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1-03-07 16:48杨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经济发展

杨帆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32)

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科技、经济之间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所以,进一步加快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高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来源,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何种方式才可以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人才、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突出优势,可以为高校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动力,所以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以及社会化,使产品技术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尽管高校是中国科研方面的核心力量,但是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该文围绕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全面的探析,对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1]。

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实意义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社会进行有效对接的一个重要桥梁,同时也是高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途径。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但是高校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源,同时也是对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全面化检验的一个重要评估。高校科研成果积极主动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不但可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利用市场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检验,以此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应当属于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而共生的重要基础则是存在共同利益,只有地方高校科研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地方才会积极加入高校科研之中,反之,当地方参与到高校科研之后,高校的科研水平将会显著提升,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2]。

其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自身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可以加快推动高校自身发展,利用与各单位进行深度合作的方式可以对目前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在科研成果实践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更新教育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学习知识内容,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还可以进行实地锻炼,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培养诸多科技型人才,从而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3]。其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的重要保障,“科教兴国”主要是为将科技、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高校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性人才,在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高校承担着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是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创新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二者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高校应当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深入探析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目标导向失衡

目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科研成果鉴定评判标准并未对市场作用进行综合性考虑,但是从本质意义上来讲,科研成果的先进性以及实用性均与市场有关,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之中,无论是选题立项,还是成果评估,所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作用均非常微弱。同时,科研成果鉴定方式也过于普通、浮于形式,传统鉴定方式的效用已经完全丧失,正是在此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学校行为产生了重大偏差,仅仅负责课题立项,从未对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用进行分析。国内诸多高校均把科研工作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放置于学术水平研究方面,并未对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进行分析,高校对科研人员进行表彰的过程之中,设立了诸多奖项,如科技论文专著奖、成果奖等,但是并没有高校针科研成果应用方面设立奖项。关于推广应用方面,诸多高校均将其定性为企业方面的工作,并未对科研成果的实际运用进行综合性分析,缺乏市场意识,造成高校、市场、企业之间的未形成高效统一。传统科研机制环境下,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均是基于学科、专业的实验室模式,一般不会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所研发出的技术或者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形成诸多科研成果无法实际应用的现象。

2.2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科研成果转化资金短缺

在管理机制方面,政府部门未发挥实质性的引导作用,未形成统一组织与协调,同时,国家也没有构建合理、完善的创新体系,存在资源理论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计划管理严重缺乏深度以及力度,导致诸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4]。而在激励机制方面,高校注重精神方面的鼓励,并未对物质奖励进行考虑,对于每一项科研成果来讲,其背后是由无数个科研人员努力换取而得,所以其付出应当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导致科研人员在工作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严重下降。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资金一般来源于国家财政或者高校自筹,时常出现科研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大部分高校为了降低成本,并未组织开展中间试验,对科研成果的效度、信度等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诸多科研成果并不成熟。另外,对于那些具备较高价值的科研项目,时常由于缺乏资金而不能持续,被迫放弃,而这种情况也对科研成果的转化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5]。

3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3.1 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市场观念,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扭转传统思维观念,转变传统科研、教学之间所存在关联的概念,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性作用,树立合理、坚定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思想,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放置于同等地位。一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将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作为促进高校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所有的科学研究应以社会提供服务作为核心。另一方面,高校要帮助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以及创新服务意识,调动其在科研方面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高校科研不但要研究出一定成果,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科技潜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从而为地方经济提供高质量服务。教师要转变传统为了发表论文而开展科研活动的理念,将科研作为提高职称的手段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观念,科研人员必须要对科研目的进行审视,树立合理化的价值观念,确保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6]。政策激励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快速转化的一种必要条件,在分配机制方面应当将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投入作为收益分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确保科研成果突出的人员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提高其生活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完善的各项鼓励政策,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奖项,对于那些具备较强市场能力,并且市场价值相对较高的科技成果,应当给予重奖,将评选结果与教师的考核、职称评定等相挂钩,转变传统的不利于成果转化的机制,从而为促进成果转化营建良好的外部环境[7]。

3.2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共建校企研发平台,形成产学研互动机制

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对分配机制进行改革,重新构建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新机制,确保标准研究、科研实现同步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构建合理化、完善化的舒适科研成果评估方法,构建一套综合性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利益进行均匀分配,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进行转变。高校科研资源、企业资源进行深入融合,诸多产学研均是运用委托研发、成果转化等形式提高科研成果的价值,但是与企业共同构建成果转化基地的项目仍比较少,诸多市场发展前景相对比较优良的科研成果无法实现产业化。高校科研成果产业转化过程之中,应当加快推动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方式,对高校内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消除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所存在的障碍[8]。高校从科研立项开始就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最终目标,而不是停留在理论成果阶段。高校与地方紧密合作是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手段。企业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主体,高校不仅提供科研成果,而且在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国内各大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对当地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进而顺利实现高校、企业双赢的目的,推动当地经济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科研成果转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