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秋

2021-03-14 21:08叶浩菁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杂念雨丝毛衣

叶浩菁

待在江南的小县城已有十七载,可每年都像第一次走过这江南的秋!

江南的秋虽比不上北国风光的雄伟,也不似明艳的花儿那般绚丽,可她有着深闺女子的含蓄与温柔。我爱她的氤氲气息,爱她的别致风韵,爱她的含情脉脉,也爱她的人间烟火味。

秋天的讯息不是来源于一页页泛黄的日历,而是每天清晨覆在叶上的霜和那枝头渐渐晕出的黄。巷口买菜的大妈大爷成天来来往往,好像他们总有拉不完的家常,但听得最多的还是那句用土话吆喝的“秋——来——咯——”。秋天的气候是舒适的,她褪去了夏的那份多余的燥热,添上了几分爽朗与微凉。

我常常喜欢捧着一碗米粥,闲倚窗旁,体会着经过炉火翻腾数个小时的米粒在齿间绽开的快意,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吹拂着蕴含幸福气息的秋风,痴痴地发呆。好似时间在那一刻是不存在的,我只身沉醉在秋天的气息里。秋天是个不张扬的季节,你得细细探寻她的美,不经意间,你便会发现她的美好。秋日的午后是惬意的,我慵懒地躺在靠椅上,感受丝丝金黄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暖暖地洒在我脸上。阳光穿过细尘,一条条挂在空中,因为丁达尔效应,我见到了光的形状。窗前的那棵银杏被秋雨染得满树金黄,黄得热烈,黄得灿烂。暖风吹落几片银杏叶,带出一阵沙沙响。我恍惚瞧见一旁的外婆正给我织着毛衣,她用着黄色的毛线,一针针地织,因病而不断颤抖的手挑得银针闪出缕缕金光。她忙碌一生,却没有半句怨言,她只巴巴地想着她的外孙能平安健康,能有个光明前程。老人也不懂得花钱,只说着要存起来给外孙上大学,我笑着承诺她。她把毛衣递给我,说外婆自己织的,穿着暖。我把头埋进毛衣里,深深吸了两口——是温暖的气息,是爱的味道。她的脸上绽开欣慰的笑,把每条皱纹拉扯得弯了又弯。岁月把她的发丝染得花白,在阳光下不住地闪。我紧紧握住她的手,感受着生命的温热。

要说最不能忘怀的,那就是江南的秋雨了。我总觉得秋雨是最有韵味的,最抚人心的。不论是人生失意或是离愁别绪,总能在那場绵长的秋雨中冲去了罢。我不知道秋雨是否真有这神奇的魔力,只记得几次感伤后都是在秋雨中释怀的。秋雨来得慢,没有疾风骤雨的爽快,也没有电闪雷鸣的惊悚,她更似一位要出阁的闺房女子的眼泪,在一步三回首下梨花带雨般地落。天色渐渐暗了,风也开始萧瑟起来,那便是她要出场了。几点雨丝,轻轻落,慢慢溅,那样温柔。慢慢地,雨渐渐大了,雨丝斜斜地织在空中,似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这尘世。雨珠从屋檐边滑落,一颗颗落下,在地上开出朵朵花,旋即消逝在水汽中。这落下的不只是雨,还有世俗的杂念;这消逝的不只是水花,还有世间的纷扰。虽未淙淙彻暮,但已然檐雨如绳。一场秋雨褪去了小城多余的燥热,让人更觉世间美好,万物可爱。石板轻响,情味绵长。一场秋雨滋养了四方草木,她带给了众生生的希望,生命的信仰。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南还似旧温柔。”江南的秋,正是被赋予了几分爱意才更具意蕴吧。在这路遥马急的人间,每当走过这江南温柔的秋,我总觉怎么落笔都不对,始终写不尽她的美。

或许,只有当你身处江南,亲身体会那份境界,才能与我产生共鸣吧。

【点评】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用语独特,把秋天带给人的深深思念和个性感受写得丝丝入扣。写几点雨丝,用“轻轻落,慢慢溅”来描写,“这落下的不只是雨,还有世俗的杂念”,这种看起来非常不经意的笔触,却能给人营造出别样的氛围,独属于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熨帖优雅,温和平静,却又让人心生万千感慨,不自觉地在心里也会泛起一阵阵的怀想。

描写外婆脸上绽开了欣慰的微笑,作者用“把每条皱纹拉扯得弯了又弯”来形容,动词“拉扯”富有表现力,把外婆的年迈和舒心的笑容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禁让我们也想起小时候外婆疼爱自己的场景,感情真挚,代入感强,很能打动人心。

猜你喜欢
杂念雨丝毛衣
可以听到你心跳的“毛衣”
雨丝儿
不要,不要穿这件毛衣
登山的奥秘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第一件毛衣
不要误解“排除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