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脑性瘫痪儿童中医体质回顾性分析

2021-03-12 02:01谭晨光翟东子李金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气虚脑瘫小儿

谭晨光,余 欢,翟东子,李金香,胡 莎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又称脑瘫或小儿脑瘫,是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临床症状主要为运动障碍、感知缺陷和智力缺陷等表现,据文献报道国内小儿脑瘫的发病率为2.48‰[1]。目前治疗脑瘫,西医主要有药物、手术、细胞移植技术、康复及其他治疗方法[2-6],中医将脑瘫归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治疗方式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药浴等。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皆难完全治愈,只能尽量缓解和改善脑瘫症状,以帮助脑瘫儿童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需要长期规律治疗,而小儿疾病与体质因素关系密切,尤其对于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小儿疾病,在治病疗疾的同时兼顾体质调理,会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住院脑瘫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这些脑瘫儿童的体质分布情况,以期发现其中规律,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手段,为脑瘫儿童体质调理和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2020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个月至18岁的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标准符合2015年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7];②第一诊断或第二诊断为脑性瘫痪的住院患者;③年龄6个月至18岁,性别不限。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病历书写不完善或病史、症状与诊断不符或冲突者;③伴有其他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或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疾病者。

1.4 研究方法

检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对象为以“脑性瘫痪”“脑瘫”或“小儿脑瘫”为第一诊断或第二诊断的6个月至18岁的患儿。借阅患儿病历并记录其一般信息、相关症状及体征。中医体质分型参考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结合小儿体质特点[8-9],并对脑瘫儿童中医体质各型证候要素特点进一步归纳精炼,分为虚实二类,虚证类包括:①气虚质:面色少华,肌肉无力,易于出汗,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肺虚质:自汗,易气短喘促,易感外邪而发生感冒、咳嗽等病证。脾虚质: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肌肉松软,大便溏烂,易患泄泻、厌食、疳积等病证。肾虚质:先天发育迟缓,形体瘦小,智力言语较差。②阳虚质:肢冷畏寒,喜温喜按,遗尿,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舌淡白,苔薄白,脉迟或沉细无力,指纹浅淡。③阴虚质:五心烦热,多梦盗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体瘦,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紫。④血虚质:面唇甲白,毛发枯黄、稀疏,舌淡苔薄白,脉细,指纹细浅淡。实证类包括:①痰湿质:形体偏胖,身重懒动,好食甜腻肥甘,大便溏烂,舌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濡,指纹粗滞;②阳盛质:面色潮红,喜凉恶热,易身热汗出,小便黄,大便干结臭秽,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指纹粗紫;③湿热质:皮肤潮润,午后身热,汗出黏腻,口苦口干而不欲饮水,小便量少色黄,大便不成形、质黏。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滞而色紫。中医体质辨识由3名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师对患儿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3人意见一致时方可确定患儿体质分型,3人意见难以统一或体质难以辨识情况下请上级主任医师指导。

1.5 统计学方法

将56例脑瘫患儿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整理统计,采用频数分析法得到脑瘫儿童中医体质分类的频数分布,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运用R×C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描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课题共调阅96份病历,剔除多次重复住院、年龄超过18岁以及病史症状描述欠清晰的无效病历,得到有效病历56份,重复住院患者以第一次入院时的病历为准。56位患儿中,男孩35例(62.5%),女孩21例(37.5%)。年龄最小为7个月11天,最大为17岁,平均(4.83±4.24)岁。6个月至2岁16人;2~4岁(含2岁)13人;4~6岁(含4岁)6人;6~12岁(含6岁)15人;12~18岁(含12岁)6人。

2.2 脑瘫儿童体质分布情况

2.2.1 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对56例脑瘫儿童进行虚实体质统计,结果发现,在56例脑瘫儿童中,虚证体质的患儿明显多于实证体质患儿。虚证体质类(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52例,占92.9%。实证体质类(痰湿质、阳盛质、湿热质)4例,仅占7.1%。气虚质患儿不仅占虚证类患儿的绝大多数,其在总体人数中亦占绝对多数,气虚质患儿为42人(75%),阴虚质6人(10.70%),痰湿质和血虚质各3人(5.35%),阳虚质和阳盛质各1人(1.80%),湿热质患儿未发现。见表1。

表1 56例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2.2.2 气虚质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对气虚质脑瘫儿童进一步体质分型,结果发现42例气虚质脑瘫儿童中,脾气虚质17人,占比40.48%,肾气虚质人数与脾气虚质人数持平,而肺气虚体质人数较少,仅有8人,占19.04%。见表2。

表2 气虚质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2.2.3 不同性别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脑瘫儿童仍以气虚体质为主,余下儿童体质因纳入样本量偏小,难以显示区分特点。男女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意义(χ2=5.714,P=0.222>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n(%)]

2.2.4 不同年龄段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各年龄段脑瘫儿童仍以气虚质为主,余下几种体质散在分布,数量偏少。不同年龄段之间脑瘫儿童体质分布人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5)。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段脑瘫儿童体质类别分布 [n(%)]

3 讨论与分析

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关于中医体质研究,目前学术界广泛推崇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0],尽管这一标准涵盖了小儿体质要素,但仍较偏向于成人体质,难以体现小儿体质证候特点。而小儿体质研究,目前医学界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对于脑性瘫痪儿童,早期并未获得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且患儿家属多寻求西医或现代康复治疗,往往忽视中医康复疗法。随着脑性瘫痪发病率的升高,在西医治疗难以取得新进展时,中医介入便能尽显其优势[11-12]。而在针对脑瘫儿童的众多中医疗法中,中医体质干预仍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常发现由于脑瘫儿童的体质较差,难以配合全部康复训练活动,或因体质虚弱,常出现感冒、咳嗽、腹泻、发热等症状,使得原康复计划被迫中断,严重影响了康复进程和康复效果。因此,当脑瘫儿童经长期体质调理后,在饮食、睡眠、免疫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就能更好地配合日常康复治疗,增强康复效果。由于中医医疗机构收治的脑性瘫痪住院儿童偏少,因而此次研究收纳的病例样本总量偏小,但仍可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对后续治疗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2 脑性瘫痪与气虚质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56位脑瘫儿童中,虚证类型体质儿童人数明显多于实证类型体质儿童,这既与儿童体质相关,又与脑瘫儿童的疾病特点密不可分。小儿体质研究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灵枢》有云:“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即说明小儿气血皆柔弱不足,后代医家虽又有“纯阳”“稚阴稚阳”“阳有余阴不足”等学说,但皆认可小儿体质柔弱易变,易虚易实。小儿体质本就柔弱,脑瘫儿童更是先天不足,故脑瘫儿童先天为虚。而后天失养受外邪侵袭,初期受邪常为实证,但随着时日渐久,久病多虚,小儿体质柔弱,正气难以长年累月抗邪,因此即便为实证体质,经长期发展,至后期也多为虚实夹杂,以虚为本。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虚证体质患儿中,气虚型体质尤为偏多,这与有关研究[13]的以“阴虚质”偏多、“肝强脾弱证”偏多的结果并不相同。造成如此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研究样本的差异可导致研究结果不同;其次,由于地域环境、饮食文化等后天环境的差别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亦存在。再者,小儿体质不似成人体质平稳,极易受后天环境影响,可因某项诱因或疾病,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某一种体质特征,但随诱因消除或疾病治愈,体质特征又缓慢改变。因此,尽管有时体质证候要素极其明显,仍需排除某些干扰因素。在体质特征观察中,大多数脑瘫儿童难以长期突显某些体质证候要素,如阴虚的内热盗汗、阳虚的畏寒肢冷等,而气虚型体质要素却极为常见,如肌肉无力、智力落后、言语不能等。且气虚型体质可进一步加重为阳虚,如夹杂其他影响,又可变为阴虚、血虚,气虚型体质实际可作为脑瘫儿童的基础体质,在养护不当或特殊情况下,即可向其他三种虚类体质转化或夹杂,因此气虚质脑瘫儿童显然要多于其他类型体质。

现代医学对脑性瘫痪的分型,最常见的是痉挛型脑瘫,以肢体痉挛,肌张力高为主要表现,这一类脑性瘫痪,中医现常认为是木乘土位,肝木之气过旺而肢体拘紧,但其根本应为脾土不足,脾气虚弱故而肝木乘之。现代医学研究[14]发现,使用肉毒素降低肌张力后,脑瘫患儿的肌力并未表现正常,这既有肉毒素一过性肌无力副作用的因素,但更多则是脑瘫患儿自身肌力不足,只是平素肌张力过高的表象掩盖了肌力不足的真相。换言之,肝强的表象掩盖了脾气虚的本质。当然,体质辨识还需四诊合参,尽管并不能将痉挛型脑瘫儿童体质完全归属为气虚质,但对于临床证候要素并不明显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气虚型体质显然更符合此类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人群。

气虚型体质可分为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三类常见体质,这是由小儿脏腑的生理特点所决定,五脏各有其有余和不足,明代医家万全就曾提出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正常小儿肺脾肾尚且不足,更何况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导致的脑瘫儿童。胎儿在母体孕期失宜,先天元气不足,故肾气虚;后天调护不当,脾胃虚弱无以化生气血濡养四肢肌肉,此为脾气虚;肺者娇脏,易损不易愈,故肺气虚。在脑瘫儿童群体中,脾肺肾虚亦最为常见。

3.3 结论与展望

综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脑瘫儿童体质以气虚型体质为主,或有阴虚、阳虚、血虚型等虚证,但实证体质偏少,而在气虚型体质中脾气虚和肾气虚体质较多,肺气虚体质偏少。本次调查结果可为儿童脑瘫的预防、治疗、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本次调查样本量偏小,为进一步提升脑瘫儿童的治疗和康复效果,还需更大样本量的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气虚脑瘫小儿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