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手法结合活血散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1-03-12 02:01林庆宾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腰痛腰部腰椎

林庆宾,陈 鹏,伏 勇,李 楠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2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也称第三腰椎横突滑膜炎或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为腰部急慢性损伤导致第三腰椎横突处软组织发生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导致慢性腰部疼痛[1]。患者最重要的体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甚至可触及条索状的硬结[2]。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原多见于青壮年的体力劳动者,但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久坐加之运动锻炼不足,导致其发病率明显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3]。严重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还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及椎间盘疾患[4]。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治疗腰痛方面疗效显著,手法治疗与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相结合是南少林骨伤流派的特色。本课题采用南少林手法结合活血散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包括手法治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与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针刺治疗和功能锻炼进行对比,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为18~57岁,平均年龄为34.3岁;病程为1~17个月,平均病程为6.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性别构成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按照研究要求进行治疗者;④治疗前一周停止接受其他治疗方法。

1.4 排除标准

①有其他腰痛疾患,影响疗效判定者;②有严重的心、肝、脑、肾等脏器疾病,不适合接受治疗者;③不能配合治疗的精神病患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⑤腰部皮肤有炎症、脓肿者。

1.5 剔除标准

①治疗期间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导致无法判定疗效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继续接受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治疗方案

2.1.1 手法治疗 理筋手法:①按法。双掌交叠,自上而下依次按压胸、腰、骶椎棘突,逐渐增加力量,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时间为1~2 min。②摩法。以掌根部贴紧脊柱两旁的竖脊肌,自上而下来回摩檫,捋顺筋肉。时间为3~4 min。③揉法。摸到第三腰椎横突的位置,以拇指吸定横突处筋结,揉捻放松筋结。时间为5~6 min。整脊手法:①腰部牵抖法。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踝上部,并用力向后牵拉,将患者身体左右摆动,待患者腰部放松时,突然向上牵拉踝部,将臀部抬起,离床约10~20 cm,并用力牵拉,时间为2~3 min。②腰椎复式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两助手一上一下分别握住患者的双踝及双腋进行牵引。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双侧髂前上棘,做左右旋转摆动,角度以15°为宜,时间为2~3 min。以上手法每周3次,以6次为1个疗程。

2.1.2 药物治疗 采用活血散外敷,其主要成分为乳香、没药、血竭、无名异、赤芍、三七、羌活、桂枝、白芷、五加皮、沉香、楠香、栀子、紫荆皮、续断、骨碎补,研成粉末,加适量茶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以第三腰椎横突为中心的腰部,时间为5 h。每周3次,以6次为1个疗程。

2.1.3 功能锻炼 采用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法。患者俯卧位,双手可放于头后或腰背部,双腿及头颈背部向上抬起,如同燕子展翅。腰部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每日早晚各1组,持续时间以症状不加重为度,逐渐加量。

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2.2.1 针刺治疗 参考《针灸学》[6]中腰痛的取穴标准:取大肠俞、委中及L3横突处压痛点,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每周3次,以6次为1个疗程。

2.2.2 功能锻炼 同试验组。

3 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评估记录以下指标:①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总分为29分,包括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及日常生活能力(14分)三个方面,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病情越严重;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L3横突压痛评分。

4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进行判定。治愈:腰痛消失,腰椎功能正常;好转:腰痛减轻,腰椎活动基本正常,活动后可感觉不适;未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以(治愈+好转)例数/总体例数计算总体有效率。

5 安全性观察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外敷药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等。

6 统计学方法

7 结果

7.1 JOA评分

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JOA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JOA评分

7.2 VAS评分

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VAS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

7.3 疗效判定

经过Mann-Whitney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0%(27/30),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83.33%(25/30)。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n)

7.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有5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减少药物外敷时长后改善,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8 讨论

第三腰椎是腰部活动的中枢轴,其横突也是所有腰椎横突中最长者,最容易受到急慢性损伤。腰部受力增多,使附着于第三腰椎横突处的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发生损伤,出现出血、渗出水肿,引起周围软组织粘连、增厚等病理变化,导致穿行其中的神经血管受到炎性刺激和机械性挤压而产生疼痛症状[7]。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于中医腰部慢性筋伤的范畴。慢性筋骨病损往往先从“筋”的损伤和病变开始,进而累及骨与关节[8]。长期姿势不良或慢性劳损导致腰部受力增加,使“筋”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发生异常,出现腰痛、活动不利。因而第三腰椎横突处往往可触及明显的“筋结”,同时外力又可导致骨关节发生细微的移位,进一步加重症状,即所谓的“筋出槽”和“骨错缝”,故治疗时需“筋骨并重”。

本病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刺治疗、手法治疗、针刀治疗、中药治疗、综合治疗等,综合疗法往往优于单一疗法[9]。邱晓琼等[10]研究证实,地龙散联合芒针深刺阿是穴可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腰部疼痛。邓栋等[11]研究证实,浮针联合手法可降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5-HT、DA、IL-6、TNF-a等炎症介质水平。唐春林等[12]用激痛点长针雀啄透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获得良好疗效。姬晓兰等[13]研究显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优于针刺,可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本课题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治疗、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传承自南少林骨伤流派奇人林如高老先生,并由全国名老中医王和鸣教授归纳总结。手法治疗的特点是无创伤和明显副作用,易于患者接受,尤其适用于对针刺治疗有排斥心理者。该手法先用按法、摩法、揉法等理筋手法使第三腰椎横突处的筋膜和肌肉放松,捋顺筋肉,消除“筋结”,再用牵抖、复式间歇拔伸等整脊手法使腰椎小关节复位,最终达到“筋柔骨正”的状态,标本兼治。活血散是南少林骨伤流派治疗筋伤常用的外用药,方中用乳香、没药、三七、血竭、赤芍、无名异、紫荆皮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羌活、白芷、五加皮祛风除湿;桂枝温经通络;沉香、楠香行气止痛;栀子清热解毒;骨碎补、续断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全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舒筋通络的功效,有助于进一步放松腰部筋肉,消除“筋结”,减轻疼痛。少数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的轻度不良反应,这也是中药外用常见的皮肤症状,减少外敷时长后症状可缓解,未见严重不良事件。针对核心肌群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平衡能力、改善腰部活动功能[14]。本课题采用的飞燕式功能锻炼是腰背肌锻炼的常用方法,简单易学,能增强腰部肌力,调节腰椎的稳定性。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相比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康复方案能有效减少复发率。

本课题结果表明,南少林手法结合活血散治疗可有效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腰椎活动功能,减轻疼痛,疗效优于针刺疗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腰痛腰部腰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