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肉牛饲养成本的影响

2021-03-09 02:47张兵战
中国饲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副产物瘤胃肉牛

张兵战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马铃薯产量稳步增长,其中大部分增长发生在亚洲,而在欧洲和北美其生产量一直比较稳定。我国已经将马铃薯作为几大主食之一,尽管马铃薯的产量在逐步增加,其加工后的副产物(如马铃薯渣)有相当大一部分没有进入人类食物链。在马铃薯产业中,大约一半的作物作为新鲜土豆出售,其余用于加工(谢从华,2012)。在世界许多地方,马铃薯及其加工副产品通常被用来饲喂肉牛。但目前关于肉牛日粮中马铃薯副产物的适宜添加水平研究数据有限,同时,由于马铃薯副产物饲喂牛肉通常会影响肌肉颜色和滴水损失(陈亮等,2014),进而限制了其在日常饲养中的添加水平。马铃薯的饲用价值已被充分证明,它们被归类为高能量、低纤维、低干物质含量的饲料来源(黄强等,2018)。但马铃薯副产物是一个更加可变的产品,取决于日粮添加比例和处理方法。如脂肪含量受炸薯条后的加工副产物影响,其中含有较高水平的脂肪。Busboom等(2000)研究发现,在日粮干物质的基础上,添加高达20%的马铃薯副产物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肉牛饲喂高水平马铃薯残渣对肉质影响的研究有限。因此,文章旨在评估马铃薯渣对肉牛生长、屠宰及瘤胃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日粮配方试验将72头育肥期平均重量为(393.13±6.26)kg的肉牛随机分为3组(表1),每组24头,每6头牛作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马铃薯渣添加水平为0%、15%和30%的日粮,试验共进行16周。

表1 全混合日粮不同水平的马铃薯副产物饲料配方及原料营养

1.2 测试指标试验结束后称量每头牛的体重,记录全混合日粮的用量,根据配方计算饲料成本。结合试验期间饲料的用量和肉牛增重情况计算增重成本。

试验结束当天,在日常饲喂后的6 h,每个重复选择1头牛进行屠宰,称量屠体重,计算屠宰率。用游标卡尺测定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用色度计测定肉色。参考郭亮等(2008)的方法分析肌肉品质和成分。

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氮及单一脂肪酸含量参考温旭杰(2018)的方法进行测定。

1.3 数据分析试验结果采用SPSS 2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渣对肉牛生长性能和增重成本的影响由表2可知,全混合日粮添加15%~30%马铃薯渣对肉牛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5%马铃薯渣组肉牛的日增重显著提高11.25%(P<0.05),而30%马铃薯渣组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8.19%(P<0.05)。15%马铃薯渣组与对照组和30%马铃薯渣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由于15%和30%马铃薯渣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6.19%和12.75%(P<0.05),这两组的增重饲料成本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19.77%和24.84%(P<0.05)。

表2 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马铃薯渣对肉牛生长性能和增重成本的影响

2.2 马铃薯渣对肉牛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由表3可知,15%马铃薯渣组肉牛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30%马铃薯渣组肉牛肌肉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15%马铃薯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高于15%和30%马铃薯渣组(P<0.05),但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15%马铃薯渣组(P<0.05)。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马铃薯渣对背膘厚度、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肌肉pH和化学成分(粗蛋白质、水分和粗脂肪)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马铃薯渣对肉牛胴体性状 和肉品质的影响

2.3 马铃薯渣对肉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由表4可知,日粮添加0%~30%马铃薯渣对肉牛瘤胃pH、氨氮浓度、丙酸、丁酸、异丁酸占比及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无显著影响(P>0.05)。15%和30%马铃薯渣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30%马铃薯渣组瘤胃乙酸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与15%马铃薯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马铃薯渣发酵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生产性能结果显示,日粮马铃薯渣添加水平高达30%时对肉牛体重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采食量,作者推测这可能与高水平马铃薯渣影响饲料适口性有关,但由于增重无显著差异,导致最后的饲料效率和成本降低。Nelson等(2000)报道,当日粮中马铃薯含量增加到20%时,这种对采食量影响的效应就会被抵消。Radunz等(2003)发现,随着马铃薯渣从0 g/kg增加到400 g/kg,干物质摄入量呈线性下降。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经济价值和生长性能来考察马铃薯副产物的适宜添加水平。

屠宰性能结果显示,15%马铃薯渣组肉牛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而30%马铃薯渣组肉牛肌肉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马铃薯渣对背膘厚度、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肌肉pH和化学成分(粗蛋白质、水分和粗脂肪)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这与Busboom等(2000)报道的结果一致,其认为饲喂时间越长,牛的增重率越低,但皮下脂肪覆盖度越高,瘦肉产量越低。因此,本试验中肉质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马铃薯渣作为饲料原料的可行性,但Radunz等(2003)认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饲喂天数对肉的生理和感官特征有更大的影响。

刘玉峰和丛玉艳(2000)报道,当动物氮摄入量或日粮中发酵性碳水化物水平过量会导致瘤胃氨氮浓度下降。虽然在本研究中未发现马铃薯渣添加水平对瘤胃pH、氨氮和大部分单一挥发性脂肪酸(除乙酸)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试验日粮碳水化合物水平一致。尽管30%马铃薯渣组采食量降低,但各组肉牛摄入的氮足以满足需求。Daniel等(2003)也报道了类似结果,因为其发现与玉米淀粉相比,马铃薯渣可提高短链脂肪酸浓度。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发现,日粮添加15%~30%的马铃薯渣对肉牛大部分胴体性状及瘤胃发酵指标无负面影响,虽然添加水平达到30%时降低了肉牛的采食量,但综合饲料效率和增重成本发现,在育肥期肉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15%~30%马铃薯渣具有经济可行性。

猜你喜欢
副产物瘤胃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泸州白酒企业酿酒产业链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