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创新

2021-03-07 16:48王静陈英丽范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资料

王静,陈英丽,范广

(咸阳师范学院教务处,陕西咸阳 712000)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繁杂的图书信息和资料管理工作对信息化的需求十分强化,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展开信息化建设能够将技术充分应用到图书资料的采集、加工、归纳和整理利用等各个环节,对于优化服务效果,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 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服务意识

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停留在对书籍的摆放和借阅进行管理的初级阶段,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管理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图书资料缺乏管理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不仅降低了管理意识和综合水平,还不利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管理意识的淡薄还使得管理人员在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中出现很多差错,单一化的知识结构在使用信息技术展开工作时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差错,不仅无法利用网络技术高效开展工作,还会出现工作松懈和懒散等情况,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

1.2 管理混乱,目标书籍查找借阅困难

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中,由于馆藏丰富,图书资料量大且种类繁多,加之图书资料管理员对于书籍的分类和划分较为混乱,导致用户在对目标书籍的查找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在借阅过程中,还需要办理相关的借阅手续才能完成借阅程序。这一管理模式与网络信息社会出现严重的脱节,不仅不能够满足用户当前对图书资料的查找和使用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不利于图书资料服务职能的充分体现。

1.3 软硬件管理设备落后,限制性较大

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纸质版的资料登记程序来开展工作,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下,传统的管理工作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图书资料管理要求,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已经成为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和创新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设备来促使工作的高效智能化开展[1]。但从目前来看,很多图书馆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建筑设施的完善和图书资料的丰富上来,忽略了软硬件管理设备的及时更新,导致用户在图书资料的查询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社会性发展。

2 网络信息化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 有利于优化资料获取途径,简化程序

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图书资料获取方式,网络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图书资料获取能够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优化,一方面,在用户资料数据的搜索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关键词的实时搜索,确保用户不会错过任何一条重要资料,同时也能够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精准识别用户的需求方向,并提供相似的图书资料供用户选择;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化应用使用户借书和还书程序有了极大的改善,用户只需要在智能设备上扫图书码便可以实现一键借还书业务,避免了传统模式下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也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服务效率。

2.2 有利于发挥职能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

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员在图书资料的选择和推荐上无法结合用户需求提供针对化的服务,受工作量以及工作内容的影响也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而在网络化的信息建设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结合用户的需求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资源实时共享的特征优势也使得用户能够在数据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源,一方面能够充分扩大用户的图书资料使用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提升图书资料的有效利用率,最终实现促进图书资料社会职能的提升。

2.3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的优化创新工作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中心展开的,数据库资源平台的建设能够将图书资料集中到平台上进行整理和检索,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图书资料的整合与共享,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建设既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丰富内容,也能够有效解决建设经费的限制问题,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2]。同时,用户在数据平台上能够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对于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效率,填补书籍维护困难的难题,以及解决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来看,数据平台的建设还优化了文献的检索功能,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服务水平,能够从多层次全方面满足读者的各项阅读需求。

3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及创新方向

3.1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

3.1.1 交互性

交互是计算机设备中输入与输出的数据化转换过程,用户能够在人机交互界面对计算机发出相应的指令,在接受指令后计算机会通过内部计算系统的运算将数据输出,呈现在用户面前。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呈现出交互性的特点,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人机交互的过程,用户通过计算机设备向图书资料管理平台发出数据搜索指令,平台能够结合这一指令在数据库内进行精准查找,并将查找结果反馈给用户,这种基于互动性和便捷性的信息交流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图书资料的服务化水平。

3.1.2 动态化

传统模式下的图书资料都是以纸质化的静态化存储的,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存放,还需要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工作避免纸质图书资料的损坏,这一模式下用户与资料的关系较为单一,图书馆也无法向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而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的管理创新能够实现图书资料的动态化呈现,图书资料能够以数字化的存储形式保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既方便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分类工作,也能够依托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对于图书资料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3.1.3 共享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共享这一概念已经相对成熟,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了图书资料的信息共享,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资料获取渠道。例如,用户能够在网络上对某一图书资料进行预约借阅,也能够直接在线查询各项数字化资料,在还书系统中也实现了智能化的操作,不仅有利于图书资料的内容共享,还实现了信息平台的共享化操作,对于优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用户的查询时间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3]。

3.2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方向

3.2.1 搜索方式的改变

传统模式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一般是借助搜索卡片到特定的图书收纳区域进行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汇总工作,整个流程下来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且在归还图书资料的同时图书管理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图书归纳工作,不利于管理工作效率的良好提升。一旦涉及较多数据的查询和搜索工作,会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开展。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这一搜索方式产生了质的改变,网络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各项信息资料的共建共享,相应的数据资料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并且对图书资料的分类管理及整理工作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查询,计算机软件支撑下对图书资料的目录编辑和操作工作,有效增强了搜索的便利性,大大缩短了搜索时间,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十分重要。

3.2.2 积累形式的变革

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积累是以纸质资料的形式来开展的,但纸质资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风化现象,且一旦出现破损还会丢失大量的有用信息,修复过程也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使得纸质资料的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网络信息化的应用使图书资料的积累形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打破了传统积累形式的限制,能够将传统模式下的纸质资料转变为数字化的图书资料存在在计算机硬盘或数据库中,不仅能够方便管理和存放,还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在优化积累形式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4]。在需要的时候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便能够实现对图书资料的实时获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3 管理中心的转移

传统模式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内容主要以图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存管以及登记借阅为主,管理内容和形式流程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有资料需求时只能通过询问图书管理人员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料,而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促使管理中心从管理人员转移到了计算机设备上,整理后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在电脑设备中,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展现,用户在对某种特定资料有所需求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实时的查询和使用,对于促进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

4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模式分析

4.1 服务创新:加强管理服务意识,培养员工信息化素养

随着网络信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逐渐深化,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信息技术,为了保障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对员工的信息化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改善和培育。首先在人员招聘上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职业素养、计算机水平以及创新归纳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衡量,确保管理队伍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其次对于一些老员工,可以通过职业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来保障职业素养的提升,以持续的学习和管理理念作为引导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确保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也需要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通过创新信息管理模式下的评价机制督促员工不断提升专业化的信息素养和图书管理经验,以优质的服务来展开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5]。

4.2 管理创新:建设资料共享库,拓展图书资料的共享范围

管理创新体现在图书资料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创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管理模式的创新上,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建设相应的资料共享库,形成数据化的管理平台,在这一管理平台的建设上既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服务,也能够结合用户的需求方向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创新化发展;另一方面,管理体系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和原则要求等多个方面。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原则保障促使图书馆形成自身的管理特色,以此来收集更多的图书资料,完善图书资料的管理体系,提高图书资料的资源利用效率。

4.3 技术创新:引进信息化技术,确保图书资料的精准化查询

技术创新是网络信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优化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中,结合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完善图书资料共享平台的功能开发工作,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要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确保服务质量的有效创新提升;另一方面,在功能的开发中,要结合现阶段用户的使用需求,最大可能为用户体用精准化的检索查询服务,帮助用户在查询各项图书资料的时候能够尽可能节约时间提供效率[6],这样既能够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工作效能,也能够极大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真正实现馆际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创新化服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创新工作需要充分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投入来实现,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效率,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图书资料的社会职能,优化管理工作。但这些优势的实现需要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以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建设形成平台优势,还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职业素养,以管理技术的有效创新形成服务优势,只有将网络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素养以及网络安全建设进行充分的管理和利用,才能够推进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下健康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