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

2021-03-09 13:30冉江红
考试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

摘 要:物理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工作,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解题的质量。文章从审题的重要性、物理审题的概念、物理审题的基本环节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并最终形成一种物理素养。

关键词:审题能力;获取信息;建立模型;形成素养

一、 物理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物理解题的第一步工作,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第一步就迈不好,物理解题就无从谈起。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解题的质量。如果学生审题质量高,会使学生解题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同时节约很多时间。相反审题质量差,学生会无法形成解题思路或者思路混乱,条理不清,导致学生无从下笔或者花了较长时间却解题错误。教师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经常会听学生说:“其实这个题我会做,只是因为没读懂题意或读错题意而已等”,其本质是审题能力欠缺的表现。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对提升学生物理高考成绩就甚为重要。

二、 什么是“物理审题”?

所谓“物理审题”,就是通过阅读物理试题中的文字、图示和图表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把题目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再根据各种物理状态或各类物理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架设起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联系的桥梁,并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案的思维过程。

三、 物理审题的3个基本环节(或基本过程)

环节1:审题是首先从题目(包括题文、题图及图表等)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1)每道试题的题文按功能分为:状态性语言或过程性语言;限制性语言和提问语言,审题时要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所谓状态或过程性语言是对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或过程的描述,限制性语言是对这些状态或过程提出的一些具体界定,限制条件或临界条件等。审题时要对题目中这三种语言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简单地讲,就是要对题目中给出什么,隐含什么,要求什么,有哪些状态、过程,有哪些限制条件,有哪些临界条件,要求解什么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例1】 低空跳伞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极限运动,在极短时间内必须打开降落伞,才能保证着地安全。某跳伞运动员从高H=100m的楼顶起跳,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终以安全速度匀速落地。若降落伞视为瞬间打开,得到运动员起跳后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运动员及降落伞装备的总质量m=60kg,开伞后所受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即f=kv。求:

(1)打开降落伞瞬间运动员的加速度;

(2)打开降落伞后阻力所做的功。

解析:如上题中:“低空跳伞是一种……才能保证着地安全。”是对低空跳伞状态描述性的语言,对寻找有用信息来解题无用途。“某跳伞运动员从高H=100m的楼顶起跳……最终以安全速度匀速落地。”是题目中的过程性语言,说明低空跳伞经历自由落体,减速下降,后匀速落地3个过程。并隐含第3个过程中阻力的大小等于重力。“运动员及降落伞装备的总质量m=60kg……即f=kv”是题目中的限制性语言,即对总质量和阻力的大小提出具体的限定。

(2)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挖掘隐含条件

①思考并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

读题时不要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特别是那些“关键词语”“关键句”。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分析,你会觉得豁然开朗,很快形成思路。例如:例1题目中的“自由下落”“匀速落地”就是本题中的关键词句。

【例2】 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

A. 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 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 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 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c的值变小

解析:“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是本题中的关键句。分析这句话可知,此时汽车不受向公路内外两侧的静摩擦力,但它仍在圆周运动,则所需的向心力只能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来提供。同时该关键句也暗示了汽车也可以受到向公路内外两侧的静摩擦力,在汽车的速度适当的条件下。所以综合起来很快得到答案:AC。

②分析題目中给出的题图、表格及图像,从中挖掘隐含条件

看到图像分析要注意:(1)图像的横轴、纵轴表示什么物理量、单位;(2)图线的截距、斜率、面积、交点、渐近线等;(3)坐标原点处是否从0开始;(4)图线的形状、发展趋势以及转折点等。从中挖掘隐含条件,会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建立物理情景模型。例如:例1中给出的Vt图象中的渐近线表示最终以5m/s速度匀速运动,图象的转折点表示自由落体的末速度等信息。

③把握题目中给出的“临界词”“形容词”,去挖掘隐含条件

分析题目中的一些特定临界词的含义,这很可能是题中的隐含条件。如静力学中“缓慢地”可能表示物体动态平衡;力学中“突然”弹簧表示来不及突变,“轻轻地”表示物体无初速度,“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表示系统的动量守恒,“恰巧不滑出木板”表明到木板边缘时二者速度相等;“两物体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说明有共同的加速度,金属杆下滑达到“稳态速度”时,处于平衡状态……

④有时要从题解可能的结论中(或给出的4个选项中)挖掘隐含条件

对于某些选择题,读完题干后可以不急于去求解,可以再读完题目给出的4个选项,可能从中挖掘出某些隐含条件,可能让学生快速形成思路,得出结论。有时也可分析题目给出的4个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快速得出答案。

环节2:把从题目获取的有用信息与所学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结合起来分析,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

(1)高中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①常见“对象模型”是:质点、系统、斜面、木板滑块、传送带、绳拉船、轻弹簧,轻绳(内轨),轻杆(管道)、地球卫星、双点电荷、平行板电容器、金属导轨和金属杆、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等。

②常見“过程模型”是:匀速直线运动、追击和相遇、(类)平抛、(类)斜抛、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类)弹性碰撞、(类)完全非弹性碰撞、(类)反冲、先变加速最终匀速、两物体一个先加速另一个减速最终共速、初速度为零中间速度不为零末速度为零等。

(2)形成画各种示意图分析的习惯,将题目中描述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这样对建立物理模型有很大帮助。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常画的示意图有: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天体圆周运动的空间模型图、电路分析中的等效电路图、三维立体转化二维平面图、在电偏和磁偏中的粒子轨迹图、物理量之间数学函数关系图像、能量相互转化示意图等。并逐步形成画各种示意图分析的习惯,对提高物理的分析能力和建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环节3:根据分析并构建的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然后选择相应的物理规律或公式加以解决。并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数学函数求解。

若某些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向数学问题的转化仍旧难以建立时,我们不妨也可以作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常见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象等,从这些图象中寻找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建立数学方程求解。

四、 小结:物理审题是什么?

(一)物理审题是综合能力的展现

从表面上看,物理审题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具有一定的从众多信息中捕捉和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其实是对《考试说明》对学生明确要求的5种能力的综合展现。学生审题质量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5种综合能力的高低。

(二)物理审题是逐渐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

物理审题能力的提升其实是对学生的5种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审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是在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过程虽然缓慢而艰辛,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理素养均在提高,自然学生的物理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三)物理审题是的一种修炼

物理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和有耐心、够专注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和提高审题能力其实也在修炼学生积极的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学生的良好的健全的思维品质。

总之,提高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培养它、修炼它……

参考文献:

[1]余建刚.成也审题,败也审题[J].中国高考·哲理,2009(6).

[2]王子洋.浅谈高中生物理审题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7:212-213.

[3]包生龙.浅谈高中物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速读旬刊,2017(7).

[4]张洪军.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7(10):73.

作者简介:

冉江红,云南省昆明市,云大附中呈贡校区。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的审题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摭谈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探究如何提升低段学生的审题能力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