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交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

2021-03-07 17:02田建湘戴欧琳罗晓菲高雅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思政思想

田建湘,戴欧琳,罗晓菲,高雅清

(湖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1 调查背景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便已经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的新时代战略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文化的多元化交流、发展已经成为现实,多元化的文化体系正在我国的文化环境中逐步萌芽。当群众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正在接受高等教育、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其内在情感价值观也在同步发生变化。面对如此紧迫的文化教育形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构建刻不容缓[1]。为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从文化交流的基本前提入手,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思考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思路的重要现实意义。

2 基本调查情况

该次调研以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进行。基于对该校不同年级的30 名学生和部分思政教师访谈的结果,就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围绕政治态度、理想信念、文化了解、道德水平以及思政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线上调查问卷,截至目前,有300 余名学生参加调研。

3 现状分析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综合分析发现: 一是大学生从整体上而言政治态度明确,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明确。超过9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的主权完整”,仅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时事政治不太关心。二是道德水平良好,能够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超过90.00%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文明礼让”。三是对外来文化的看法与态度,接近80.00%的学生表示愿意“博采百家之长,理性看待文化”[2]。

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各国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接触多元文化的同时,还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对于思政课的教育价值缺乏重视。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参与思政课及相关教学的学生仅占23.93%,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缺乏兴趣,对“思政课中面对老师的提问进行作答”的选项中,仅有40.00%的学生表示“感兴趣”,课堂学习并不积极。在“对于如何将所学内容融入实践中”的问题作答时,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清晰的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复杂,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思政课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化特色、 政治化特色的教学课程,“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但由于思政教育长期缺席,导致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要价值缺乏了解,在严于律己、响应号召等方面,学生的表现依旧差强人意[3]。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思政教学不能原地踏步,要结合文化背景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使其利用行动响应教学工作。

(2)多元化的文化给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带来冲击。在“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落实之后,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开始进入到我国的文化环境当中,并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产生了大量阻碍。随着新媒体的无孔不入,文化在互联网上无所忌惮地传播,西方的一些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把他们演绎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鼓吹为“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恶意抹黑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观念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左右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

(3)在认知上缺乏对我国文化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部分学生对于本土的优秀文化与民俗传统的理解严重不足,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但对于西方节日,则表现出了较为严重的盲目迷恋问题。热衷于过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4)价值取向呈现矛盾性与不确定性。在面临选择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现实情况时,存在不确定性;学生认为,目前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具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色彩。在问及入党动机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

4 对策与建议

第一,做好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确保思政教育活动与当前的教育需求、社会的育人要求相契合。在征求学生对于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相关对策的过程中,有超过35.00%的学生建议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情况带入到课堂当中,借此来解答思政教育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时事热点的教学模式十分感兴趣。故此,思政教育必须从我国的现实环境和基本国情入手,结合热点问题规划教学内容,借此来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学方法中,选择问题式、启发式、对话式等教学模式的学生占比超过90.00%,证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在不断增强。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才能提高后续教学的有效性[4]。

第二,帮助大学生形成牢固的思想信念。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是否能够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为抓手,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对中国精神的诠释,更包含着其对伟大复兴梦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故此,必须抓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使其主动背负复兴祖国的伟大使命,放弃偏安一隅的安逸思想,将国家富强、 民族兴旺视为自我发展的最终目标,让大学生在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道德意识等层次上不断成长,将其打造为能力出色的新时代人才。

第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科学民主的思想,唤醒了一代青年的觉醒,影响了一代青年人,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现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处在中华民族最好的发展时期,他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正视一些西方信仰文化的冲击,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时代精神与社会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5]。引导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面对复杂的文化交汇局面时,做到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自觉抵制错误思想。

第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沿线各国的合作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文化是连接各国之间的纽带。“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思想观念也在这种交流中不断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想要镇定融入各国间的文化交往与文化交锋之中,同时更好地向全世界推广我们的文化,教师必须坚守“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则,将新时代的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让文化之火生生不息。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多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中,要能够保持定力,分辨是非,有关高校必须做好大学生的指导教育工作,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的同时,培养其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伟大征程高度凝练之后得出来的文化成果,必须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实践。思政教师要抓住博大精深、 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工作,将血脉中的精神、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图腾传承下来,坚守文化底线与文化阵地。在高校开展的思政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及时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将“爱国”“民族”“奉献”“博爱”等概念传达给当代大学生。对于新生代下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产生与发扬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亲密配合,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引导。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时间轴,将党的故事、民族的故事记录下来,在授课活动中重走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意识到党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于现实中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讲解,帮助学生感受“中国力量”,体验华夏民族的伟大成就。教师要在思政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远大的志向,主动担当时代使命,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第五,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学生所接触到的外来文化日趋复杂,因此在新时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的扩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迎合学生当前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学习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教师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守则,并且还要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通过多方位的渲染和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另外还需要突出媒介素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讲解在网络中的一些消极信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消极信息所带来的恶劣后果,自觉的抵御在网络背景下所接触到的恶劣信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效养成。最后在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强化网络道德的教育,完善学生思政课程教育体系,并且还要和新媒体进行相互的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监管,或是通过新媒体这一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利用微信和QQ 等平台全方位的传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六,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一带一路”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传播,加之网络本身具备的自由性和交流性的特点,这便打破了以往交流的方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利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汇实现各个国家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符合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网络文化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适当借鉴网络文化中的内容,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广泛沟通与交流,逐渐的培养学生文化资源的共享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拓展其传播范围,通过新的文化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适当地吸收外来的文化融入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地丰富以往的教育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生活方式开展校园网站的建设,多方位的宣传学校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坚定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能够更加认同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当前的民主意识。同时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网络文化传播时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并且具备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6]。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强调。新时期下,思政教育应该积极进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实现“三全育人”的基本目标的同时,发展高等教育的新思路,将思政教育与未来的育人活动结合起来。“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交汇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应正确认识,主动作为,要结合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教育工作,将当代大学生引到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的道路上来,培养学生的忠党爱国意识与时代责任感,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之中。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