课视频教学法、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法、实地勘察教学法、历年景观设计真实项目的模拟操作教学法等,在诸多新教学方式的支持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充分展现出教学方式创新改革的作用[2]。

3 提高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为了确保提升职业院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该重点开展教学创新改革活动,采用综合性、科学化的手段为学生打造锻炼操作技能、综合素养的课堂环境,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队伍。具体的创新建议如下。

3.1 提高课程知识质量

(1)教材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创新,提升教学内容质量。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的工作中,应重点将教材内容作为核心部分,开展拓展性的处理工作,考虑到课程内容知识的广度、深度,按照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在其中添加一些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新技术知识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深入探索各项知识内容。

如教师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创新内容,可以将教材作为基础,添加“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乡村景观环境的设计”“湿地景观设计”等各种内容,拓宽课程内容的涉及面,设计具有时代性特点的课程内容。在此期间应该强化教会相互的教学研讨力度与学术合作力度,从根本上增强教师本身在课程创新中的能力,从生态学角度、城市学角度等丰富课程内容中的知识要素,拓宽其中的知识维度。

(2)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课程内容创新,提升综合教育质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理论、实践操作之间相互结合,重点开展各个教学环节的分析工作与研究工作,设计理论部分创建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特点的内容。教学期间教师应巧妙设计其中的问题,带领和组织学生到课外拓展性学习知识,加入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内容鼓励学生相互沟通研究,采用理论知识验证实践操作的部分,在学生系统化学习景观设计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情况下,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紧密联系社会的情况为学生设置操作技能学习内容,增强各项知识的教学指导效果[3]。

如教师在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整合的课程内容期间,可以设计一些景观设计基本脉络理论知识、设计要素理论知识、设计原则理论知识、设计方法理论知识等,然后在其中设计实践操作的内容,组织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学习期间可以受到各种新信息的启发与引导,无需设置硬性的评价标准,确保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准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观念意识。

3.2 提高教学方法应用质量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为了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操作技能,调动学生学习实践操作技能与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质量,提升学生景观园林设计知识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探讨各种先进的专业技术,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传统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单纯讲解的形式,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对知识的记忆力有限,不能完全理解理论知识,出现学习的恶性循环。此情况下,教师就必须重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程中学生的互动,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思维能力[4]。

(1)采用课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校园网站与网络资源等为学生设置线上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各种知识,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为学生设置网络平台中的景观设计实践操作节能的测试,在测试中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综合学习能力,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各种实践技术,在测试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问题,然后自主学习、探究弥补不足,提升学习能力。

(2)增强教学方法质量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对景观设计课程知识和内容形成准确理解,然后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先为学生讲解景观设计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对景观设计区域之内的生态环境特点、景观设计需求等自主调研,在调查研究之后总结项目内容。学生掌握景观设计实例之后,组织到现场观察景观设计的成果,自主研究是否存在不足或是问题,之后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对项目设计进行完善,锻炼学生的景观设计技能、实践操作水平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方法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5]。

(3)在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期间,还应该指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想进入到景观设计岗位工作中并完成创新,并非一蹴而成,而是要循序渐进学习和掌握更多创新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团队活动中相互沟通,探索如何进行景观设计的创新。此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景观设计的项目,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之内明确分工合作的角色和要点,共同开展景观设计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设计之前的组织分析工作、设计过程中的相互处理工作等,尽可能以创新的手段完成小组合作,锻炼学生景观设计项目中的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4)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重点改革考核评价的方式,转变之前的教学评价措施,考核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经过综合性的考核评价分析了解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状况、教师教学创新方法的应用效果等,按照实际情况弥补教学创新不足、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应用局限性,充分体现出先进教学方式方法应用的作用优势[6]。

4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在开展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化的要点,确保所采用的课程教学创新措施能够满足当前的综合素质、操作技能的培养需求,在课程教学创新期间还需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遵循系统化的创新原则和理念,不断整合各种教学优势资源与实践操作资源。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课程内容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