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与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合研究

2021-03-07 17:02张晓芹胡旭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医学生

张晓芹,胡旭然

(湖南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随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变得愈加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加大对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力度。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健康卫生领域的课题,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该文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视角,构建提升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育新模式。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与医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并要着力挖掘各方面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4]。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后,教育部要求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5]。”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监视指导纲要》等都将思想政治教育提上日程。

医学生专业尤其特殊,未来的工作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生是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后备军,和疾病战斗的第一线医务人员[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要求医务人员“召即来、来能战、战能胜”,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与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2.1 提高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殊性的认识高度,激发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驱力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重大健康风险,建立科学全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急体系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义。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是在爆发前期的预防,还是在爆发中的治疗,抑或是国家在防控政策制定、防控方法运用、甚至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科普都需要医疗卫生人才献策出力,医疗卫生人才都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威力量和主力军。实践证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必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后备军,对医学生的培养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侧重点在于让医学生从认识高度上,意识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唤醒他们内心学习、学通、学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技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 提高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殊性认识的广度,培养其为医学事业恪守尽责的担当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的突发性、未知性、传染性、强致病性等特点,决定了医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培养其勇敢无畏的职业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在这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侧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让学生深刻领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讲政治、爱国爱民、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大局观;其二,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学生的头脑。针对公共卫生事件未知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应对过程中可能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必须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地解决新问题。

2.3 提高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殊性的认识深度,培育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仰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全人类都关注的一个共同医学命题。然而,在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在健康领域的重要实践。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也是由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所决定。在这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侧重点应该着眼于,把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制度优势和政党优势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感召下,树立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志向,进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信念。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与医学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在对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缺乏系统性

首先,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知识的把握。思政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者,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绝大多数思政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思政教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可能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政策法规层面,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获得一些零散的、不具备权威性的信息,因此教学课堂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针对性、理论性、时效性不强的缺陷。

其次,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不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针对医学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教学内容,主要分散在医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医德教育中,缺乏系统、专业、严谨的教材体系,也没有设计出全面、优质、高效的教学体系。这样的教学局面,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度低、认知不足、警惕性不强,自觉投身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愿不强烈。

3.2 在对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中,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思政课程中,实践课是对理论课的有益补充和延展,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既有所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也有其个性。但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思政课的实践课本身就未建立完备的、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更是受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举步维艰。比如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基地建立,对经费、人手、场地要素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变得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实践教学知行合一的效果大打折扣。

4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与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合模式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5+1 大思政”教学模式。“5”就是指5 门思想政治理论课,“1”就是指《公共卫生学》这门专业课。该教学模式既提升了医学生的专业课程质量体系,又保证了思政课程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打造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格局,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4.1 教学内容及目的的设置

5 门思政课,每门课程都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设计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为主题的专题。《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角度,阐释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预见和科学防治方法手段。有利于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从法治和政策角度,讲解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维护社会稳定;让学生看到中国特色防控政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并尝试让学生对每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不断完善健全政策法规的建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以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四史”学习教育为背景,了解中国历史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向学生讲述历史上医学先驱做出的贡献和牺牲,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医者仁心”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看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进而懂得当代青年所肩负的民族使命和责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主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讲述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优越性。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并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形势与政策》 课程主要对比国际国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和方法,让学生看到东西方文化差异,既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又要看到我们的优势。理性看待我国在科技发展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比较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所有思政课程需根据以上内容,完成教学大纲的修缮和授课教案的设计。

《公共卫生学》这个“1”则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仅要求医务人员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献身中国特色医疗健康卫生事业的崇高理想。

4.2 教学方法的实施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这一主题,在5门思政课中都没有单独设计的章节,因此可采取专题教学法。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保障思想政治课堂为主阵地,引导教师转换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行动。

4.3 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估体系

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准则,制定评估标准。设置动态评估体系,即课堂教学、课后理论考试和素质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在进行专题教学时,设置小组讨论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给予评分。课后理论考试,即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较为复杂的是质素考评,设计质素考评表,每个条目分优、良、中、差、很差5 个等级,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5 分表示很满意或很好,1 分表示很不满意或做得很差,效果越差,分值越低。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将每一个学生每个评价项目的评分平均值与其权重系数相乘得到这个指标的赋权得分; 所有同属于一个二级指标的项目赋权得分之和,即为该二级指标的评分,同理该二级指标的评分乘以权重,得到该二级指标的赋权得分; 所有同属于一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赋权得分之和,为该一级指标的评分,该一级指标的评分乘以权重,得到该一级指标的赋权得分,所有一级指标赋权得分的总和即为质素评价得分。最后将三者按照“三三四”的比例折算学生总得分。

5 结语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中,要求医学人才有创新力、前瞻力、执行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仅仅从单一的医学领域进行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课程能够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医学院校应该抓住时机,“变危为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