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零零后”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21-03-07 16:48张满和王丽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院校

张满和,王丽娟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0)

高职学生属于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受其所处环境、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往往需要面临比普通本科学生更大的压力[1]。特别是在面对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为“末流大学”的认知时,更容易对其自信心造成影响,导致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

尤其是“零零后”高职学生,作为未来10年间高职院校的主力军,和“80 后”“90 后”高职学生相比,“零零后”高职学生是21 世纪的产物,是个性张扬、价值多元化的一代,其心理和行为方式更为独特。加之医学护理专业的内容较为枯燥、烦躁,且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导致学生更容易出现疲劳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出现逆反、抵触情绪[2-3]。而护生未来的职业较为特殊,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会对其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对其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加强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视十分必要。

1 强化“零零后”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高职护理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护理人才,而人才培养是否合格、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通常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年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社会实用型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能够很好地完成[4]。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使社会各界对于护理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对高职护理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十分必要。然而,“零零后”护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新一代主力军,在心理素质上多表现为心态不稳、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等特点[5]。如何积极引导,做好“零零后”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积极心理学理论兴起于美国,其主要是指通过对当前已经发展完善的、经验证有效的实验方式,对人积极方面进行研究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该理念更注重以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调动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及品质,同时利用这些积极的力量和品质来帮助人们尽可能地对自身潜力进行挖掘,从而促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6]。将该理念应用于“零零后”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调整护生的心理状态,使之以健康、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告知素质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

2 影响“零零后”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2.1 年龄因素及成长特点

高职护生的年龄多在18 岁左右,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其思想行为、文化知识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尤其是“零零后”学生,其父母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受教育深度也普遍提升,所予以“零零后”的教育成长环境多较为宽松;同时受互联网快速发展与普及的影响,“零零后”在出生后就享受着互联网发展、消费升级等带来的种种红利,接触面更为广泛,这也使得“零零后”学生在生活中更加个性张扬,价值观也更加多元化[7]。但同时受计划生育及生活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零零后”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在“421”或“422”家庭模式下,其所受的关注度也更高,对其的期待值也相对更高,这也就导致“零零后”的自我关注更高,同时情感负担也更加严重,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所表现出的抗压力能也相对较弱。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可能会对“零零后”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2 社会因素及教学因素

“零零后”高职护生处在成长的关键节点,不仅需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及激烈竞争,同时还需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学生不得不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及冲突。未来职业发展、志向以及生活现实交织在一起,加之受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期待和压力,让学生的压力感、自卑感、矛盾感更为强烈。在此情况下,学生难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8]。此外,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虽然使得高职护理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护理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等关于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仍是以护理专业课程为主,且心理护理课程也多是针对护理对象的,对于高职护生的心理状况的关注较少,这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高职护生来说仍缺乏有效的指导,甚至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可能会被忽视,使得问题逐渐蓄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零零后”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析

3.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零零后”心理特点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人之力所能改善和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分管该项工作的院校领导,更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关注,通过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提供合适的办公条件、实践场地、予以合理的活动经费等方式进行全力支持。只有校方予以充分重视,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还需要充分把握“零零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来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观念,促使心理类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改进。同时学校还需转变传统单一的心理学课程设置,为“零零后”高职护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类辅导课程,如行为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且可在课堂上开展情景模拟活动,以改变传统“教”与“学”的传统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医学护理院校学习生活的特点,明确高职护生的主旋律;同时提升学生的积极兴趣调适能力,实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问题化解相统一的效果。当然,在实际课程教育中,院校及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心理,并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来予以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生更好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改善学生的自我能效,从而达到促使“零零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心理发展的需求,促使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3.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仍存在有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足、专职心理咨询师欠缺的现象,这必然会对高职院校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根据院校学生数量来合理配比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培训活动、设置专门的心理教育教研室等十分必要,这对保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做好“零零后”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零零后”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高职院校还需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一线教师心理培训的重视。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教师,其专业素养、师资力量通常会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视,促使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状况,并及时进行疏导和解决意义重大,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况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3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心理健康教育

“零零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学生对于网络有天然的亲近感和信赖感,他们不仅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还借助网络来娱乐、交流、了解和认识世界。因此,高职院校也需要结合“零零后”的这一特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优势来开展教学活动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双重渠道的咨询活动,为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及心理资源渠道,打破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咨询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满足“零零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此外,院校还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并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协作,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零零后” 高职护生仍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压力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调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医学护理发展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高尚护理职业素养的合格护理人员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