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陕西民俗文化课程思政模式探究*

2021-03-15 06:29陈玉波蔺宝钢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陕西

陈玉波 李 惠 蔺宝钢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时装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一、背景

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习近平的上述重要讲话昭示,“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就是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所有课程和所有教师都必须坚守又红又专的育人方向,讲政治是其突出特征。“四个自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和核心,是其科学内涵。

二、陕西民俗文化传承现状

当下,中国各地农村面临社会转型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乡村向城镇转变,造成农民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从而失去了民俗文化与艺术存在的必要土壤。

中青年审美上偏好于现代风格更写实化,对陕西民俗文化习俗和文化内涵及民间传统剪纸的技艺越来越陌生。陕西各地传统的皮影艺术形式受到现代新媒体和丰富文娱模式的流行传播影响,传承艺人与受众越来越老龄化,宝贵的非遗皮影艺术面临传承危机。据记载陕西各地面花传承发展的现状分析都表示面花保存难、传承少、公众认知差、产业化程度低等现存问题。这些原因使得各项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艺术渐渐走向凋零。陕西民俗文化传承存在的具体问题:其一是陕西民俗文化元素的梳理停留在图文形式,静态层面,缺少活化;其二是目前影响较广泛的民间工艺、民间剪纸以及民俗艺术如民间刺绣、皮影、凤翔泥塑等技艺传承都在老一辈艺人手里,珍贵的陕西民俗文化亟须青少年传承人。

三、陕西民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模式探索

基于以上陕西民俗文化和艺术面临的时代冲击和传承现状,本文探索将陕西的民俗文化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活化模式。

(一)陕西民俗文化资源梳理

本论文主要通过搜索引擎及文案考察方式收集陕西民俗文化资料,梳理陕西民俗文化资源种类,查阅制作工艺,了解风土人情,社会家庭构成等图文信息。本文对陕西民俗文化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见文末)。

(二)陕西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模式

1.陕西民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现状

从中国知网以主题词陕西民俗文化、艺术设计搜索,检索文献结果为0;以主题词陕西民俗文化、课程搜索,检索到文献3篇;以主题词陕西民俗文化搜索,检索到相关文献255条;以主题词艺术设计类课程搜索,检索到相关文献172条。以词条民俗文化、课程搜索,检索到相关文献、学位论文、会议合计1011条。从以上知网文献检索的结果显示,尝试将陕西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类课程融合的专业文献几乎为0,且民俗文化融入课程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土壤。

以从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历年经历与课堂现状来看,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课堂中涉及的陕西民俗文化元素常常作为设计灵感进行提取,元素的提取往往比较单一,缺少系统的文化厚度,课程思政的理念体现与效果较薄弱。常常是随着课程活动的完结,学生已经将民族品牌民俗文化传承淡忘,在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内核方面深度不够,亟须探索陕西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类课程融合的课程思政模式,培养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专业人才。

2.民俗文化融入其他课程实践基础

然而民俗文化元素作为各高校课程思政切入的关键要素,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试点建设课程。2017年6月王文彩通过《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将当地民俗文化融入课堂,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民族文化。2019年9月王田薇、黄晓倩将陕北剪纸布堆画艺术理念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教学成果显著。以上民俗文化融入课程专业探索为本文探索陕西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类课程融合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模式,为培养陕西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探索出了切实有效的策略模式。

3.陕西民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课堂模式设计

艺术设计类专业共同点是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关注色彩、造型、材质等融入专业产品设计环节的应用,同时学生的思维外向呈现多点位散发模式,而高校根据自身优势着重展开珠宝、服饰等产品的强调教学,忽略了专业本身涵盖的多个领域的思维以及多元化元素的应用。本文率先接地气的探索陕西民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课堂模式,主要从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更新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两方面出发,构建陕西民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模式。

(1)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

以服饰品牌策划课程为例,由课程思政出发,全面梳理服饰品牌策划课程内容。首先从服饰品牌内涵出发,突出民族性、文化传承,尤其是陕西民俗传承,打造民俗服饰品牌的重要性;其次在服饰品牌管理过程中,注重融入不同类别艺术形式服饰品牌管理案例,启发陕西民俗融入品牌策划的独树一帜的鲜明陕西民俗服饰产品系列。

(2)课堂教学环节

①课前准备

以服饰产品企划款式企划为例。课前布置课题陕西华县皮影艺术与服装款式融合设计构思课题,要求学生3-4人分组,搜集陕西华县皮影种类、艺术特点、相关图案以及应用于服装款式的创作设计思考,制作分组汇报的PPT。

②课堂环节

首先,教师讲授服饰产品款式企划的基本方法、过程、教学案例。接着,课堂翻转,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课前准备的PPT阐述产品构思,分别展开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最后,总结本次课题艺术类别特点,与服饰融合设计思考方向,以及各小组提案的修改建议。

③课后环节

分小组展开提案修改,完成小组方案设计。汇总各小组方案,形成陕西华县皮影艺术与服装款式融合资源案例。

通过以上不同类别陕西民俗艺术形式专题艺术设计类课程提案的积累,不断地形成新的优秀案例,汇聚成陕西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融合的案例资源库,使陕西民俗文化在课堂中不断活化,在青少年设计师中一代一代传承,为打造陕西各类产品品牌注入民族和文化动力。

四、结语

本文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陕西民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课堂模式,目的在于紧紧围绕课程思政中心,以及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主要从陕西民俗文化种类梳理、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不断积累陕西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的案例资源,构建初步的陕西民俗文化艺术类专业课程资源库,以民俗文化为突破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探索陕西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深度融合模式,在一届接一届的青年受众学生群体中活化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培养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附表

表1 陕西特色民俗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陕西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探究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