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镜头防雾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1-03-08 04:24刘泽宇综述俞旻皓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防雾术者纱布

刘泽宇 综述 钟 鸣, 俞旻皓 审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上海 200127)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手术中,其能给术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使解剖层次更明确、分离更精细、切除更精准,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腹腔内与外界存在温差等原因会导致镜头起雾,视线模糊不清,需频繁移出镜头擦拭。这不仅打断了手术的流畅性,甚至还可能影响医疗安全。因此,腹腔镜手术中镜头防雾处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于目前临床中的多种腹腔镜镜头的防雾方法,笔者予以详细分析。

腹腔镜镜头发生雾化现象的原因

为解决镜头起雾的问题,首要的是明确其起因。关键因素在于腹腔内、外的温差。人体腹腔内温度为35℃~36℃,明显高于手术室环境中的金属腹腔镜设备温度22℃~24℃。因而,当镜身进入病人体内后,腹腔内的水汽在接触温度较低的镜头后将迅速冷凝,形成水雾覆盖镜头表面,影响视野。其次,在常规5孔法的腹腔镜手术中,维持气腹的CO2输入口常常靠近镜头。压缩CO2本身也是一种低温气体。在气体进入腹腔时使腹腔镜降温冷却,加剧水汽在镜头表面的凝结。此外,手术过程中使用超声刀等进行切割分离和电凝止血等操作时,也会使腹腔内组织或血性分泌物黏附于镜头上,加剧视野模糊[2-3]。

腹腔镜镜头防雾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针对上述起因,腹腔镜镜头防雾常用的方法主要从保持镜头温度及适时擦拭镜头角度入手。其他的方法有改变进气路径,采用数字化图像处理和材料学改变,从新的角度攻克这一问题。

一、镜头预热

(一)加热无菌生理盐水浸泡

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可用加热器将无菌生理盐水(以下称:生理盐水)加热至80℃,并倒入保温瓶中备用。器械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将腹腔镜镜头置保温杯浸泡3 min预热。加热使得镜头前端温度接近或高于腹腔内温度,减轻镜面水汽凝结[4-5]。

(二)加热加湿CO2

术前预热机器。采用CO2加热加湿装置,并将加热加湿装置管路连接置入腹腔镜镜头的trocar孔。注入加热加湿后的CO2气体。由于加热加湿后的气体首先接触腹腔镜镜头,使镜头持续受热,从而减少镜头与腹腔内温差,减少雾气形成[6]。

(三)电热膜

该装置为2片PET聚酯薄膜、中间夹有金属载流条的电热膜片。一侧涂有粘贴层,可紧密贴在镜上。连接电源后,将镜头加热至40℃左右并保持该温度。该装置使得镜身保持较高的温度,缩小温差,消除或减少镜头起雾[7]。

(四)变色摩擦橡胶垫

该装置利用含有热变色添加剂的橡胶摩擦垫,通过消毒后的橡胶垫与腹腔镜镜身摩擦,使腹腔镜镜头升温。此外,热变色添加剂在40℃时变色,可提示术者已达目标温度,使术者对镜头温度有较直观的认知[8]。

二、擦拭镜头

(一)碘伏擦拭

器械护士在镜头起雾模糊时,用提前准备好的碘伏纱布擦拭镜头前端,进行镜头清洁及防雾处理,随后擦去多余碘伏。碘伏为表面活性剂和碘络合形成的不稳定络合物。该方法利用碘伏与镜面接触后的漫反射(指光投射在粗糙面上向各个方向散射)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助溶作用,在镜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汽依附,增加术野清晰度[1-2,7-8]。

(二)腹腔内组织擦拭

术中出现镜头起雾后,可将镜头在腹腔内组织,如大网膜、腹膜、肝脏、肠管、子宫等表面轻轻擦拭后,继续手术。该方法将镜头与组织接触,使镜头表面附着油脂,从而形成疏水层,防止或减少雾气形成[1-2,7-8]。

(三)防雾油擦拭镜头

用灭菌防雾油滴至镜头表面,然后用无菌棉球擦拭,再将镜头置入腹腔手术。该方法同样是用油脂形成疏水层,减轻雾气形成[1-2]。

三、其他方法

(一)改变CO2进气途径

在不具备CO2加热加湿装置时,可将CO2气腹管连接至非镜头的trocar中,防止低温CO2对镜头的直接降温,降低镜头降温的幅度,从而减少雾气形成[9]。此外,将防雾液与生理盐水混合,并将混合物雾化后通过镜头外部套管的导气槽,喷洒至镜头外表面,也可起到防雾作用[10-12]。

(二)术中同时排气

进行超声刀切割或电凝止血等操作后,腹腔内会产生大量浓烟,影响手术视野。此时可打开trocar上的排气阀门,将烟排出。不断充入的CO2可加速排气,也可将排气阀门与吸引器连接,加速排气。

(三)数字去雾技术

仿照数字卫星图像去雾技术。建立烟雾下成像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字化软件处理优化图像效果,从软件工程方面提升术野清晰度[13]。

(四)更换镜头材质

部分医院还采用更换镜头玻璃材质,如TiO2玻璃的方法来减少雾气形成[8]。

常用腹腔镜镜头防雾方法比较

目前在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防雾方法主要是镜头预热和使用碘伏纱布擦拭两种。

葛祎[1]对比4种防雾方法,使用80℃生理盐水浸泡5 min和碘伏纱布擦拭镜头两种方案以及另两种方案。在80℃生理盐水浸泡组中,30例中 20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6例≤30 min,4例其他因素导致镜头污染。在碘伏纱布擦拭组中,30例中16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7例≤30 min,另7例镜头污染。用防雾油浸泡镜头组中,30例中15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6例≤30 min,9例镜头污染。在组织擦拭组中,30例中18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7例≤30 min,5例镜头污染。4种方案的防雾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P>0.05)。

在一项腹腔镜手术防雾方法荟萃分析中,对比使用加热生理盐水浸泡与碘伏擦拭镜头两种方案。在使用加热生理盐水浸泡组的276例中,103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而在碘伏纱布擦拭组的272例中,81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其防雾优势较加热生理盐水浸泡组并不明显(OR=1.47,95%CI:1.01~2.13,Z=2.00,P=0.05)[14]。

申昌莲等[15]的研究中,对比80℃生理盐水预热5 min和碘伏纱布擦拭两种方案。在使用80℃生理盐水浸泡组,59例中49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10例≤30 min。在碘伏纱布擦拭组,59例中 56例有效防雾时间>30 min,3例≤30 min。碘伏纱布擦拭组的防雾效果略优于加热生理盐水浸泡组(χ2=4.24,P<0.05)。手术时使用碘伏纱布擦拭防雾消耗的时间为 (3.6±1.3)min,明显优于加热生理盐水浸泡防雾(12.2±3.4)min。因此,作者认为,碘伏擦拭法对腹腔镜镜头的防雾效果更好,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由此可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这两种腹腔镜镜头防雾方法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有利弊。碘伏纱布擦拭方案简便易行,操作简单。但使用加热的生理盐水等预热镜头的方法,是通过提高镜头温度,从原理上解决镜头起雾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加热生理盐水浸泡镜头方法最大的不足在于,热生理盐水获取不便、预热和浸泡时间过长,从而延长手术时间。故笔者推荐使用添加热敏变色材料的摩擦垫。该方案通过将中间带有弧形凹槽的橡胶摩擦垫弯曲包裹腹腔镜镜身,施加15 kg左右的握力,并反复移动橡胶垫,利用摩擦生热的原理加热腹腔镜镜头。继而镜身的热量通过热传递传导至镜头,使镜头温度升高,防止雾气在镜头表面形成。橡胶垫中加入的热变色材料在局部温度高于60℃时变色,起到提示术者加热完成的作用。该方案需准备的物品仅有消毒后的橡胶摩擦垫,不存在热水翻倒洒出等隐患,缩短器材准备时间,使加热更便捷。术者也能更直观地判断器械是否已加热到目标温度。

结 语

腹腔镜是将机械、电学、光学等融为一体的先进医疗设备,目前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领域[16]。但在腹腔镜手术中,镜头起雾的现象经常对术者造成困扰。其根本解决方法需从起雾的原因着手,即加热镜头,消除或减少镜头与腹腔内的温差,阻止水汽在镜头外表面的凝结。但目前广泛采用的加热生理盐水浸泡镜头预热方案存在器材获取不便、手术时间延长等不足,临床上亟需采用一种更简便易行的加热镜头方案。此外,有国外学者提出将镜头加热至37℃左右可避免镜头起雾[17]。但国内目前尚未对镜头加热的目标温度提出较为明确的标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主要取决于术者的习惯和临床经验。因此,明确腹腔镜镜头加热防雾效果最佳的目标温度,并找到一种操作更简便的加热器材和方法,是腹腔镜外科医师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防雾术者纱布
复用护目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防雾技巧的效果调查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眼镜防雾五法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者站立区水平方向X线辐射剂量分布特征分析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
4种腹腔镜镜头防雾、防血渍污染方法的效果比较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