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段式话语表征理论与词尾“了”的语境依赖

2021-03-07 17:02胡明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情状词尾谓词

胡明先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

时制(tense)与体(aspect)是决定句子时间解读的重要范畴,是中外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印欧语言例如英语中,就有显性的时制标记。汉语缺少这样的时制标记,因此,体的研究就格外重要。对于体标记如“了”“过”“在”和“着”的研究中,“了”的研究特别丰富。“了”分为词尾“了”和句尾“了”。该文主要从分段式话语表征理论的角度讨论词尾“了”的语境依存。

1 已有的解释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完成说与实现说

关于词尾“了”,早期分析认为“了”是表示完成[1]。什么是“完成”?吕叔湘、朱德熙(1979)把词尾“了”解释为“表示行为的结束”[2]。赵元任先生在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国话的文法》一书中解释为动作完成(completed action)。

刘勋宁(1988)对完成说进行了质疑,认为在下列句子中“动词+了”并不是表示完成[3]。

(1)a.我怎么会相信了他的鬼话。

b.这才同意了我的看法。

c.门口坐了许多人。

d.楼上住了一位客人。

刘勋宁认为,(1)a、b 中的动词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动词+了”不表示完成,而是表示这种性质或状态的获得;(1)c、d 动词后的“了”换成“着”后,基本意义不变,因此并不是表示完成。他进一步提出,“了”表示“动词、形容词的词义所指成为事实”,是一种“实现”体。刘勋宁分析的另一个要点是,“了”是一种体标记,与时无关。“了”可和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词连用,如(2)所示。

(2)a.等到秋天,我们就卖地,卖了地就进城找你姑妈去。

b.昨儿买了沙发,这会儿买了大衣柜,赶明儿买了自行车就齐了。

刘的“实现”说得到后来不少学者的进一步支持[4]。林若望(2017)基于“事件实现”进一步形式化了刘勋宁的实现说,并解释与“了”相关的完整体与非完整体解读[5]。

(3)[[le]]= λP<s, t>λt2λeλe’[P(e) & P(e’) & e’≤Ee& (e’)

“完成说”与“实现说”从宏观上对词尾“了”的意义进行界定,并没有对词尾“了”的语境依赖进行解释。林若望的文章虽然有所涉及,但他的重点在于解释词尾“了”的“完整体”和“非完整体”的意义:有界事件与词尾“了”连用得到完整体解读,无界事件与“了”连用得到非完整解读。按照林若望的解释,活动情状谓词属于无界事件,与词尾“了”连用时,如“张三唱了歌”应该表示“非完整体”,即现在时,这与我们的语感相违背。同时,林文无法解释“了”与某些活动情状谓词连用时句子语义不完整的现象。

1.2 完整体与时体混合标记

完整体分析是词尾“了”语义研究中广为采用的分析[6]。Yang(2011)通过参数差异分析时间节点,Yang 还分析了达成情状谓词与成就情状谓词的区别[7]。他认为达成情状谓词是“导致结果(leading to result)”谓词而成就情状谓词是“隐含结果(encoding result)”谓词[8]。

杨认为词尾“了”的功能是将具有时间节点的过去情状呈现出来,可是,词尾“了”不仅和表“过去”的词连用,还可与表“现在”“将来”的词连用。

(4)a.我现在知道了答案。

b.明天你吃了饭就来找我。

(4)a 中的时间副词“现在”包含在说话时间之内,而b 中“明天”分位于说话时间之后,因此,(4)a、b 句并不表示过去。

吴(2005)认为词尾“了”是完整体标记,并提出凸显时间点(SigP)来解释“了”和不同的情状谓词互动时的不同意义。不同情状谓词凸显时间点不同。词尾“了”的作用是确认情状谓词的凸显时间点,并定位从起点到凸显时间点的时间区间。吴较全面地分析了词尾“了”与不同情状谓词互动时的意义。但吴认为“了”的现在持续义来源于成就情状谓词的动作结束后,结果状态开始,如(5)所示。

(5)他去年租了一栋房子,现在还租着。

“租”是成就情状谓词,“租一栋房子”的凸显时间点是起点(或终点),终点后结果状态持续直到被终止,因此具有现在持续义。可是典型的成就情状谓词并没有结果状态的持续,并不能表持续义,如(6)所示。

(6)他赢了演讲比赛的冠军,现在还赢着。

同时,吴认为阶段状态谓词的凸显时间点是起点有待商榷。阶段状态谓词比个体状态谓词更容易引起变化,并不意味着阶段状态谓词会引起变化并且包含一个内在的起点。因此,吴对于词尾“了”的意义值得重新审视。

林(2017)认为汉语中不存在表示时制的语素,汉语中没有表示时制的TP 节点也不需要TP 节点来解读时间。体标记词如“了”“过”等兼具有时和体的意义,体标记行使时制语言中时制标记语素的作用。林将“了”的定义如(7)所示。

(7)[[le]]= P<i,t>λtTOPλt0[P(t)∧Istage(t,P)oRstate(t,P) ∧tTop<t0]

林认为“了”的语法意义同时具有完整体和非完整体的部分。“Istage(t,P)表达的是过程的完整,“tanaoRstate(t,P)”表达的是结果状态的非完整。“tTopt0”则表达了相对时的功能。第一,林引入结果状态可以较好地解释“了”的现在持续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结果状态到底是动作结束后自然的痕迹,还是词尾“了”所为有待商榷。第二,林运用过程和结果状态分析“活动动词+了+光杆宾语”语义不完整现象,认为这和结果状态的凸显与否有关。但是对于“语境上的凸显结果状态”林没有给出具体定义。

综上所述,“完成说”“实现说”“完整体”和“时体混合标记”不能全面解释词尾“了”的语境依存现象,该文将从SDRT 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解释。

2 分段式话语表征理论与词尾“了”的语境依赖

分段式话语表征理论(Segmented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是话语表征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的延伸,是经Asher&Lascarides(2003)等人发展完善而成的动态语义学理论[9]。SDRT 引入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认为语篇解读与修辞结构密切相关,相互依存。修辞结构建立于把语篇内容联系在一起的修辞关系(rhetorical relations),如解释(explanation)、叙述(narration)、背景(background)、结果(result)、平行关系(parallel)、对比关系(contrast)以及详述(elaboration)等。在语篇更新时,已有的句子或者语篇是新加成分的语境,每新加一个句子,就得到一个新的语篇,形成一个新的语境,因此语义是动态的。SDRT 以形式化方法逐步呈现语篇语义,最终得到准确刻画自然语言语篇语义的形式化表达式,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形式:一是信息内容(information content)的逻辑形式,二是信息打包(information packaging)的逻辑形式,包括连接逻辑(glue logic)、语篇更新(discourse update)和语篇修订(discourse revision)等概念,三是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整合了语义学和语用学,拓宽了动态语义学应用的范围,可以更好地解释语义和语用的界面研究问题。

我们用SDRT 解释词尾“了”的语境依赖关系。SDRT 理论中,小句之间通过修辞关系相互联系。如第一个小句描述的事件在时间上先于第二个小句所描述的事件,这种修辞关系则为叙述。如第二个小句对第一个小句起解释作用,则为解释,解释性子句必须包含信息逻辑上导致(即引起)所表示的事件。如第二个小句叙述的内容详尽地阐述了第一个小句,修辞关系则为详述。

修辞关系带有能推断诸如时间关系等信息的意义公设。不同修辞关系意义公设如下:

(8)a.对比(α,β) →( (P(e)±Finish (P(e))(α)∧ 」P(β)∧→α

b.叙述(α,β)→((P(e)±Finish (P(e))(α)∧就/才/又(....)(β)∧α<β

c.解释(α,β)→((P(e)±Finish (P(e))(α)∧因为(....)(β)∧β<β

修辞关系在解释词尾“了”的语境依赖性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对比能取消达成情状的完成性解读,将其变成非完成性解读。其他类型的修辞关系如解释、详述则不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叙述、解释则能通过确定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为活动情状提供一个结点,使句子语义完整。

词尾“了”与达成情状连用,具有完成、非完成的解读,如(9)所示。

(9) a.张三写了一封信。

b.张三写了一封信,可是没写完。

在(9)a 中,“写一封信”为达成情状,具有自然终点。“了”与达成情状“写一封信”连用,达成情状谓词具有自然终点,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默认动作持续到达成动词的终点,得到完成解读。同时,可添加小句进行否定,动作也可强制性在任意节点结束,如(9)b 所示,得到非完成解读。因此语境对于含词尾“了”句子的意义起重要作用。

我们用SDRT 解释词尾“了”的语境依赖关系。修辞关系在解释词尾“了”的语境依赖性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修辞关系带有能推断诸如时间关系等信息的意义公设。如对比能取消达成情状的完成性解读,将其变成非完成性解读。对比修辞关系意义公设如(10)所示。

(10) a.对比(α,β) →(了(P(e)∧±Finish1(P(e))(α)∧」P(β)∧β→ 」α

(11)a.小王昨天写了一封信,可是没写完。

b. π1: 信(x)了∧(写’(张三’,x,e)∧+Finish 写’(张三’,x,e))∧τ(e)昨天∧昨天<Sπ2: Finish(写’(张三’,x,e) )

对比(π1, π2)

从(11)我们可以看出,π1中,词尾“了”是完整体标记,“写一封信”是达成情状,有自然终点。“写了一封信”默认动作开始并且持续到情状的自然终点,即“写完一封信”。π2小句的出现,撤销了π1的默认解读,即“写完信”,动作在自然终点前终止,得到非完成解读,“没写完”。

其次,词尾“了”与活动情状连用时,所表述的句子通常语义不完整,需要添加小句使句子语义完整,如(12)-(15)所示。

(12)a.他吃了饭。

b.他吃了饭才走。

(13)a.明天你吃了饭。

b.明天你吃了饭来找我。

(14)a.他吃了肉。

b.他吃了肉,因为医生要他这么做。

(15)a.他喝了酒。

b.他喝了酒,也唱了歌。

完整体呈现事件或状态的整体,即呈现事件或状态的开始,过程和终点这一整体。完整体本身的意义说明表示完整体的事件或状态需要包含终点。

(16)a.昨天下午他打了篮球。

b.他打了篮球

“打篮球”是活动情状,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没有自然终点。当有时间副词“昨天下午”时,活动“打篮球”事件限制在“昨天下午”,符合完整体使用条件。当没有时间副词“昨天下午”,如(16b)所示,句子语义不完整。

除了时间副词,还可通过借助外界的事件为活动情状谓词提供一个终点。(12)-(15)中,通过另一事件“才走”“找我”“唱了歌”形成系列事件,通过一个事件结束另一个事件开始给“吃饭”“吃肉”和“喝酒”提供一个终点,使得句子语义完整。如(18)所示。(18)a.他吃了饭才走。

b.π1:饭(x)∧了(吃’(他’,x,e)∧-Finish(吃’(他’,x,e) )∧τ(e)tTOP∧tTOP<S

π2: 走’(他’,e)

叙述(π1, π2) π1<π2

(18)a 中,π1中,词尾“了”是完整体标记,“吃饭”是活动情状,没有自然终点,因此π1语义不完整,π1π2是叙述关系。根据(8b)的意义公设,π2发生在π1之后,只有π1结束后π2才能开始,因此给π1提供一个终点,使得句子语义完整。

3 结语

该文从SDRT(分段式话语表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词尾“了”对于语境的依赖。当词尾“了”和活动情状连用时,句子语义不完整。活动情状没有自然终点,需通过外界手段如增加小句给活动状态提供一个终点,使句子语义完整。小句之间的语篇关系对于给活动状态提供终点以及小句间的时间定位起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情状词尾谓词
从学生作文中审视语言描写的特点
幸福
从进行体“在VP”的英译看“体”范畴表达的主观性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CK Sounds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英语句子中体、时制和情态的语序认知理据探析
谓词公式中子句集提取的实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