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市售酱腌菜添加剂检测结果分析

2021-03-11 16:31厉晨皓陆春燕张孝艳
现代食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糖精钠山梨酸不合格率

◎ 厉晨皓,陆春燕,朱 吕,沈 玮,张孝艳

(平湖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

酱腌菜是酱菜和腌菜的统称,其品种繁多,口感鲜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副食品[1-2]。而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延长产品的保存期,改善口感,部分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往往会大量使用各类防腐剂、甜味剂等,导致酱腌菜中食品添加剂超标较为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3-4]。本文对2018—2020年在平湖市抽取的133批次酱腌菜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甜蜜素等添加剂的检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加强政府部门对酱腌菜的有效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对平湖市8个乡镇、街道流通环节酱腌菜进行了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采样,共抽取样品133份,其中散装110份,预包装23份。

1.2 仪器与试剂

UltiMate-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7890B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带FID检测器)、PL602E电子天平、S220酸度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H2050R-1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和KQ3200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等常规仪器。

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糖精钠和甜蜜素标准品,均购自德国Dr.Ehrenstorfer公司。

1.3 检验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28—201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 5009.97—2016)[6]分别进行含量测定。

1.4 判定标准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7]判定,酱腌菜中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1.0 g·kg-1,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1.0 g·kg-1,糖精钠(以糖精计)≤0.15 g·kg-1,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1.0 g·kg-1。样品中任一指标超出限量值时,则该样品判为不合格;若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大于1,也判为不合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结果

按照最高检出量、检测均值、检出率和不合格率排序,均为苯甲酸>甜蜜素>糖精钠>山梨酸,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以看出,防腐剂中苯甲酸的超限量使用情况相对较为普遍,不合格率最高(27.8%),其检测均值超过了国家标准限量;山梨酸的检测情况最好,未发生超标。甜味剂中甜蜜素和糖精钠的不合格率接近(21.1%和18.8%),甜蜜素稍高。以超标倍数来看,糖精钠最高检出量为1.29 g·kg-1,是国家标准限量规定的8.6倍,因为糖精钠的限量值最低,在超限量使用时,同等浓度的糖精钠比其他3种添加剂超标倍数更大。

表1 不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结果表

2.2 不同包装酱腌菜检测合格情况

抽取的133份酱腌菜中,检测合格的有91份,合格率为68.4%。其中,散装酱腌菜110份,合格70份,合格率为63.6%,不合格项目及不合格率主要为苯甲酸31.8%、糖精钠22.7%、甜蜜素25.5%,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为3.6%;预包装酱腌菜23份,合格21份,合格率为91.3%,不合格项目仅为苯甲酸,不合格率为8.7%。结果显示,样本合格率散装低于预包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

2.3 不同阶段酱腌菜的检测情况

2019年样品批次较少,按年份统计不具代表性,因此将检测样品的统计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上旬,此阶段主要是酱腌菜添加剂问题的发现与前期数据收集,共采集了69批次样品进行风险监测,合格率为53.6%;第2阶段为2020年4月下旬至11月,此阶段监管部门开展了酱腌菜的专项整治,通过排查摸底和约谈自查,督促酱腌菜经营户落实主体责任,期间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64批次样品,合格率为84.4%,见表2。结果显示,自开展专项整治以来,酱腌菜样品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01),说明监管部门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流通环节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表2 不同阶段酱腌菜的检测情况表

2.4 多种食品添加剂同时使用情况分析

图1 133批次样品中添加剂种类的检出情况图

此次分析的133批次样品中,均未检出添加剂的有11个批次,占比8.3%,且均为散装,表明酱腌菜的制作过程可以不使用这4种添加剂。检出2种添加剂的有29个批次,占比21.8%;检出3种添加剂的有62个批次,占比46.6%;检出4种添加剂的有8个批次,占比6.0%;检出2种及2种以上添加剂共计占比74.4%,可见食品添加剂的混合使用情况较为普遍。同时使用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有26份,占比为19.5%;单独计算含量时未超标,而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大于1的样品有4个,占比3.0%;同时使用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样品有64个,占比达到了48.1%。具体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3 结论

此次调查中,检出率和不合格率最高的是苯甲酸,而同样起防腐作用的山梨酸各项结果均最好,有4个批次样品因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大于1而不合格。可能原因是苯甲酸的价格十分低廉,可以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生产者往往更倾向于使用苯甲酸,尽管山梨酸的毒性仅为苯甲酸的1/4[8]。两种甜味剂都存在超标,混合使用较为普遍,甜蜜素的检出率和不合格率略高于糖精钠,原因可能是两者的价格都较为低廉,是最为常见的甜味剂,甜蜜素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糖精钠混合以掩蔽其后苦味,当10∶1混合时风味更佳,但因其用量大而更容易超标[9]。

散装酱腌菜合格率明显低于预包装,不合格项目较多,问题比较突出。①可能是因为散装酱腌菜会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更容易受到微生物的影响而变质,生产者出于保鲜增味的目的往往加大食品添加剂的用量[10]。②散装酱腌菜的生产制作以个体经营户居多,规模小、工艺较为落后,配料时仅凭经验添加,容易造成添加剂的超标[11]。有11份样品4种添加剂均未检出,且都是散装,这可能是酱腌菜制作工艺的不同,一些盐渍的蔬菜无需添加防腐剂。

不同阶段酱腌菜的检测结果显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后,检测合格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实效,但仍有部分不合格的酱腌菜存在于流通环节。为了持续保障酱腌菜的食用安全,监管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强化执法检查和抽检监测,适时组织“回头看”,确保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加强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学习,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恪守市场规则;媒体、网络平台也应加强宣传,让消费者保持良好日常饮食习惯,保证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糖精钠山梨酸不合格率
山梨酸微胶囊防腐剂在面包中的应用
标准品影响饮料中糖精钠结果的原因分析
山梨酸及其盐类防腐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山梨酸氧化紫外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酸钾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醋中的苯甲酸、山梨酸和纽甜
三招辨别『糖精枣』
三招辨别“糖精枣”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