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一顺推拿法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肌扭伤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12 02:01杨际凤杨泓鑫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膀胱经督脉腰痛

林 超,沈 森,杨际凤,杨泓鑫

(1.福州市中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1)

急性腰肌扭伤多发于青壮年及重体力者,占所有腰痛疾病的5%~20%[1],多因腰部用力不当、负荷过重、骤然滑跌等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不协调收缩造成急性损伤,重者可立即出现腰部剧痛、腰肌紧张与痉挛、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症状,轻者则在次日加重。推拿是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但错误操作易导致腰部损伤肌肉更加紧张,加剧疼痛。我们在总结既往治疗腰痛经验后,探索出以轻手法为主的三步一顺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肌扭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在福州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腰肌扭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脱落0例,实际完成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1~61岁,平均(41.47±11.50)岁;病程1~4天,平均(1.88±0.91)天。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22~59岁,平均(39.67±10.59)岁;病程1~3天,平均(1.85±0.83)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中相关内容进行诊断:①多有急性腰部扭伤史;②以青壮年体力劳动力者为主要发病人群;③好发于下腰段,腰骶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可出现明显的放射痛的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④脊柱生理弧度改变,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患者腰肌、臀肌持续痉挛,触诊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⑤活动受限,翻身、坐立和行走困难,多伴脊柱侧弯的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④X线无异常或可见脊柱曲度变直或侧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症状、体征的确诊患者;②VAS评分>3分;③病程≤5天,年龄在20~65岁之间;④自愿接受治疗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年龄不符合区间要求者;③妊娠期、哺乳期或经期女性;④合并腰椎滑脱、脊柱、骶髂关节疾病者;⑤当前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者;⑥未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

1.5 剔除、脱落标准

①治疗效果欠佳,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腰痛、活动受限加重)者;②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严重疾病或不良反应者;③不遵医嘱;④自行退出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观察组针刺疗法进行同样治疗。

1.7 观察指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VAS评分,患者依据自己疼痛程度在VAS尺上标数,数字从0~10,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两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及疗程后进行ODI问卷评定,该问卷从疼痛程度、生活、提重物、行走、坐立、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行10项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

1.8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并结合ODI评分,对急性腰肌扭伤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治愈:腰部疼痛消失,无腰部功能障碍或疼痛基本消失(ODI改善程度≥85%);显效:腰部疼痛、功能障碍明显减轻(ODI改善程度≥50%,但<85%);有效:腰部疼痛、功能障碍有所减轻(ODI改善程度≥25%,但<50%);无效:腰部疼痛、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ODI改善程度<25%)。治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4.85%,χ2=8.35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腰肌扭伤归属于中医学“伤筋”“腰痛”等范畴,与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密切相关。如《素问·刺腰痛篇》“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中便记载了因腰部用力过度导致足太阳脉痹阻,出现腰痛、屈伸受限的症状;《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指出脊柱出现僵硬或被动反弓症状与督脉功能失调有关。故临床中常取腰脊部膀胱经、督脉循行的部位、穴位进行重点治疗,也可取远端同名经穴位配合治疗,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治则。

临床上治疗腰痛的主流保守疗法是针刺和推拿。针刺治疗急性腰肌扭伤取穴多以远端穴位为主,委中穴针刺可疏通膀胱经气血;后溪穴不仅是手太阳经输穴,相通膀胱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针刺后溪穴不仅可以促进膀胱经气血流动,还可疏导督脉经气,加强疏通局部壅滞气血的疗效,腰痛点是经外奇穴,研究发现刺之同样可缓解腰痛[5]。与针刺相比,推拿疗法是深受广大患者喜爱的无痛无创疗法,急性腰肌扭伤患者获得及时推拿治疗后,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其疗效优于单纯内外用药、牵引、电针甚至综合疗法[6],短期疗效明显。然而,因个体差异,部分患者推拿之后,出现刺激性痛、擦伤或紫斑等皮肤受损不良反应[7];部分对手法耐受度较高的慢性腰痛患者,若治以较重、粗暴手法后,易造成软组织二次损伤,加重腰部疼痛、功能障碍程度[8];推拿中的整脊疗法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急性腰痛患者的疼痛与活动度,整脊不仅要求术者有足够的力量及技巧,还要求患者能够尽量放松,以实现大角度腰部被动旋转。但临床上多数患者在整脊过程中,出于本能在被动旋转时腰部肌肉不同程度发力与术者抵抗,整脊后易出现身体僵硬和疲劳[9]。

不当治疗手法有加重腰痛与功能障碍的风险,或治疗后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故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强调治疗急性腰痛的手法需以轻柔为主,忌用强刺激、粗暴手法。如王健等[10]以轻柔手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97.78%的总有效率;周晶等[11]运用轻柔手法治疗急性腰肌扭伤取得90.00%的总有效率;石有才等[12]以龙脊活络丸结合轻柔手法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87.00%的总有效率等。

三步一顺推拿疗法,以轻柔手法为主,结合本科室治疗腰痛常用的指推疗法经验[13]进行改良,针对膀胱经与督脉循行的背腰脊部位治疗。第一步,在背腰部自上而下操作,将凝聚于膀胱经、督脉局部节段的“气血”向整条经络疏导,使紧张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得到放松,避免急性期即推拿腰部,瘀血滞气无法疏导而加重疼痛风险;第二步,再以一指禅、弹拨、点压法进行理筋点穴,可促进膀胱经、督脉的气血运行,刺激背俞穴也起到调节脏腑的功效,可达到降低中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理顺抚平断裂的纤维组织,解除软组织痉挛的目的;第三步,再次快速放松,加强经络疏通、经气流转,为下一步顺推法做好准备。“顺”法再次以拇指循膀胱经、督脉循行刺激,至骶髂处以顿推法理筋整复,使紊乱嵌顿的小关节复位。

综上所述,三步一顺推拿法全程手法轻柔、刺激性少,患者接受治疗时肌肉放松,无保护性抵抗,故可快速减轻腰部疼痛,恢复腰椎功能。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肌扭伤,共同起到化瘀止痛、理筋解痉的功效,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疼痛,也可明显改善腰椎活动功能[14],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膀胱经督脉腰痛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最方便的健身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督脉循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