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生态下职业教育中药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2021-03-12 02:01李卫平蒋志勇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保健中医药中药

李卫平,米 明,蒋志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针,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致力于从国家层面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养生保健理念深入人心,保健养生成为很多国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首选的健康生活方式,如治未病门诊病人陡增,养生保健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中医名人、养生书籍受到追捧等,越来越多的人们有了“花钱买健康”的需求和行动。然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传统中医中药的挑战巨大,怎样从教育供给侧发力,精准培养高素质中药职业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热点问题。

1 保健服务产业为中药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1.1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得以确立

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中医药发展领域的专项规划,制定了中医药推进的系列方针政策,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为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院基础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的发展目标。国家的大力扶持确立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并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中医药振兴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

1.2 中医药发展有了新定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诊疗人次逐年增长,详见表1。

表1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

社会对保健养生服务需求迫切,中医药服务从传统的病救人延伸拓展到治防并举、治未病、保健养生、药食同源等各个环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成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与健康水平、扩大服务消费、吸纳就业、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各级政府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医药继承创新、治未病能力提升及服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投入,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不断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的社会大健康体系,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1.3 健康产业产值大幅提升

一是健康产业增加值大幅提升。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0%,而中国这一比重远远未达到这个水平。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2020年要达到8万亿元,2030年要达到16万亿元产值的目标;二是中医药产业领域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逐年大幅提升,中医药以其绿色生态、原创优势突出、产业链长、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体量不断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1.4 中药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得以丰富

一是中医药健康网络得以全面铺开。国家近年来启动了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工程,推广社区医院和乡村医院建立和完善融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中医药健康体系完成了全面布局;二是在保健养生生态下,健康服务、保健养生、健康休闲、社区健康管理、养老保健以及与健康需求有关的社会保健服务机构大量出现,为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创业资源。

2 中药职业教育面临多重挑战

2.1 人才数量之困

我国健康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保健养生生态下,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更大的中药产业领域,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保健服务业、中药商业等相关产业对高校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医药院校合计毕业生数量为497 574人,其中本科232 353人,专科265 221人。根据10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高技能人才2018年招聘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值大于2[1]。“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现象并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阻碍了产业发展。

2.2 人才技能之困

一是大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中药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硬、适应能力强;二是产业链的延长对专业化人才技能的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人才竞争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传统的中药职业教育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充分满足养生保健和治病的社会需求[3]。

2.3 政策支持不足之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中药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各级财政的整体投入不足,中药职业教育整体力量薄弱,教育体系改革发展动力不足、水平不高,对现代健康服务的支撑作用仍然有限,且面临现代社会的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4]。

3 中药专业人才培育对策

3.1 加大人才培养数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已经成为中国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中医药人才培养是我国中医药政策的重点任务。一是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整合社会教育、师资、科研、场地、设备等资源发挥协同作用,建立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扩大招生资源;二是及时调整教育结构,除了学校教育外,面向社会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基本实现院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教育有机衔接,加大人才培养数量,促进中药专业人才储备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供求均衡。

3.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1 提升中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是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5],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专业有基础、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平台、服务有能力的一流师资队伍;二是落实现代学徒制。对接中医药医疗与保健机构、企业,促进其发挥新设备、新技术、行业尖端人才等优势,在中医药院校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点,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三是以改革谋发展,突出学科特色。将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标准操作教程,以科技推动中药学学科发展;四是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教学体系,创新教育的组织、服务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学信息化、便捷化、监管全程化,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6],五是加强科学研究,以专业科技成果研究、转化和应用为抓手,促进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快速提升[7],支撑行业健康、规范、高质量发展;六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学重点下沉到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3.2.2 提升服务技能水平 对接我国预防为主、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全民健康三大未来健康产业宗旨和中医药医疗服务的社会需求,在教学中除了常规技能训练外,还应要求学生夯实基础,掌握如下中医特色综合技能(见表2),充分体现专业价值,提升竞争力。

表2 中医药特色综合技能模块

3.2.3 践行“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以全面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践行“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药学教学应细化服务项目,开设经络调理师、高级健康管理师、保健按摩师、营养师、小儿推拿师、产后恢复师、母婴保健师、催乳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学生通过努力既获得学历证书,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重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通过提升专业核心素养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8],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2.4 建立社区学院搭建学生实践平台 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服务社区。一是中医药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在各级社区和乡镇成立社区学院,运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乡镇、社区医疗机构、中医馆、药店等中医药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大众提供融健康监测、养生、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服务;二是在社区学院建立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模式,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与家庭、个人、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扩大服务覆盖面,为学生志愿者服务提供平台;三是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直接服务于目标顾客,为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实践机会,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9]。

3.3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3.3.1 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10]中医药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完善中药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补贴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持中医药教育可持续发展;二是完善培育制度,强化培育体系,建立流动转换机制,实现职业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的统一;三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开放合作水平,加大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力度,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公平可持续发展[11];四是强化保障措施,完善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地区、行业间的收入、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差距。推进评价与监督机制有机衔接,切实落实政策执行效果。

3.3.2 结合区域健康产业发展建立多主体协同参与机制 中药职业院校不能游离于健康产业体系之外,应结合区域健康产业与体系建立紧密关联与互动,与高等院校、中医药科研院所、健康服务企业、科技推广等部门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其一,建立实践基地,与各级各类医疗康复保健机构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并输送人才,形成企业与学校双赢合作长效机制;其二,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与市场紧密接轨,按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与教学内容;其三,深化校企合作,与科研机构、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顶岗实习、共享平台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12];其四,逐步扩大参与企业的技术领域与范围,加大科研技术共同开发力度,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把合作企业培育成学生新技术练兵的前沿阵地,提高学生创业的机会与能力[13]。

4 结论

健康产业早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在大健康时代来临之际,健康行业改革政策红利成为推动保健养生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本文探讨了保健养生生态下中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新机遇,提出了解决对策,为破解保健养生产业化、老龄化等社会热点问题提供了思路,以期使健康愿景转化为健康前景。

猜你喜欢
保健中医药中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