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视域下高职院校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路径探究
——以邓恩铭革命精神为例

2021-03-07 17:02程媛媛胡延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邓恩铭理想信念革命

程媛媛,胡延龄

(1.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最早于2013年提出“红色基因”一词,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孕育凝练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等的总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无数先烈用生命谱写的爱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邓恩铭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其精神集中体现在深厚学养、品德修为、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等方面。把红色基因继承好、传承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篇章。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文化传承中的核心骨干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红色基因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而高职学生生源复杂,综合素质水平具有层次性,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主体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革命精神的教育路径,对于深度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伟大品格,强化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实践能力,积极传承与保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使大学生将红色基因作为人生航向的精神指引,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自豪感,坚守我国文化主体地位和国家主流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 邓恩铭精神意蕴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其英勇事迹的缅怀与颂扬正当其时。1931年4月5日,在响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和悲壮的国际歌声中,一位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济南纬八路英勇就义,这位烈士便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是一名水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1916年,年仅15 岁的他编写了一首歌谣,批判人民被剥削,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现实;1918年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离别奔赴山东之际,年仅17 岁的他就能以满腔救国救民的热血讲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的豪情壮语。在山东读书时,邓恩铭目睹了中国百姓被日本人欺凌、 辱骂殴打的情形,他非常愤怒、义愤填膺,内心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决心,逢此国危民困之世,邓恩铭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中,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成为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1918年秋天,他组织成立了“山东学生外交后援会”,帮助贫困生、开展公益性活动,结识了一见如故的王尽美,他们一起参加“齐鲁书社”活动,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编发校报、派发宣传救国的小册子,号召大家团结互助,为振兴中华献计献策。

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组织学生罢课,创立“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邓恩铭和王尽美一起成立了山东省最早的革命组织“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帮助工人建立“工会组织”,在济南创办《劳动周刊》。1921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3 名代表,在上海秘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恩铭是这次大会中最年轻的少数民族代表。1922年邓恩铭被日本人跟踪被捕,后被艰难救出,1928年12月,再次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仍然没有放弃革命,成立了党支部小组并两次组织越狱,使部分同志冲出监狱脱险,而邓恩铭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未能越狱脱险,在狱中邓恩铭含泪给母亲写了一首《诀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豪迈的诗词令人感动。1931年4月5日,邓恩铭高声唱着《国际歌》,走向了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0 岁[2]。

邓恩铭一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山东、青岛等地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短暂而辉煌的革命历程是伟大而传奇的。邓恩铭在经历了成长的艰辛、 家庭的熏陶和老师民主而科学的教导后,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面对困境顽强斗争,关心人民疾苦,立志为解放人民群众而奋斗,坚定地走“读书报国”“科学救国”的伟大道路。他用坚定的革命信仰、崇高的爱国理想,高尚的家国情怀,伟大的道德品质,彰显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更体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他用实际行动阐释出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传统与革命道德。邓恩铭精神是指引当代青年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对当代贵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影响[3]。

2 OMO 实践式育人模式的概念界定

OMO 是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于2017年11月在“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The World in 2018特辑中发表专栏文章中提出的,描绘了OMO(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融合线下)在未来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前景,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应用、流畅的支付系统、质优价廉的传感器、人工智能AI 技术和5G 的发展壮大将成为助力OMO 时代的四大因素,但关于OMO 的概念目前没有清晰的界定。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从纯线上时代进入了由线上到线下的O2O 模式,再到OMO 线上与线下双向交流互通形成线上线下及空间的导流模式。本文中OMO 实践式育人模式内涵定义为:“以空间为实践依托,将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实践互动活动全面整合而形成的特色育人闭合循环系统,最终通过‘线上+线下+空间’形成育人闭合循环,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的落地融合。”

3 邓恩铭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3.1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行

大学时期是青年“拔节孕穗”期,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高职生年纪较本科生更小,更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邓恩铭革命家在成长中虽经历磨难但不气馁,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为解放民族而奋斗,这种革命精神有助于熏陶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心内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3.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公民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展现出红色基因所强调的价值准则,广泛地汲取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传承邓恩铭革命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追求上、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追求上保持一致性,因此,高职院校将邓恩铭革命精神体现出的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加强大学生对“党史”认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邓恩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与实践中增强高职学子对党史的了解、认知,提升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感[4]。

4 OMO 视域下高职院校弘扬邓恩铭革命精神路径

4.1 挖掘榜样人物事迹,融入课堂及线上教学过程

邓恩铭烈士出生在我们身边的荔波,对贵州大学生来说更具有亲切感,更能增加大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以邓恩铭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深度挖掘革命先烈榜样作用,将“党史”有效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用贴近生活化的故事让大学生感受到革命英雄人物的奋斗历程,以换位思考的角度融入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深度思考。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有血有肉的案例故事,发挥课堂教学中故事案例的隐性育人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5]。

4.2 丰富红色文化活动,增加线下实践环节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对实践部分重视不够,学生在课堂和课下参与理论教学的时间更多,且大部分红色革命精神实践主要以实地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方式,在校内进行实践的部分比较少。结合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来丰富文化活动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话剧编排、故事演绎、红色主题音乐会、红色舞台剧、演讲比赛、英雄事迹报告会、红色歌曲创作大赛、爱国影片配音大赛、诵读红色经典等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革命人物高尚品格的体会。

4.3 以热门媒介为依托,提升学生喜爱程度

当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媒体受到学生喜爱和追捧,利用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功能宣扬红色革命文化不失为一种新颖的方式。因此,可以开发学校“红色短视频”遴选大赛,以点赞、转发、评论数量为标准,传播红色文化,把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革命信仰、崇高理想和实事求是的品质发扬光大,另外还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到视频制作、编排中,提高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可度。

4.4 红色景区网红打卡,强化学生党性修养

当下青年以网络上“出圈”的网红地打卡为乐,如何让青年大学生以“红色革命景区”打卡为荣,从而增加对红色文化的喜爱、提升爱国情怀,值得高职院校探索研究。同程旅行2021年3月30日发布的《2021 清明及“五一”假期红色旅游报告》显示,红色旅游与踏青赏花以及周边休闲度假等是今年清明假期比较受欢迎的主题。拥有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抗战历史及解放战争等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的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更受关注,例如,遵义(遵义会议遗址,长征历史)、古田(古田会议)等,红色旅游背后的红色文旅消费是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倡导学生假期到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进行旅游打卡,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

4.5 模拟建造“体验实训馆”,让党史教育“活”起来

模拟建造“体验实训馆”,以定点打卡、答题的形式体验红色革命文化能够让党史学习教育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党史教育“活”起来。同时,结合线上平台进行积分,用来兑换学分或小礼品,能够提高党史教育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感。通过引入5G+AR 技术,让学生在“沉浸式”的虚拟与现实的环境中深刻体悟和感受,以沉浸式教学促使学生从党的光荣历史和先模人物事迹中汲取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让党性教育内化于心、触及思想、触动灵魂,真正实现让党史教育“活”起来,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6]。

5 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爱国主义的途径

5.1 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青少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民族复兴就有步骤、有前途、有希望。大学生思想活跃,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所涌现出的各种思潮时,部分学生容易受到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影响,从而迷失理想和信念。因此,大学生要充分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掌握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勤学笃实、勇于担当、修身立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用坚定的政治素养、成熟的思想品行,过硬的专业本领和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2 深入社会实践,发扬革命品德

勇于实践、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大学生思维活跃、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有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更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高综合素养,施展才华,把党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传承革命烈士的革命品德。另外,大学生应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积极组织创新“红色革命精神”文化系列活动,在校园中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

5.3 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青年大学生生活在和平的时代,沐浴着党的雨露,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而茁壮成长,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榜样事迹,学习革命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革命故事中探寻革命烈士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品格,把握时代脉搏,将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代代相传,以更坚定的初心、更自觉的使命、更有为的担当,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6 结语

邓恩铭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绚丽的生命之歌,他用短暂的一生顽强斗争,充分彰显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赤子之心和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我们应进一步发扬邓恩铭精神,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赓续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促进大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的主流观念在高职院校生根开花。

猜你喜欢
邓恩铭理想信念革命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