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理念下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2021-03-07 17:02陈立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太极拳理念运动

陈立群

(广西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广西南宁 530200)

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探索、 思考及创造而建立起来的系列健康养生法则,其中蕴含着深刻哲学内涵[1]。中医养生文化体系内涵丰富,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中医诊疗文化、中医药膳文化、中医康复文化、中医传统运动文化等文化体系。其中,气功、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作为中国传统运动文化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现代民众的健康面临着新的挑战, 病毒和疾病还不能完全被人类攻克,治疗手段也十分有限,中医传统运动的养生作用,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方面大有可为。因此研究如何对外推广和传播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文化,让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都能接受和享受中医药文化照拂人类的福利,是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契机和抓手。

1 大健康理念与亚健康状态

大健康理念是指人类在进行生产、 生活等活动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自觉提升自身生命质量的思想理念[2]。相比身体健康,大健康理念更注重人类整个生命全过程中内在精神和外在体质的双重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使得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根据权威机构调查,全世界范围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在不同地区约占20%~80%之间。亚健康(Sub-health)是20 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医学新理念。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3]。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得不到改善,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2 亚健康与中医传统运动养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关系密切,中医养生在膳食养生、精神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睡眠养生等方面都具有现代医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整体调和的作用并且副作用较小。

从文化层面讲,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道思想为基石,中医文化以中庸之道为理念,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致中和”,这也是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凡事恰到好处即可。因此中医主张饮食起居以平为期,以和为重。阴阳平衡,是世间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中医产生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这三大理论很好地诠释了中医养生文化的本质。大健康理念下中医传统运动正是这种文化的外在体现,起到调理身心和平衡中和的养生作用。

3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内涵与特点

3.1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内涵

中医传统运动,顾名思义,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运动养生项目,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作舞以宣导之”的运动养生记载[4]。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传统运动项目一直在健身和防病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至今,民间比较常见的传统运动项目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等。根据中医学养生原理,传统运动能够起到“调身、调息和调心”作用,练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坚持运动,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三宝”,分别是精、气、神,它们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中医典籍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治的认识,为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文化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理论支撑。《黄帝内经》作为传统医经之首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论述了长寿延年学说,提倡将防病与治病结合。以上重要中医典籍成为中医养生学体系重要的医学理论基石。

3.2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特点

中医传统运动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把人的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三者相结合而成的传统运动方法[5]。与现代医学治疗理念和手段不同,中医传统运动基于中医学养生理念,讲究天人合一,通过运动运行气血,调息脏腑,畅通经脉,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中医传统运动在降低血脂、调节血糖、减肥瘦身、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等多方面有较好疗效。因此,与西方医学相比,中医运动养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养生理念观。中医传统运动理念旨在调身、调息和调心,意、气、神、拳四位一体。俗话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也从侧面说明了中西医治疗原理的差异。中医运动养生法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经络和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调意识以养神;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使机体达到“寒热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通过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调节能力达到健康的目的。如太极拳,是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独具特色的影响力较大的一大拳系,是将意、气、身、行融为一体的运动形式,具有肢体放松、动作舒缓、凝神静气、刚柔相济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养生思想。在世界文化交流舞台上,太极拳不失为一位光彩夺目的明星,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安全性能相对高。运动养生具有无须服药、内外兼修、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中西医临床最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口服或注射药物,西医擅长运用消炎、手术、激光和化疗等治疗手段,见效快但副作用大。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口服或注射药物,都会对人体器官产生一定毒副作用,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这个道理。传统运动养生既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又达到预防、调理和辅助治疗的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慢性基础病,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家庭带来长期经济负担。据报道,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6]。因此,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展糖尿病辅助治疗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研究表明,运动疗法能减轻体脂量,同时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3)简单易学成本低。中医传统运动是基于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产生的身心同修的养生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防病治病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的运动疗法。在国家“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指导下,全民健身运动热度不减,健康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在疫情时代,病毒来势汹汹不可预测,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担忧的首要问题。在没有特效药物应对新冠病毒的情况下,提高人类自身免疫力是降低感染概率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中医运动养生如太极拳走进社区,贴近民众,以大众健身的方式,出现在广场和公园;近些年,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场地灵活等特点,也越来越受关注,国内很多养生爱好者对其趋之若鹜; 国内不少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也把传统养生运动推广成为师生课余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4)修身养性双功效。运动养生方式,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运动养生兼具提高身体素质和改善性格特点的双重功效,练习者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怡情养性。20 世纪后半叶我国开始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简化太极拳在社会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太极拳又被称作“柔拳”,其动作特点是“以柔为主、刚柔并济”,节奏特点是“心平气和、舒展缓慢”。因此,太极拳运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患者,青少年也可以从拳法中磨炼心性,培养沉稳冷静的性格。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来源于道家思想,道家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是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体现在太极拳法上就是太极拳法的“自然观”和“柔和观”[7]。由此可见,道家文化对传统养生观影响深远。通过坚持练习,练习者内外兼修,渐入佳境,最终获得身心和谐、淡泊清心的心灵体验。

4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对外传播困境

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中医传统运动有防病、治病、养生和养心的多重功效,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后疫情时代,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全人类应不分国界和种族,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医传统运动应该借势增强对外传播力度,扩大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医传统运动养生理念走出国门照拂全人类。然而,由于受历史、政治、文化等差异因素影响,中医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阻力重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医在国际上仍处于补充和替代地位,中医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传播受到影响,中医国际化进程受到制约。

4.1 中西医理念差异

当前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的障碍问题,涉及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疗效等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之间明显的差异性决定了两者在认识论上的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说的“西医”,通常是指“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即现代医学)[8]。西医的理念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有关,大多数西方人以线性思维方式为主,按照西医独立个体的思维模式产生的治疗理念和手段,形成了西方医学文化共识。中医学则强调以“整体观”思想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认为人体的疾病相互关联。因此,相比西医学而言,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多侧面、多角度的;治疗手段也是多靶点、多途径的[9]。这种看问题的“整体观”运用到中医养生文化上,形成了通过中医传统运动达到强身健体、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念。由于上述理念差异,中医学是文化还是科学、中医运动养生理念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中医是不是巫术等诸多疑惑长期存在于西方人心中,对于中医传统运动项目的对外推广无疑是一道关隘。

4.2 中外语言障碍

语言是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语言障碍往往成为文化交流的绊脚石。以东盟国家为例,有学者对广西东盟来华留学生人数较多的5 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在东盟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推广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东盟来华留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是太极拳和八段锦这两项运动,习练的最大困难当属语言障碍[10];尽管大多数东盟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文化表示接受,然而由于缺少外语水平突出、 能够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师资团队,东盟来华留学生传统运动养生文化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由于传统运动理念讲究意、气、神、拳四位一体,以气导形,使周身经脉畅通,从而达到锻炼养生的目的。因此,单纯的形体模仿和简单的翻译释义无法跨越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运动养生的效果也受到影响。

4.3 中医翻译问题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行为文化,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中医翻译学是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11]。翻译难,中医翻译更是难上加难。

中医翻译难,是业界公认的事实,因此中医翻译的大家屈指可数。李照国先生曾经在《中医翻译导论》一书中也做过类似概括: “首先,中医语言本身深奥难懂,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亦不免有佶屈聱牙之弊,更何况译成外语?”[12]。中医是我国独特的民族医学体系,是中国国粹,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大健康理念下,中医药文化不能仅仅照拂国人,还应该走向世界,照拂全人类。然而,中医学体系有别于西方医学体系,中医学体系中涉及的概念和术语,在英语及其他欧洲各国语言中缺乏现成的对应语,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给翻译带来巨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中医翻译学科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目前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高水平学科建设乏力等问题。随着我国国力和影响力的增强,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提效增速势在必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中医翻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4.4 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载体有限

在国内,传统运动养生传播方式主要以公园、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民间组织形式为主,远未走上市场化道路,传播手段和推广规模十分有限。在国外,特别是华人相对密集的东盟国家,华人群体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受传播载体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在西方主流文化中传播难度较大;此外,学术界尤其是译学界对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国外推广策略的研究也相对不足,对推动传统运动文化外宣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如何搭载现代传媒,借助娱乐化媒体拓宽中医运动养生文化的传播渠道,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5 结语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与大健康理念高度契合,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健康带来了福祉。我们要让这个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正视问题,寻根溯源,克服困难,发掘继承,创新发展传播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引领、文化搭台和市场运行作用,促进养生文化走进生活、走出国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医药文化应更好地守护自身,克服种种障碍,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输出的排头兵,让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太极拳理念运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不正经运动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42式太极拳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