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西医疗卫生合作历史、现状及前景

2021-03-07 17:02王若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中巴两国医疗卫生

王若瞳

(天津外国语大学葡萄牙研究中心,天津 300204)

1 中国—巴西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交流梳理

中国、巴西两国于1974年8月15日正式建交,于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于2012年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中巴建立外交关系的近五十年期间,两国在政府层面、贸易合作及文化交流方面均互动频繁。

中巴两国最早的医疗卫生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据《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记载,两国于1983年在巴西利亚签署了关于促进两国卫生领域的科学技术交流合作意向书[1]。该交流合作意向书规定,两国将在中草药、针灸、医治癌症、对热带病的调查等医疗卫生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但意向书签订后的几十年间,中巴两国有关医疗卫生领域的交集多为交流经验,缺少实质合作。直到21 世纪初,中国和巴西在卫生领域方面的合作也只停留在倡议层面,两国政府之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2009年,时任巴西卫生部长滕波朗出访北京。此后,中巴两国在卫生领域合作开始取得明显进展。在滕波朗出访期间,两国卫生部部长均表示两国将制订一项卫生领域合作文书。2011年,两国签署了《卫生共同行动计划》,在该文书中规划了未来4年两国在卫生部门将如何展开合作,并将“传染病的控制”一项列为两国卫生合作的优先事项。

2014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如何为国民提供医疗服务与巴西卫生部展开交流。为了使中国政府深入了解巴西如何实施国内统一医疗体系(SUS),(注:SUS 体系是全球最大的公立医疗体系,该体系中有6 个项目,即家庭医疗、疫苗、HIV 管控、器官移植、丙肝防治及烟草控制,在WHO 大会中被称作“世界典范”。)巴西政府分别展示了几个特色项目:“Mais Médicos”计划(直译为“更多医生”),用以鼓励国内外医生到巴西更加偏远、 贫困和缺乏医生的地方去工作;“Farmácia Popular”计划(直译为“公民药店”),对于一些规定范围内的药品由全国约8万个药店供应,药品所需费用个人仅需支付10%,政府承担90%,高血压、糖尿病和哮喘所需药品则免费供应;另外,“急救点”(UPAs)的建立也是SUS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联邦政府按照人口规模不同设定急救点,由各城市的医疗协调中心负责急救点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2015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西并会见了时任巴西总统。会谈后,李克强和罗塞夫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2015年至2021年共同行动计划》。双方根据此文书以及于2011年所签署的《卫生共同行动计划》展开了双边对话和经验交流,两国政府在会谈中重申了对推进卫生领域合作的承诺,提出将在未来两年或以上的时间内设立中巴高委会“卫生分委会”,并将其作为中巴高委会的十二个二级委员会之一,为今后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做出贡献。

2017年7月,第七届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于天津召开。巴西卫生部执行秘书与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交流中,再次表示巴西非常希望通过卫生领域的成功经验交流分享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未来将采取具体行动推进合作进程。双方均同意两国在2017年举行中巴高委会卫生分委会第一次高级别会议的提议,并同意在该年签署卫生分委会的工作职权范围文书、续签《卫生共同行动计划》。为了使双边在今后能够进行迅速且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此次会议上,巴西国际卫生事务顾问与中国国家卫计委国际合作司建立了直接联系渠道,并且,两国就未来2018—2020年间的卫生领域合作进行了谈判。2017年9月,时任巴西总统特梅尔访华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巴西联邦共和国卫计委2018—2020年度卫生合作执行计划》。

2017年11月,由巴西卫生部、 世界肝炎联盟(WH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主办的世界肝炎峰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峰会期间,第一届中巴高委会卫生分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时任中国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和巴西卫生部长里卡多·巴罗思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双方讨论了两国在医疗健康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前景,如医疗研究、医药研发、中国传统医学在巴西的传播、流行疾病的防控、金砖国家医疗卫生、 抗生素耐药性以及埃及伊蚊的防治措施等。此外,两国代表在会议上还签署了卫生分委会的职权范围文书并明确了该委员会的运行机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还与巴西OswaldoCruz 基金会签署了合作文件,(注:OswaldoCruz 基金会,亦称“Fiocruz”,是一家国家生物科学研发机构,与巴西卫生部有密切联系。该机构由Oswaldo Cruz 医生于1900年创立,位于里约热内卢州。目前该机构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生物科学机构,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两机构的合作旨在促进流行疾病的防控并针对伊蚊的防治进行创新研究。随着中巴高委会卫生分委会的建立,两国通过这一高层论坛平台制定了推进实际合作活动议程的相应计划,在卫生领域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也是中巴两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重点,巴西政府一直以来致力于加强预防性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治疗性疾病的主要药品青霉素(或译为“盘尼西林”)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易受供应危机影响的药物之一,而中国是青霉素这类抗生素的全球主要供应来源国。因此,巴西政府非常希望从中国市场大量采购青霉素用于国内的性疾病治疗。

在医疗研究和发展方面,巴西政府在和中国展开流行病防治领域(包括过去几年肆虐巴西的寨卡病毒、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以及在中国也曾出现病例的H7N9 型禽流感等)的合作表现出极大兴趣。我国政府也表示愿意与巴西交流和学习在热带病管理和预防流行病方面的经验。

在金砖国家框架下,2017年7月 “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 成功召开之后,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南非总统祖马、印度总理莫迪)在福建厦门签署《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宣言中提到,“我们同意加强金砖国家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机构中的作用,通过研发提高创新型医疗产品的普及性,并通过促进卫生系统与卫生融资,提高可负担的、有质量的、有效的、安全的药物、疫苗、 诊断和其他医药产品和技术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我们同意完善应对埃博拉、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以及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控能力和医疗服务,鼓励更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我们欢迎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取得积极成果,赞赏建立传统医药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以促进传统医药互学互鉴和传承”。

2 中国传统中医药在巴西的传播和发展

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加入联合国组织的国家将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其国家公共卫生系统之中。2006年,随着巴西国家卫生政策的不断完善,针灸被纳入巴西统一医疗体系。事实上,早在1983年,圣保罗就成立了“南美针灸学会”,该协会于1987年11月22日加入世界针灸学会,并成为该学会的创始成员之一。南美针灸学会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巴西中医针灸协会,是世界针灸学会认证的巴西第一家中医药实体机构。近年来,随着中巴两国的合作交流层次不断加深,中医药在巴西的知名度也愈来愈高。2019年9月,由巴西达明公司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成立的“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在圣保罗州成立,多位中医名家受邀前来巴西执业,使当地民众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在政府层面,巴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和普及传统中医疗法和中药。2006年,巴西卫生部特别颁发了971 法案,将传统中医学纳入国内SUS 体系,其中包括针灸、中草药、耳穴疗法、去风疗法和太极拳等;2017年,通过SUS 体系就医的巴西国民使用上述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累积达140 万次;2018年,巴西又将另外10 种中医疗法纳入SUS 体系,截至目前SUS 体系中共有29 种中医疗法。此外,巴西政府还表示愿意与中国政府就中医药在巴西的传播推广以及专业中医技术人员培养方面进行合作。

中医孔子学院的建立也极大促进了传统中医药在巴西的推广和中巴文化交流。2019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现场宣布将成立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UFG)中医孔子学院。巴西戈亚斯州政府对UFG 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表现出极大的重视,其州政府官方网站积极报道了有关中医孔子学院的相关新闻内容。巴西目前设有孔子学院共10 家,但UFG 大学孔子学院是唯一一家中医孔子学院,该孔院不仅开设汉语课程,同时也开设一系列中医课程。目前,该孔子学院的教师除了在孔院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在UFG 大学的文学院讲授初级中文课程以及在UFG大学的护理学院开展有关针灸的医疗实践教学:护理学院设有2 个推拿专业班级,课程内容主要是推拿的手法及简要的诊疗方法,学生均为来自护理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他们对推拿表现出浓厚兴趣。除此之外,孔子学院的教师还会为UFG 大学的教职工进行每周一次的诊疗活动,并借此机会向教职工们普及传统中医药知识,让教职工们有机会体验推拿、针灸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南美针灸学会、巴西政府以及中医孔子学院多方合力共同促进了传统中医药在巴西的传播与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巴两国的医疗卫生交流,为如今两国的医疗卫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未来中巴两国医疗卫生合作前景展望

后疫情时代,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将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振叠加下,构建中巴两国“卫生健康共同体”已迎来历史机遇,两国医疗卫生合作加速向纵深发展。即便双方医疗卫生合作尚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合作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首先,戈亚斯联邦大学的中医孔子学院是在巴西推广传统中医药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其推广中医文化的积极作用。戈亚斯联邦大学计划以和河北中医学院的合作为基础,开展一系列中医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该中医孔子学院拥有中医药专业师资的独有优势,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中医文化宣传活动来积极融入巴西社会,使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了解中医药和中国文化; 积极利用巴西媒体和网络软件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未来,在汉语和中医药教学的基础上,UFG 大学中医孔子学院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牌意识,为中巴两国未来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合作起到桥梁作用。

此外,其他葡语国家(如葡萄牙)对于中医药的重视和推广也会对巴西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2019年5月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IPS)院长佩德罗曾访问天津中医药大学并就两校联办针灸推拿学教育项目进展、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学术研讨及共建“中医鲁班工坊”等事宜进行了会谈。IPS 早在2015年已经取得高等教育评估及认可机构(A3ES)允许获批葡萄牙唯一一个中医针灸专业本科学位授权,并于2017年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4+1”针灸专业双学位本科项目。今后,两校将就“中医鲁班工坊”的筹备和建立继续进行沟通。IPS 院长在与天津代表团的会谈中表示,会将鲁班工坊在IPS 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巴西和其他非洲葡语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代表团在2020年1月曾到访IPS,参观了鲁班工坊并展现出了极大兴趣。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医药在巴西的传播和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巴西民众对中医,特别是对针灸的浓厚兴趣,中巴两国未来在针灸疗法方面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并且,中医药的作用正在逐渐被全世界所看到,相信未来通过中巴两国的各大新闻媒体对我国中西医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所进行的报道,巴西政府和民众会对传统中医药有全新的认知。由此可见,中巴两国在医疗领域的合作兼具医学价值与外交价值。在新冠疫情防控的世界背景下,中医药走向巴西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推进中医在巴西落地开花,进一步推广我国中西医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必将成为中巴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巴两国应在医疗卫生领域持续深入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中巴两国医疗卫生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你偷走了我的心
——中巴建交七十周年主题推广曲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中巴建交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